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君
摘 要:矢野龙溪(1850-1931),原名文雄,日本明治时代的立宪政治家、自由民权家、作家、记者、曾任清朝驻华公使、报知新闻社社长、大阪每日新闻社副社长。三大代表作品《经国美谈》、《浮城物语》、《新社会》用文学形式分别表达了其立宪理想、海事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思想。不为人知的是,矢野龙溪还是一位社会主义者,其社会主义著作《新社会》半年之内再版17次,也引起了包括日本早期有名的社会主义者如幸德秋水,片山潜等人的广泛关注,是出自日本人之手的第一部原创性乌托邦著作。本文以矢野的生涯概述为基础,以矢野龙溪为主题,以《新社会》为中心,以矢野龙溪的社会思想为线索,分析矢野龙溪不同社会思想的连贯性。
关键词:矢野龙溪;《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思想;连贯性
一:矢野龍溪及《新社会》简介
矢野龙溪(やのりゅうけい),1851年1月2日(嘉永3年12月1日)—1931年6月8日(昭和6年),本名文雄,号龙溪,因佐伯川附近有一处胜景,名为龙溪,溪流清澈且深潭不见底,可为神龙居所,故号名溪。生于丰后国南部郡佐伯藩(今大分县佐伯市)孝明天皇时期。祖父多门的祖父矢野默齐曾著《论语古训便译旁通》,是著名的汉学家。父亲光儀是多门的独子,性情宽容温和,曾任职佐伯藩的浦奉行、町奉行、郡奉行。矢野父亲不仅喜欢读汉籍,也喜欢西洋译书,矢野小时候,不仅受到祖父的汉学熏陶,同时也不断接受了由父亲传授的西洋新知识。矢野出生的时代刚好是日本内部尊王攘夷运动之际,外部也受到美国的炮舰威逼,闭关锁国体制崩溃,明治维新开始,国内改革不断,思想流派纷呈,是日本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从矢野19岁明治元年开始到矢野63岁明治45年即大正元年,矢野几乎一直活跃在全明治时代的政治界、文学界、新闻界、思想界、外交界。他是宪政的先驱者、党弊的清扫者、自由民权思想倡导者、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初期奔走者。代表作《经国美谈》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德纳尔特·德的《日本文学史·近代现代篇》里,曾这样写到,“据说,明治的知识青年们,不分白天黑夜,耽于阅读《经国美谈》,因此,而损害视力的很不少”。在小栗又一的《龙溪矢野文雄君传》里,矢野的《新社会》被论述为建设性社会主义中最着实的文献,日本社会主义文献的鼻祖。
《新社会》是一部小说风格的作品,以一位在新社会里生活的老者向突然到访的两位年轻人讲述自己国家面貌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叙述。
其大致故事轮廓可以概括为,两名日本人在某国的公园里相会,一同欣赏公园的别致风景,在感叹市容整顿的时候,来了一位老者,老者对两名日本说,这是一个生有所教、老有所养、衣有所求、病有所医、无诉讼、无犯罪、家家和睦、人人相爱的国家,之后,老人又安排两位客人在自家留宿,之后几天,该老者从其国旧社会的末路到新社会的到来这期间的变革过程谆谆道来,又热情的回答两个客人的诸多疑问,进而老者详细的述说了其国的农工商的情况,一般国民的生活情况、法律、教育、政治、进出口等,全面的介绍了新社会的林林种种,两位客人欣喜不已,在就要拜别老者的时候,险些在玄关处滑倒之时,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新社会》的构成为:自序、注意、目录、第一回:公园邂逅、第二回:旧社会的末路 上、第三回:旧社会的末路 下、第四回:新社会的出现、第五回:新社会的工业、商业、第六回:新社会的农业及创案局、第七回:新社会人民的一般生活、第八回:新社会的法律、教育、第九回:新社会的政治、岁出入、第十回:新社会的货币、实业、进出口、第十一回:新社会的未来、世界和平的保障、第十二回:进入新社会的注意事项。从以上目录可以看出,《新社会》论及了工业、商业、农业、政治、法律、金融、贸易、世界和平、以及一般人民的生活,并指明由旧社会进入新社会的注意事项。
《新社会》发行的第二年的,出版了矢野的演讲文《古来理想の幸福国の種類》(社会主义全集1903),这里明确的表述了《新社会》最初是以研究型经济论文的形式创作的,在中途采用了小说风格的构成。很明显,小说是借老者之口,表达了矢野心中的新社会面貌。在序文中,矢野说到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就像最后百川最终都要归入大海一样,表达了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坚定信念。
二:矢野龙溪社会思想的连贯性
矢野的《新社会》是怎样形成的,《新社会》和以前的矢野的各著作活动有无联系,《新社会》是突然出现还是带有一定的继承性,在这一点上,既存的研究中,既没有明确肯定的,也没有明确否定的说法。对于矢野而言,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所以,《新社会》好像完全没有继承或者延续前面的作品及思想,但是《新社会》所表达的对平等的期待、对权力的怀疑、对竞争的批判、对个人的尊重却又是矢野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明治14年(1881),大隈树立了立宪政体的主张,为了让各大臣能够充分理解立宪政体,也为了整理各大臣官僚的意见,就由矢野龙溪拟写了提交了给三大臣看的意见书,其内容包括公布国议院机关的年月、根据国民的期望,任用政府官员、区别政党官和永久官、制定宪法、明治15年末选举议员,明治16年初开设国议院、确立施政主义、总论。此意见书旨在快速确立立宪制度,值得关注的是,基于议会对内阁参议,也就是当时的大臣的信任,来决定内阁参议的任免,在此之外,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和政党政派没有关系,直接负责地方官,太政官及警察官邸的任免。这些也是编撰“私拟宪法”的时候,矢野极力主张的思想。矢野极力主张的说到底其实是对权力的平衡和制约及遏制的思想。
