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怎么走?

2015-10-20 15:03王锐丽
珠江水运 2015年16期
关键词:内河航运水运航道

王锐丽

在“十三五”规划出台渐行渐近的当下,如何抓住内河航运的发展契机,在国家战略的谋篇布局上抢占一席之地,成为当下最热的讨论之一。

航运业内人士认为,内河航运是遇上了最好的时机,而经济学家则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内河航运同样需要转型。两者皆不可否认的是:内河航运“动起来”了。

纵观全国,仅在8月,上海、广西、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要么出台内河航道管理办法、要么出台各自的十三五水运发展规划、要么进行着火热的航运工程建设,这种忙碌无非印证一点:内河航运在“提档变速”。

与60、70年代的无序生长所不同的是,这次的提档更趋谨慎和理智。

“规模水运”正在转变成“智慧水运”。

没人能说清楚,这个“智慧”的边界在哪里。人们只看到,频繁的航道建设、扩能升级、生态布局下的航电解结。从传统的投钱、投物、投人力,到新兴的“标准化”、“体制革新”、“结构优化”、“功能定位”,水运发展在大的“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框架下,越来越令人振奋。

然而,在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阶段,内河航运经济也面临着调整和优化。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航运标准化程度极低,航道、船舶、港口都是各自为阵,标准不一。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航道等级高、通航性能好,经济条件欠缺的地区则航道维护不足,水资源综合利用失衡,最终导致通航能力差,甚至断航。内河航运发展首当其冲的,自是标准化建设。目前,各地的船舶标准化、航道标准化已然在进行中,港口标准化建设仍是步伐各异。

再者,受限于国家内河航运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国内管理体制的混乱,市场的无序竞争等,导致了行业经济一哄而上、又一落千丈,内河航运发展迫切需要在混乱中突破自身。

首先是,抓住国内经济机遇,实现二次转型。如果说中国的内河航运由计划经济向水运市场机制转变是第一次转型的花,那么,“努力实现内河航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就是内河航运发展的再次转型。

再次转型,要参照河流、地域特点,因地制宜;要改变传统的伸手向国家要钱的方式,转而为市场融资为主导;要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多式联运;要将各“自然河道”建设成“高等级航运网络”,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手段,实现航道的智能化、科技化,建成完善的水上交通管理系统等。

发展内河航运,眼睛向内的同时,也需要抬头看看外面。德国是欧洲内河航道最稠密的国家,内河航运体系发达,他们建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值得借鉴;荷兰,制定了前瞻的水运规划,避免了发展的局限;美国则通过严密、严谨、严格的法律法规、科学规划和综合开发保障了内河航运的稳定发展。同时,欧盟建立的内河运输政策评价体系、内河运输市场监控体系和内河运输市场信息指数等航运监管措施,都足以对我国目前的内河航运发展有所启发。

国家战略是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但绝对不是行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在期待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的同时,内河航运发展还需要做好自身变革求发展的准备。有人认为,内河航运已经走过了经济的黄金时代,但亦有人认为,内河航运本身就是新的黄金时代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内河航运水运航道
新航道
对开发内河航运的建议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内河航运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图说水运
内河航运信息服务系统功能架构
我国首条40万吨级航道正式开建
我国首条40万吨超大型航道将迎来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