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期定在今年“十一”,正好是我们认识满一年的纪念日,而我们也早就决定要旅行结婚的。本来,一切看上去都很美满,但是这一个月来,我们却因为旅行结婚的目的地而搞得很纠结。她说要去迪拜,可我一直想去西藏。我们为此争执到现在也没有达成共识。如果我不妥协,这很可能就意味着今年“十一”我就结不成婚了。结婚重要还是旅行重要?怎么办?快给我支个招吧!
这位准新郎,你们的问题,不是迪拜和西藏之争,而在于旅行结婚本身。我以为,你要旅行,就好生地去旅行,别扯上什么结婚;你要结婚,就专注地去结婚,别搭上么子旅行。无论是旅行兼结婚,还是结婚兼旅行,都是两头不到岸的傻人傻事,赶不上在长假成婚还是小事,弄不好,一辈子就这样耽误了。
所谓旅行结婚,看你怎么理解了,你可以理解为:一,以旅行的方式结婚;二,以结婚的方式旅行;三,以结婚为目的的旅行;四,以旅行为目的的结婚;五,一边旅行一边结婚;六,一边结婚一边旅行—无论怎么理解,我以为最终还是得按字面上的排列顺序,分出个先来后到,旅行结婚,即旅行在先,结婚在后。
有一部叫《围城》的小说,里头有一个熟男叫赵辛楣,他对另一个叫方鸿渐的半熟男说过这样的话:“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正所谓: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在《围城》这部小说里,赵辛楣这个人名是假的,但他说的话却是千真万确,如假包换的。“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日难”,与宅在家里相比,出门旅行虽不致会遭受九九八十一难,却一定能八九不离十地让一个人身上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在旅途中被放大、被现形。也就是说,她的品,你的性,都会在这次仍然悬而未决的旅行结婚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所遁形。
旅途之上,你俩将一路忙着打怪降妖,而那些怪、那些妖,都是你们自带的,都是从你们自己的心里和身上生出来的。尤其是像你们这样认识才一年的,更容易原形毕露,又特别是在像迪拜这种败家之都,特别是在像西藏这种缺氧之城。
因此,对参与旅行结婚的当事双方来说,他们面临的都将是一场赌局,如果旅途之中被放大的都是各自身上的优点或优点部分明显超过缺点,那么皆大欢喜;反之,被放大的尽是缺点或缺点部分大大超过优点。旅行结婚,可能会欢乐得度月如日,也可能会悲摧得度日如月。总而言之,都是峥嵘蜜月。
蜜月不饶人啊!我实在搞不懂“旅行结婚”这个居心叵测的阴招、损招当初究竟是哪个发明的。先结婚,再旅行,还有比这个更二、更不厚道、更歹毒、更蛮不讲理的吗?它好比,一包付了钱之后才能拆包装的方便面;它就像,一罐扫了条形码之后才能插入吸管的饮料——可那并不是逛一趟超市、进一次便利店,那是你和她的婚姻,那是她和你的人生。输赢百分之五十对五十。在决定是去迪拜还是去西藏之前,你们首先要做的至为重要的决定是:真的赌一把么?
相比之下,最安全、最保险的旅行结婚方案,绝不是先结婚,后旅行—这等于先在中国电信申请开通了一门固话,出门时再把这门固话的号码转移到自己的手机上,实属多此一举;也不是只结婚,不旅行—这等于只有座机,没有手机,感觉有些老土;而是只旅行,不结婚—准确地说,是先去旅行,旅行结束之后,再根据对方在旅途中的种种表现来判断自己是不是马上要和tɑ结婚或者真的要结—一部在酷热、严寒、潮湿、干燥、缺氧、缺电、缺德、缺钱以及缺粮缺水缺信号缺心眼等等各种恶劣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下经过试用的电话,正是值得你考虑要不要购买、是不是签约的电话。
婚前亲密行为,这个可以有;婚前“行”行为,这个必须有。对于婚姻来说,婚前的那一次“高高兴兴回家来”,可保婚后的无数个“平平安安出门去”。
一定要幸福哦。
拂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