方毅萍 桑熠
摘要:嘉兴地方金融产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地方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但是,嘉兴地方金融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全面剖析和解读温州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实际做法,提炼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经验,提出对嘉兴发展地方金融产业的启示。
关键词:温州;地方金融 ;启示
温州和嘉兴同属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都较为活跃。嘉兴是浙江省金融规模增长较快、金融资产质量较好的地级市。2010年,嘉兴南湖区成功申报浙江省第一批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单位。其主要试点方向为承接上海金融产业转移试点,发挥交通便捷、沪杭同城优势,接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承接上海金融产业非前台部门向嘉兴转移。而温州市是2012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近年来,温州市在政策范围内积极推动金融改革方案的实施和落地。几十年来,温州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样板。
一、温州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温州对于地方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定位较高,充分认识到金融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温州地方金融改革的明确定位——“资本之都”。 温州在地方金融监管方面不仅从组织架构上,还从人员配备上进行改革,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非常完善,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温州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划,更重要的是政府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解决途径,比如资金来源、准入门框、融资比例等,既有利于当地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又有利于金融风险的控制。
相比较而言,嘉兴产业发展方面缺乏明确定位,特色不鲜明。嘉兴民间资金总量比不上温州,但是存量还是巨大的,嘉兴民间借贷规模超500亿元。嘉兴对民间金融管理和发展的创新较为欠缺,无法有效将民间资本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民间借贷市场组织化比例较高,直接投资较少,社会参与度低,总体上风险较小。嘉兴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政策不完善,缺乏连续性,政策扶持力度也明显不足,地方金融监管人员配备不足,改革措施不够完善,改革力度不大。
(一)民间融资体系运营的规范引导
加强民间融资体系运营的规范引导,推动构建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缺乏规范、健康的运营环境是民间融资风险频出的根本原因之一。温州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一是通过组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实行借贷双方直接对接,规范民间借贷利率操作杜绝高利贷,也规避非法集资的情况。为民间资金的供求双方直接进行借贷交易提供服务,首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于2012年4月投入运营,民间借贷中心这种模式逐渐在温州铺开。二是发布包括直接借贷、社会中介、小额贷款公司、借贷服务中心的借贷利率当前水平、同期增减、环比增减等指标的“温州指数”,及时反映民间融资利率变动趋势,实现从周发布向日发布过渡。
此外,温州在部分地区实施试点设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其中规定资金来源特定,进入退出需要核准等原则。将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作为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主要渠道,作为引导民间资金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产业政策扶持
温州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上都走在全省前列,也比嘉兴发展的更快。温州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不设上限,允許在外总部迁回温州的企业和中资绝对控股企业参与主要发起人招投标。主发起人及其关联股东首次入股比例上限扩大到30%,主发起人的工商信用等级由 AAA 调整为 AA以上。温州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实行与增资扩股情况相挂钩政策。年度考核优秀、增资扩股达标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可提高到资本净额的100%。资金来源渠道:一是可向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二是经批准向有自有资金的发起股东定向借款;三是经批准在本市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之间进行资金调剂拆借。
温州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划,更重要的是政府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解决途径,比如资金来源、准入门框、融资比例等,既有利于当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又有利于金融风险控制。
(三)地方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控制
温州在地方金融改革中始终重视地方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首先,成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人行、温州银监分局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另外,设置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监管服务中心),机构规格为正县级,归口市金融办管理。监管服务中心承担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检查工作,主要负责股权投资公司、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寄售行和其他各类投资公司监督和管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商行等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新兴金融行业的专项检查等。强化与市金融犯罪侦查支队、金融审判庭和金融仲裁院的良性互动,形成完备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地方金融系统风险处置机制和监管安全防护网。此外,金融办的职能也开始调整,增加了综合协调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推动地方资本市场建设、协调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试点,以及协调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等职责。
从2012年底开始从发布“温州指数”,分别从当地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实体企业、部分民间借贷委托监测点、典当行等其他市场主体抽取监测统计样本以引导民间融资和加强风险预警。
