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
在如今这个婆媳话题比股市话题还要曲折、还要叵测的社会上,我与我婆婆的和谐相处,不亚于一朵奇葩。人前人后,每当别人问起我们的婆媳关系时,我婆婆总是坚定地说:“我俩啊,好得很,我们处得跟姐妹一样!”末了,她还要再补充一句:“我得说啊,我媳妇比我儿子都要好。”
我听了也洋洋自得,我自己也觉得她挺好的。我这老姐妹吧,虽说买菜老爱往菜价便宜得惊人的城中村跑,虽说有时一周要吃上四次左右的大白菜(她牢牢地掌管着厨房重地),但总的来说,一日三餐她把我们照顾得很好,还时不时变着花样做各种我喜欢吃的面食。她说吃面就吃面,她说不煲汤就不煲汤,她说这阵子打麻将手气老不好,我就赶紧给她塞点钱,甚至她上厕所老不关门我也忍了。
总的来说吧,她按时做饭,固定锻炼,有一帮自己的老姐妹圈,我们互不干扰,相安无事。问题出在春节之后。
我们打算回我老家过年,可是留她一人在深圳,我们不放心,本来她也决定年后要回老家的,于是我老公动员她年前回,那边还有女儿、外孙等一堆亲戚,这样不至于一个人冷清了。但是她不想,理由是老家冷。而这理由在我们看来,冷总比冷清要好,留她一人在深圳万一出啥事怎么办?于是坚持给她买了年前机票。要走的那几天,她闷闷不乐,常与老姐妹们在外散步谈心到很晚才回。跟她们倾诉倾诉、发泄发泄后,她舒服了,开开心心地走了,却留下一摊子麻烦事儿给了我。
先从刘姨开始。她是我婆婆的扇子友,也是她最亲密的买菜伙伴之一。一个傍晚,我带着孩子在广场玩,一堆老太太坐在不远处。不一会儿,她们中一个居然喊我的名字,唤我过去。我一看是刘姨,就老老实实地走了过去。
刘姨向大家介绍:“这,就是陈姨的媳妇。”我亲切地与她们点头示意,还让小卡叫奶奶,可是我发觉气氛有点不大对。
一个阿姨开口了,她拖着长长的东北口音说:“你婆婆啥时回来啊?”
“得住一阵吧,年前才刚走的。”我毫无戒备地说。
“是她自己想走的吗?”说这话的是丁姨,她似笑非笑地盯着我。
“差不多吧,本来她说年后走,但我们春节不在这边过,留她一个人在不放心,所以还是让她年前走了。”
“有啥不放心的,不是还有我们这帮老姐妹嘛。”丁姨对着大家说,大家都纷纷点头。
我无心恋战,借口说要回家吃饭赶紧撤了,她们在背后追着喊:“早点让你婆婆回来啊!”
根本早不了。
年后,我爸妈过来了。这是共识:为公平起见,双方老人各呆半年。
所以,春节过后,广场上热火朝天的老年人晨练功晚练舞的队伍里,又多了一个我妈。我妈也是一位爱唱爱跳从来不得闲的老太太。没多久,她就积极地投身于各项文娱体育事业中,而其中的扇子舞群,正是我婆婆的前嫡系阵营。
初来乍到,这名新队员就以热情、活泼、豪爽、大方的性格征服了广大扇友们。她隔三差五地在厨房又煎又炸,慷慨地携带满袋子的南瓜饼出门,回来时总是哼着小曲儿进门。然而,好景不长。我妈这个大嘴巴,居然主动在老太太群中积极打听:“可否认识陈姨?”她就是陈姨的亲家。从此,形势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
在短得惊人的时间里,我妈不明就里地从新宠变成了弃儿,时不时遭受小排挤,四面受敌。之后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收拾,有一天我与我妈正有说有笑地在操场散步,对面擦肩而过的两个老太太甚至朝我这边吐了口唾沫。
最终,一位吃过我妈南瓜饼的老太太,终于没能忍住,偷偷地跟她说了实话:“是刘姨,跟大家说,陈姨的媳妇想叫她爸妈过来,就硬是找了个借口,把她婆婆赶走了。她让我们不要跟你玩。”
我感到周身的血液冲到了头顶,阵阵的嗡嗡声在耳边回响着,原来是这样!我羞愧地垂下了眼睛。毫无疑问,除非我搬家,否则,我的行径在这个到处都是老太太们的小区是没有办法不被谴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