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姣姣
【摘 要】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10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滴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92.7%,组间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且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足口病;痰热清注射液;灌肠;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2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 例。治疗组中男57例,女53例;年龄<6个月12例,6个月-1岁40例,1-3岁58例;其中有81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对照组男60例,女50例;年龄<6个月l5例,6个月-1岁39 例,1-3岁56例;发热84例。2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痰热注入l0-20ml注射加热到37℃,30米保留灌肠,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痰热注入4ml/公斤,静态滴一天1次。2组均以5-10d为1个疗程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症状的儿童退热药的支持,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
1.3 决策标准的影响 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确定疗效。显效:治疗后5-7d,发烧症状消失、口腔溃疡和疱疹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7-10d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基本口腔溃疡愈合;超过10d;无效:治疗,孩子们所有的体征和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变或添加。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2 症状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 治疗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和固化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的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婴幼儿是手足口病(HFMD)的高发群体,患儿的症状集中于口腔、四肢皮肤表面等部位[1],主要体现为:①肉眼观察可见口腔粘膜上出现疱疹;②四肢或臀部皮肤上有斑丘疹等症状,且疱疹内未见明显液体,部分患儿疱疹周围有炎性红肿;③患儿多伴有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2]。生物医学研究表明,肠道病毒感染是导致手足口病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 7l(EV71)型病毒是最为常见的病毒种类[3]。手足口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或阶段性,全年均有发病,但6-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同时,该病的发病人群可以涵盖5个月婴儿发生在30岁成人,但以由于婴儿三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西医特效药物仍处于空白状态。中医理论认为,手足口病属“瘟病”范畴,治疗以解毒清热、解表为主要原则[4]。本组研究中,笔者在充分了解小儿病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痰热清注射液在抗病毒及消炎退熱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且保留灌肠疗法的起效时间短、用药量小和全身反应少的优点[5],能够很好地避免小儿药物喂服难度大的问题,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更良好疗效,患儿的愈合时间显著缩短。
综上所述,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够简化操作步骤,提高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3.
[2] Lum Lc,Q 011g KT,hun SK,et al.Neurogenic Pulmonary oedema and enterovine 71 encephalomyelitis[J].Lancet,1998,352(9137): 391.
[3] 王锷,卢健芳.术中急性DIC的诊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8):96.
[4] 方峰.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8):451.
[5]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