(四)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温州制定由五大体系、四个区、八项内容构成的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有发展规划和具体目标,也有扶持政策。温州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制定出具体指导意见。其全面加快市辖区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进程,促进农村合作金融可持续发展:按期完成职工持股比例达标;加快资格股改造;优化法人股结构;强化资本金监管,同时加强考核和严格准入。积极筹建温州村镇银行,截止2013年3月在全国各地设立44家,其中已开业12家。对银行重点支持,增资扩股和引进战略联动,做实资本补充渠道;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做大业务经营规模;深化跨区域发展战略,做宽机构辐射地域;严格落实从严治行,做强内控合规防线;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做响温州银行品牌。
二、温州地方金融产业发展对嘉兴的启示
温州和嘉兴同处沿海经济开放地带,改革开放起步都较早,面临的整体经济社会环境也比较接近。两者在地方金融产业规模、目标、监管、具体产业发展对策上存在较大差别,温州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对嘉兴发展地方金融产业具有启示作用。
(一)清晰定位、统筹规划是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温州在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11年全面实施“1+8”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提出要打造资本集散的“资本之都”,逐步形成民间资本的集散中心。涉及领域在很多方面都在全国率先改革:创建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股权投资业、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创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温州银行发展规划、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创建地方金融监管中心。可以说,温州在对地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的地方金融产业发展定位,尤其克服目前各县市、各区各自为政只关注短期效益的现状,整合全市金融资源,集中优势资源突出特色。
(二)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是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定位清晰、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发现温州地方金融发展过程中对于各类产业都有明确的规划,不仅提出了长远发展目标,还有几年内的具体发展计划。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温州不仅积极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还根据本地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总体目标,而且出台了《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阶段目标,总体发展思路清晰。
(三)强化政府机制和制度建设是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保障
为促进地方金融发展的同时控制金融风险,温州积极进行改革机构,强化机制和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对市金融办职能进行调整,设立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强化与市金融犯罪侦查支队、金融审判庭和金融仲裁院的良性互动。出台《关于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1+6”地方金融监管文件体系,对寄售行等6类地方金融相关市场主体的性质、准入门槛、经营范围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明晰界定行业监管主体和职责边界,确保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督管理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强化具体执行能力提升,如出台《温州市地方金融相关市场主体经营状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对13类地方金融相关市场主体进行梳理分类建立检查台账,健全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日常监管制度。
(四)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是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地方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往往地方政府扶持力度越大,地方金融产业发展越快。这一点从温州对应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扶持方面可以明显发现,温州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来源不足、融资比例不高、分散经营风险过大等实际问题都给出具体政策支持,使得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健康快速发展。还比如温州对于股权投资企业的扶持政策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税收减免,还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企业进行购房补贴、租房补贴,扶持力度较大。
(五)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是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关键
总结温州地方金融发展经验,最关键的是地方政府是否敢于进行金融改革,是否勇于金融创新。温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發优势,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利率市场化,着力健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着力推进地方金融创新发展,着力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着力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实现金融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对于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重视程度。特别对于地方金融风险控制方面温州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得以推广,比如创办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实行借贷双方直接对接,规范民间借贷利率操作杜绝高利贷,省外鄂尔多斯、长沙等国内多个城市纷纷参照“温州模式”,建立起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天忠,王淑云.地方金融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J].区域金融,2009(05).
[2]白光昭.地方政府金融办的职能定位[J].中国金融,2010(18).
[3]中国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温州金融改革进展弱于预期[J].金融博览,2013(05).
[4]李玉,王吉恒,孙飞霞.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兼论温州金融改革[J].商业研究,2013(02).
[5]周建松.对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的整体再思考[J].浙江金融,2009(03).
[6]郑盛瑶.地方财政对地方金融的促进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的实证研究[J]. 时代金融,2013(03).
(作者单位:方毅萍,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桑熠,嘉兴顺丰运输有限公司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