明治15年(1882)3月16日,在东京明治会堂举行立宪改进党的结党试,立宪改进党虽然推举大隈重信为总理,但在实际的活动中,矢野可以说是立宪党的主力。立宪改进党的纲领包括保护王室尊荣,顾全人民幸福、內治以改良为主,外治要扩张国权、以地方自治为主治理国家,减少政府干涉、根据国家的进步程度,逐步推行选举权、外交上,减少政略上的交涉,加强通商关系、实行货币主义。对矢野而言,立宪改进党是矢野倾注了壮年时期大部分的精力,极力奔走呼号想要使其成长壮大的一个政党,立宪改进党的理念可以说就是矢野的理念,这其中的顾全人民的幸福和减少政府的干预也是矢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治15年(1882)12月21日,矢野发表的《人权新说驳论》出版,《人权新说驳论》是为了反论加藤弘之的《人权新说》(1882)而创作的,是矢野跟随大隈重信下野后不久的作品,作品中表现了矢野对权力的怀疑,与权力保持距离的矢野的政治态度在后来矢野的处事态度中也可以看出。石田雄矢在昭和29年(1954)的《矢野龙溪的政治小说》中,最早论及了《人权新说驳论》和《经国美谈》的关系,但没有言及和《新社会》的关系。《人权新说驳论》是最早的可以看到矢野《新社会》主题思想萌芽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位自由民权家的矢野对于权力的怀疑和对竞争批判的思想。以自由民权为基础的《人权新说驳论》是《新社会》思想的源流,也是矢野社会主义论的源流。
明治16年(1883)3月,《经国美谈》的前篇由报知社出版,《经国美谈》的写作动机是矢野想到了“凡作为人,之所以有置之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的精神,是因为在人的心中,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践行真理,维护正义。听到那些忠贞烈士的言行,谁都会心情激动,兴奋振作。当时,扩张民权,树立宪法大业在即,《经国美谈》应运而生。《经国美谈》是矢野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表达的主要思想便是推翻专制统治,扩大民权,确立宪政,矢野的民权思想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成熟了。从《经国美谈》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在《新社会》中所表达的对人类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向往的思想。只是这种思想,在《新社会》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明治22年(1889)10月,施行宪法,召开国会在即之时,多数人在乘势谋取官职,矢野却不顾多方挽留,在这个时候宣布隐退。具体原因虽无人知晓,但从多次的只愿做宫内官等闲差事的迹象也多少可以明白,矢野对权力本身的欲望是淡泊的,之前一心为之奋斗的目的并非谋取官职,而是对自由平等本身的渴望。
明治35年(1902)《新社会》诞生。作为记者的矢野,一直保持着对时代动向的敏感,明治30年代,社会主义蔓延全球,矢野开始对社会主义投以热烈的期待和关注,但是矢野并没有像一般的社会主义者和研究者一样只是介绍或者翻译社会主义书籍,而是以自己的构想为基础原创了《新社会》这部作品,这不仅仅是作为记者视角的一个连续性,也是矢野思想的连续性的一个表现。
从《人权新说驳论》(1882)出发,矢野作为政治小说家的民权家,紧接着又出版了影响了众多仁人志士的《经国美谈》(1883),之后又创作了超越日本放眼全球的《浮城物语》(1890)。矢野的作品中,一直伴隨着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的思想,《新社会》(1902)最终想要实现的也就是这些,社会主义的各种制度只是实现这些自由平等的一种手段。包括矢野以前极力主张的立宪政治,自由民权,都只是一种手段,比如《社会講演》中写道“我认为立宪政体不过是给予人们的一种道具”。可以推断,这种贯穿前后的“追求人类自由幸福”就是矢野思想连贯性的一种体现。
《新社会》出版之后,论说文《社会主義は立憲政治の下に必要なり》、《経済に於ける社会問題》、访谈录《社会主義談》、演讲文《古来理想の幸福国の種類》等相继出现,其中《古来理想の幸福国の種類》中,明确表述《新社会》最初是以研究型经济论文的形式创作的,在中途采用了小说风格的构成。《新社会》中有作者自身的梦想和理想,但同时,《新社会》又是以事实和理论为基础,从研究者的视角出发的,客观地介绍和评论社会主义的,不仅如此,对于国外已经实现,而从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看却是难以实现的故而成为乌托邦的各种制度和信息也被写进《新社会》,也就是说《新社会》全方位地描写了乌托邦的社会面貌,糅合了理论和实践方法,理想和现实状况。横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就是私有财产制度和诸多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像前面叙述的,很多学者认为《新社会》的社会主义论是不彻底的,私有财产制度和诸多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部分上是持肯定态度的。