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振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众所周之,有限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通过课外的语文阅读,则能多渠道较快地让学生接受各种新信息。同时在课外阅读中,多以兴趣小组形式来进行,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活动的计划安排及其组织都由学生亲自去完成,这样学生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由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加自己喜欢的小组,例如爱好演讲、绘画(制作手抄报等),则可以参加相关小组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各自潜力,发展个性特长,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既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具体实践活动时锻炼才能的有效途径,如何切实地搞好这一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而在活动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相关活动,如演讲兴趣小组活动时就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阅读的内容,重新组织编写,进行讲演,锻炼学生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由看到做,再由做到看,反复地观察思考,最终起到提高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目的。
其次要注重开拓学生视野、活跃思维。课外阅读不受教学时间限制,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接受社会各种知识,因而教师要重视在课外阅读中设置开发智力、活跃思维方面的内容。如四年级下学期有篇课文《三顾茅庐》,意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三国演义》,读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活动,如“我知道的三国故事”等,由学生自己动脑准备,然后画出自己知道的三国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也增加了对内容的理解,陶冶了艺术情操。
再次要关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崇高理想等。有效的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向上的拼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教师应重视利用课外阅读,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开展 “我知道的英雄人物”故事比赛,这样就可以将书本上的刘伯承、彭德怀、钱学森等英雄形象变活,使学生亲自去感受那种为国家、为人民奋力拼搏精神,让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
最后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课外阅读符合儿童好动的天性,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在阅读中发现感受语文的学习乐趣。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和认真比较,可大大拓宽知识面,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上好新课做好准备。如学习《长江之歌》一文,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过,但不一定每个人都实地去看过。因而教师就应抓住契机,在讲课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资料等,主动获取大量有关长江的知識,为上好这堂课充分打好基础。这样一来,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化了知识,又强化了他们的参与能力,更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就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固然老师的指导很重要,但其原则是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方法,因为兴趣是活动的内驱力,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与课堂的阅读教学相结合。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渴望通过课外阅读来学到更多知识,知道更多事。教科书里讲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以及科学知识和童话寓言的课文较多。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它们已有一定的了解,渴望理解更多新知识的兴趣已被激发,这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引导其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例如四年级课文《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时学生已对神话故事有一些了解,为此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神话故事书,像《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大全》等,让其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对神话的认识,增加习作素材和知识储备。
在过去只是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忽视了语文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教师一味的强调课堂质量,并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既加强对课堂教学研究,又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二者有机结合,就会在教学中产生显著的效果,当然更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语文教学是训练语文基本功,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体验,要掌握这些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师除了上好语文课之外,还要恰如其分地组织好课外阅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制定好阅读计划,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落实活动组织,保证阅读时间,评估阅读成绩。要注意在课外阅读中更多是依靠学生自主进行。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孤立的为学语文而学,而应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广阔的社会环境,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真正地想学爱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做好课外阅读,这样不仅会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也大有裨益,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