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
【摘 要】 目的 探讨灸法在急性乳腺炎治疗中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灸法的作用原理结合急性乳腺炎的病症特征、治疗方案探讨灸治热证的理论依据。结果 热证用灸以热行热、温通气血,灸治急性乳腺炎理论依据充分。结论 艾灸疗法在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中有其确切的理论支持,临床应用中需结合特定穴位及通乳手法以期更好疗效。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艾灸疗法;机理
【中图分类号】 R245.81 【文献标识码】 A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乳腺病,以患侧乳房红肿、疼痛、肤温增高、排乳不畅为主要症状表现,局部疼痛肿胀,甚至破溃溢脓,严重影响产后妇女的身体恢复,甚至造成其心理伤害,失去哺乳信心。
目前已知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是其病因[1]。西医治疗常于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但大剂量抗生素使用仅控制炎症,乳房继而形成僵块,“欲消不消,欲脓不脓”[2]。
本病归属中医“乳痈”范畴,多因产妇肝胃蕴热,加之外感风热毒邪,引起乳汁淤积、乳络不通,气血瘀滞蓄积而成肿块,热胜内腐而成脓[3]。中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具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灸治急性乳腺炎颇具中医特色。临床证治中吴巧玲[4]用隔蒜灸治疗急性乳腺炎28例,其中23例一次而愈,又5例再灸3-5次而愈;姚琴華[5]等用中药外敷内服配合艾灸穴位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取膻中、乳根、足三里、期门穴艾灸,总有效率达93.3%。贺建红[6]用中药内服外敷配合艾灸治疗急性乳腺46例,采用中药内服、金黄散外敷、艾灸穴位,疗程10天,治愈25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李颖[7]采用艾灸阿是穴、乳根穴治疗急性乳腺炎258例,1次治愈212例,2次治愈46例,治愈100%。然而对于此类红肿热痛之症,很多人被艾灸的温热效应所局限,其应用灸法的理论依据往往具有争议,现笔者究其机理探讨如下:
乳痈之证,外显在于“红肿热痛”,但急性期短,转慢性后,经久不愈,病程迁延反复,脓质稀薄,局部色黯,肤温不高,创口破溃不愈等表现,阳热症状之下隐藏着阴证的表现。因乳汁为血所化,赖气以行。产后妇女气血亏耗,气血之性,得温乃行,故《外科证治全集·痈疽总论》中言“气血之化,必由温也,岂可凉乎?”
1 以热行热—“同气相求,火郁宜发”
疮疡痈疽之类多因火热毒邪之气客阻肌肤腠理,致营卫气血逆乱,郁而发之[8]。《素问》言“火郁发之”,故治其当以发郁火、调营卫、通经脉为原则,以灸引热通郁,使内存郁热随艾之热外达,透邪外出。以热引热,使实热之邪被火燥之。随火而出,则瘀毒消散,热祛神安。《外科正宗·痈疽灸法并禁灸疮穴》“盖艾火拔毒通透疮疡,使内毒有路而发”。灸法可攻可补,有“拔引热毒”,“引热外出”的功效,故乳痈用灸有着开辟门户、引邪外出的直接作用。
2 得热则行—“温通气血,通乳散结”
凡热证疮疡局部形态表现为红肿热痛多伴有局部或全身的发热,其理盖经络不通则痛、气血瘀滞则肿,邪热不解则郁而发热,故治当以温通。《采艾编》倡导疮痈应用灸法,认为灸疗是其他疗法不可比拟的。“火以虚为体,以神为用,自一经而达交经,自一节而传四体。”刘完素认为:疮疡者,火之属,故引邪外出,而灸属火性,有烧灼、熏煨之意,且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具有辛温发散,通调十二经脉的作用,灸治法透过艾与火的共同关系作用于局部,辛温发散、温通气血,经络得通,气血流畅,疮疡自愈。《外科精要》论述 “治痈疽之法,灼艾之功,胜于用药”。故灸法还可以畅通经络,消瘀散结,调理气血使阴阳平和。
综上,灸治热证有其理论依据,可达宣发郁热,温经通络的作用,临床应用中急性乳腺炎应用灸法的同时也可配合针刺、手法排乳等,以期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5-306.
[2] 郑勇.唐汉钧治疗乳痈经验述要[J].浙江中医杂志,2005,(9):379.
[3] 罗志昂,许芝银.许芝银教授治疗急性乳腺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872-2874.
[4] 吴巧玲.隔蒜灸治疗急性乳腺炎28例[J].中国针灸,2004,(24):553.
[5] 姚琴华,秦红宇,金科敏.中药外敷内服配合艾灸穴位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护理体会[J].健康之路,2013,(12):394.
[6] 贺建红,储军.中药内服外敷配合艾灸治疗急性乳腺炎4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638-639.
[7] 李颖.艾灸治疗急性乳腺炎258例[J].中国针灸,1998(11):682.
[8] 王罡.热证疮疡可灸的机理探讨[J].光明中医,2008,(23):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