严格来说,《新社会》的确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贯彻是不彻底的,它是一个矛盾混合体。然而,这种矛盾性是初期社会主义共有的多样性和不彻底性的一个体现,这也更印证了,对于矢野自身而言,也许矢野考虑的重点并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以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诸制度为手段,来达到自由平等幸福的最终目的。比如,矢野的题为《社会主義の経済》演讲文中写到,“所谓社会主义,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资料的共有,小枝小节上无法绝对保持与社会主义的一致也是没有办法的。生产资料共有的话,以前的实业会如何变化,会引起弊害吗,从不同的方面来考虑这些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的研究。”
另外,从矢野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矢野的这种想法,矢野认为生产机关并不能绝对的社会化,即便生产机关是社会主义的顶梁柱,但是由其所引起的弊害,要采用缓和柔软的手段解决,矢野的这种想法,也表明了当时的课题虽然是社会变革,但是还是以实现人类的幸福和自由为目的的。这种贯穿前后的“追求人类自由幸福”为目的的思想集中地表现在了《新社会》里,也渗透在《经国美谈》、《浮城物语》里,可以说,这就是矢野思想的主旋律。
矢野并没有自己宣扬自己是社会主义者,但是,《新社会》从社会主义的视角出发描写了理想的社会主义面貌,之后矢野又投入到社会问题研究会的创立和活动中,在日本明治初的社会主义潮流中,矢野不仅仅是一位研究者,也切实的投入到了带有实践性质的启蒙活动中。
虽然,从明治36年(1903)开始,矢野作为社会主义者的身份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社会主义从带有空想的乌托邦主义时代到向实践运动时代转移,而后经历政府弹压和内部争斗,在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尖锐化的时期,矢野的隐退也是也是符合常理的,特别是赤旗事件,大逆事件的发生,更是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当局的强烈镇压,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了这样的黑暗时代以后,矢野和社会主义几乎脱离了所有关系。
可是笔者认为矢野应该是一直在心里上和社会主义保此着一种亲切感,没有投入到实践运动的矢野,却经常去探望因政府弹压而入狱的社会主义友人。例如,《平民新闻》第33号(1903年7月10日)的《平民日记》中记载“出狱之时,我收到了矢野文雄先生送来的蜂蜜蛋糕”又如,明治38年(1905)3月26日堺写给幸德的信里写道矢野曾经给在狱中的巢鸭送过书,巢鸭摆脱幸德传话“龙溪翁、爱山兄、裳华屋主人芳野君所赠与图书的还礼”。
结语
明治4年(1871)3月,矢野敲开了庆应儀塾塾的大门,结识福沢以后的30年后的今天,矢野被拉入社会主义的大营,《新社会》诞生。因为《新社会》并不是翻译和介绍的作品,而是以自己描写的自立和被尊重的个人为基础构成的社会主义全体风貌,并且论及到了要达成这样的目的的具体手段和做法,在这一点上,可是说,矢野超越了当时著名的社会主义者比如幸德等人。《新社会》所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也是社会问题研究会及社会主义协会的共同成果,同时,矢野在出版《新社会》之前,从参与这些组织的安部,片山,幸德等人的报告,演讲中积蓄了社会主义知识,从这一点上来说,社会问题研究会及社会主义协会也是矢野的“社会主义的学校”。这一切,都是以《新社会》为节点,孕育了新社会,也被《新社会》所充实,而《新社会》也支撑起了矢野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高潮。
矢野在明治初期的思想界,文学界,政界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对日本的教育,汉字改良,文体革新都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矢野的思想其实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概括为立宪思想,自由民权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这三者都是以最求人类幸福和平等为基础的。而《新社会》可以说是矢野投身社会改良的终结篇章。(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 矢野竜渓.人権新説駁論[M].東京:畑野林之助,1882.
[2] 鵜沢幸三郎.矢野龍渓の“新社会”を評す[J].社会学雑誌,1902.
[3] 矢野竜渓.新社会[M].東京:大日本図書,1902.
[4] 加田哲二.明治初期社会思想の研究[M].東京:春秋社,1933.
[5] 堀経夫.明治經濟學史[M].京都:弘文堂書房,1935.
[6] 山路爱山.現時の社会問題と社会主義者[J].明治文学全集,1965.
[7] 塩田庄兵衛 編.幸徳秋水の日記と書簡[M].東京:未来社,1990.
[8] 太田雅夫.初期社会主義史の研究 : 明治30年代の人と組織と運動[M].東京:新泉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