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振 张爽 徐瑞华
【摘 要】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多数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未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结论 通过开展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有明显防范作用。
【关键词】 风险评估;精神科;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精神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住院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是指住院患者对他人或自身的身体、心理造成一定伤害的行为,在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最高。在精神科病房的护理中,住院患者出现攻击行为严重影响住院病人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其出现的行为异常及攻击行为有着突发性和很难预见的特点,因此应用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对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护理预防干预措施,对保证住院病人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精神科病区2013年3月至9月本院收治32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 “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评估,全部病人均符合CCMD—3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158例,女162例。病人年龄为18-44岁,平均年龄28.16±8.21岁。
1.2 实施方法 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由护理人员对研究对象的暴力攻击行为进行评估,该评估表内容包括:(1)明显攻击、冲动行为;(2)攻击性言语和敌意;(3)人格障碍;(4)有幻觉、妄想、猜疑、兴奋、意识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5)要求未得到满足时易激动;(6)治疗护理不合作,态度抵触或有敌意;(7)有私自藏匿危险物品的企图;(8)药物副作用(焦虑、紧张)。
1.3 评分标准 首次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并有记录,总分为8分,总分3-6分为危险、总分≥7 分为高度危险。
2 结果
本组病人的暴力攻击行为对护理风险的首次评估结果:总分<3分的为病人有128例,包括男71例,女57例,表现为病人不配合住院治疗,具有质问、不满和抗议等被动作言语攻击,在交谈时不信任别人,甚至还有敌意,或认为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总分3-6分的病人有113例,包括男65例,女48例,其中有63例病人表现有主动性的言语攻击行为,包括针对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的言语攻击,拒绝住院治疗,破坏物品,其余50例在入院前1周内和住院期间无攻击行为发生;总分≥7 分病人有79例,包括男41例,女38例,病人主要表现为情绪严重激惹,拒绝治疗和护理,无依从性,常有主动性的攻击行为,对本组内全部病人均给予每周评估两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无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攻击行为。
3 护理措施
(1)建立适宜的环境。改善病房设置,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清洁、幽雅的住院环境,尽量避免大病室满居住,有多个兴奋病人时要分开管理,以免相互影响。(2)护士应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及思想动态[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不安心住院或兴奋躁动不安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尽量缓解患者激动情绪。(3)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每日每班要重点交接危险品,严防家属将刀、剪、镜子、打火机等危险品交予患者。(4)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攻击行为的关键[2],及时控制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对住院不安心或情绪低落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及时控制精神症状。(5)必要的隔離及约束也是有效防范风险的手段[3],对兴奋躁动、冲动激越的患者应安排进重症监护室,必要时遵医嘱保护性约束。(6)实施有效的健康宣教 精神病患者主要是以思维形式的改变、认知能力的缺失及精神活动紊乱为特征,其影响精神活动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由于患者个体间存在差异。为此,对精神病病人进行健康宣教采用集体讲解和个体教育两种形式展开,另外针对不同病情表现,不同的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根据住院患者的资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住院患者进行讲解,指导宣传,使患者能够正确自我、评价并积极配合治疗;要在疾病康复期,不断提高患者的知识技能,以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适应并正确处理有关的社会矛盾,消除自卑与不满,树立坚强的意志等。
4 讨论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形式的改变、认知能力的缺失及精神活动紊乱及受其精神症状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精神病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异常行为。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危险行为。危险行为的发生又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损物、出走、冲动、伤人、自残或自杀死亡及财产重大损失等;不仅如此,其危险行为还具有随时随地发生和突然发生的特点。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的不断完善,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也不断提高;同时,也随着我国《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摆在医务人员面前如何防止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问题日趋突出,尤其是精神科的医务人员更是如此,只有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危险行为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尽可能避免发生是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4]。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暴力行为,给安全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5],因此通过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危险行为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有的预防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危险行为的方法和措施还有待完善,达到预期的防范目的较低,危险行为的发生对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构成很大的潜在危险。近几年来对精神病患者发生的危险行为的主要防范措施是行为干预、隔离及身穿保护衣,其有效性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在为患者实施行为干预、隔离及穿保护衣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且易造成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的情绪变化及出现违拗的心理现象。随着预测方法进步,相关治疗和应对策略也将有较大发展,通过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因此,通过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在对患者的暴力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预测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有明显防范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安全,同时也使得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提升,确保了患者的安全也保证了医务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常玉,郭丽,等.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特点及护理干预[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1):67.
[2] 张月香,刘桂霞.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山东精神医学,2003,16:112.
[3] 许秀峰.精神科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M].昆明:西南地区精神科防治师资培训教程,2008,160-165.
[4] 高新华,张晓艳.住院精神病女患者暴力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0-91.
[5] 李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预见性护理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