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璧琴 杨璐
摘 要:本文運用广西2004-2013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货币化程度、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货币化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负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正效应,并且农民收入实际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建议大力发展金融业尤其是农村金融,加大金融供给和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机构的支农效果,增强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发展;农民收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连续十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直面“三农”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要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镇居民收入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历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民收入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有基于国家宏观层面的,有分地区、分时段进行研究的,但因为研究方法、指标设计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然而学者们对西部落后地区的这一问题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广西为研究范围,探讨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促进广西农民收入的增长。
一、广西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现状
经过多年的金融改革和调整,广西金融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金融机构覆盖面广,总体数量不断增加。2013年金融业增加值为706.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267.25亿元,增加了2402.58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3653.38亿元,比上年增加1697.87亿元。农村金融也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出现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例如2011年,广西村镇银行总数达到20家。但是金融机构仍存在各种问题,商业化经营导致机构缺位,农村机构网点大规模收缩,银行机构网点集中分布在城镇;功能不健全,金融体系功能定位不能满足城乡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支农力度不足,金融机构对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小的支农服务项目积极性不高,并且将在农村吸纳的存款资金转移到城市;金融创新相对滞后,产品单一、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结算手段落后,缺乏技术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农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9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但农民收入的增长并没有跟金融发展相适应。历年统计数据表明,南宁市近10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一直是自治区最高,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市,但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且长期低于桂林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并且农民收入仍存在绝对收入低、结构不合理、增长速度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最大,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低;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和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增长率要分别达到3000美元和12.2%,同这个要求相比,农民绝对收入和实际增长速度还比较低;2013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05元,是农民收入的3.43倍。
二、广西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一)指标设计与数据说明
本文选用2004-2013年广西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历年广西统计年鉴、各市统计公报和政府工作报告,衡量广西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的指标如下(见表1)。
表1 模型中相关指标说明
模型使用指标指标定义说明
FI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代表农民纯收入水平
DG金融机构存款余额/GDP代表经济货币化程度
LOAN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代表金融发展规模
DL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代表金融发展效率
注:GDP为各市地区生产总值
(二)模型形式的设定
为了克服变量的异方差性,分别对各变量取对数,因此得到待估计的计量模型为lnFIit=Ci+αi*lnDGit+βi*lnLOANit+γi*lnDLit+uit 其中i为地区序号(i=NN,LZ,GL,WZ,BH,FCG,QZ,GG,YL,BS,HZ,HC,LB,CZ),t为时间序号(t=2004,2005,……,2013),uit为随机干扰项。
广西14个地级市分别是南宁(NN)、柳州(LZ)、桂林(GL)、梧州(WZ)、北海(BH)、防城港(FCG)、钦州(QZ)、贵港(GG)、玉林(YL)、百色(BS)、贺州(HZ)、河池(HC)、来宾(LB)和崇左(CZ)。
首先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并进行Housman检验,显示结果Housman值较大,且对应的P值远小于0.05,拒绝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无关的原假设,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再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输出结果下进行似然比检验,F值为277.93,P值为0,远小于0.05,因此拒绝C相等,应建立混合效应模型的原假设。两个检验的结果都是要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因此这组数据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三)模型参数估计
采用Eviews7.2对有三个解释变量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施加权重的最小二乘估计,参数的估计结果如下:
表2 模型估计结果(被解释变量:对数农民人均纯收入)
VariableCoefficientProb.
C3.9326480.0000
lnDG-0.3547250.0000
lnLOAN0.7296950.0000
lnDL0.6325020.0000
Fixed Effects(Cross)
CNN-1.107098CGG0.158280
CLZ-0.609420CYL-0.158070
CGL-0.424625CBS-0.272422
CWZ0.069225CHZ0.432536
CBH0.345579CHC-0.132510
CFCG0.674828CLB0.364948
CQZ0.303875CCZ0.354872
R-squared0.986350
Adjusted R-squared0.984575
F-statistic555.518700
Prob(F-statistic)0.000000
注:P值小于0.05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调整后R2为0.9846,F统计量为555.52,表明模型整体拟合非常好。
(四)实证结论
一是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对地区GDP比率衡量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负效应;以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衡量的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正效应,斜率项表明贷款余额每增加1%会推动农民收入增长0.73%;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对贷款余额比率衡量的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具有正效应,斜率项表明存贷比每增加1%会推动农民收入增长0.63%。
二是从个体截距项的不同可以看出,模型所选择的14个地区之间农民收入虽然有相同的增长趋势,但实际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三、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金融业,加大金融供给和金融创新力度
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构建多元化、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功能,扩宽农业贷款领域,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应将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深化体制改革,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探索多种改革模式,支持其实践;大力发展适合“三农”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农村,着力改善和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
(二)提升金融机构的支农效果,增强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加大农村金融担保方式的创新力度,规范市场、加强监督,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农民大众的地方性金融担保体系,有效拓宽农村融资担保渠道,切实解决农村融资担保难题,如成立农业担保和保险公司,在政府主导下按市场运作,对农民保费实行财政补贴,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利益;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農村地区和农户、农村产业的信贷投放,推进产融结合,改善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并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村,提升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
(三)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继续加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出台支农惠农政策,继续贯彻和执行党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直接给予农民切实好处,对农民多给予、少索取;继续支持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农民收入能与经济高速增长相协调,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司燕翔、王媛、张宏亮.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J].西部金融 2013(05):80-84
[2] 严琼芳.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分析[J].武汉金融 2012(02):45-48
[3] 黄良波.广西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 2008(01):3-7
[4] 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中国农村经济 2010(06):77-86
[5] 沈立君.广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一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经验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 2012(05):61-64
[6] 钱水土、许嘉扬.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03):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