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飞
【摘 要】在我国航空领域中空管安全始终是其重要的课题,而空管安全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对于预警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及预警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安全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空管安全水平的持续提升,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从阐述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入手,对空管安全预警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空管安全 安全因素 预警问题
1 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
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空管系统、随机问题、空管原理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1.1 空管系统
空管系统对于空管安全有着基础性的营销。众所周知我国空管安全的预警管理现状主要体系在空管系统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在提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空管综合保障能力与飞行流量日益增长的要求不相适应。除此之外,空管系统自身的特性还体现在,其自身的本质风险在不断的增加,这导致了当前我国的空管安全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另外,当前我国空管安全管理模式和控制模式以及反馈模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制定并且实施对策予以反馈,从而能够给为系统完善提出指导。
1.2 随机问题
随机问题主要是指我国部分空管安全保护体系只能够在事后启动,这导致了其主动性较弱,并且无法事后修复管理方式。除此之外,随机问题的存在还导致了我国空管问题的风险较大并且一旦出现事故则代价非常高,一旦滞后于重大安全事故,则难以弥补损失。另外,在对随机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意识到空管事故和不安全事件在微观上是可以进行防范并且能够控制的,但是积累中经过意外触发,大量隐患就会导致事故或不安全事件的出现与发生。
1.3 空管原理
空管原理对于空管安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对空管原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事故虽然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同时也具有因果性和必然性。并且根据大量的空管安全管理的实践表明,这些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这意味着掌握因果关系,阻断事故因果的环链,就可能防止事故发生。除此之外,在对空管进行分析的过中我们应当理解到空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因此这意味着无论事故是否造成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则惟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空管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家就有着非常高的必要性。
2 空管安全预警问题
空管安全预警问题是一项系统性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优化警报能力、强化矫正功能、增强可监测性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空管安全预警问题进行了分分析。
2.1 优化警报能力
优化警报能力是空管安全预警的基础和前提。在优化警报能力的过程中空管人员应当注重对于灾害征兆和诱因进行合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报警等工作。除此之外,在优化警报能力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对空管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失误建立界限区域,从而能够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征兆和事故诱因进行识别和警告,并且能够有效的保证系统处于安全与有效的状况。另外,在优化警报能力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对运行系统实行全程适时监测来对于安全现状进行评估,预测安全趋势并且合理的制定、实施对策,从而能够在事故或不安全事件之前识别并解决安全隐患,通过不断的循环,使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况,最终从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空管安全预警水平的有效提升。
2.2 强化矫正功能
强化矫正功能对于空管安全预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强化矫正功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促成管理过程在非均衡状态下的自我均衡。除此之外,在强化矫正功能的过程中由于矫正功能它是对于同类、同性质空管灾害征兆和事故诱因进行预测或迅速识别并提出对策的一种功能,因此这意味着当空管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过去曾经发生过的灾害征兆或致灾环境时,能准确预测并及时采用必要手段回避或有效制止。另外,在强化矫正功能的过程中空管人员应当注重深入分析事物的相关原理,这也是揭示其变化特征和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空管安全预警效率的持续提升。
2.3 增强可监测性
增强可监测性是空管安全预警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增强可监测性的过程中空管人员应当注重通过对空管系统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监测来有效的反映系统的风险或者安全状态水平。除此之外,在增强可监测性的过程中空管人员应当注重安全管理效能的波动可以表现为空管灾害的诱发趋势。另外,在增强可监测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我通过雷达数据和管制员的无线电对空指挥以及电话协调的录音等工作来有效的增加安全预警的可监测性,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空管安全预警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进步。
3 结语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不断进步和航空安全的快速发展,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空管工作人员应当对于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空管安全预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施和平.空中交通管理新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6-9.
[2]李阳,高自友.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4,14(6):36-40.
[3]崔国璋.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60-162.
[4]罗帆,佘廉.航空交通灾害预警管理[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社,2004:248-249.
[5]张兴凯.安全生产危机预警初探[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