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 要:廉政风险防控是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情况千差万别又变化多端,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本文从健全自律机制、公开机制,制度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探讨廉政风险防控规范运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廉政风险防控 机制 预警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败斗争的战略方针。惩治是治标之策,预防才是治本之策。廉政风险防控正是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它能卡住腐败的入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然而,现实情况千差万别又变化多端,只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预警,使廉政风险防控在既定的轨道上规范运行,动态管理,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
1.加强教育培训,健全自律机制,防控思想道德风险
教育是营造遵纪守法氛围,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消除滋生腐败土壤的关键性因素。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施教机制非常重要,业务培训、规章制度学习和廉政教育同步结合进行,凡是举办培训班,均应安排廉政方面的知识培训。持续不断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基础法制教育,注重扫除领导干部的“四风”,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廉政文化氛围。然而,教育功能的发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毫不间断。
(1)普遍性。不能因为领导干部发生不廉洁问题的风险更大,就只重视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党员干部的作风与单位思想氛围是互相影响的,干部职工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坚实的基础。因此,教育应全面覆盖每名职工,并将参加廉政教育情况列入年终考核。
(2)计划性。要从提高整个系统的廉洁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入手,科学建立机制,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要分时段做好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具体的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原则,对广大党员干部,要着重进行“除四风,树新风”、“三严三实”、宗旨意识、服务意识、群众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对纪检干部要着重进行工作纪律和业务能力教育;对普通职工侧重依法监督意识、主人翁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3)实效性。建立廉政教育学习档案制度和心得体会制度,学习情况存入本人廉政档案,作为检查监督党风廉政建设重要依据之一,每位学员每年至少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并进行集中交流。通过培训使领导干部普遍树立起克己自律、清廉负责的价值观念,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想贪,不愿腐;纪检干部普遍扎实掌握廉政法律制度,提高检查监督和查办案件的能力;普通职工掌握反腐败的法律和监督手段,切实行使监督职能,从上到下建立起廉洁奉献的思想氛围。
2.加强科技运用,健全公开机制,防控外部环境风险
公开透明是消除暗箱操作预防腐败的利器。信息公开不仅要公开结果,也要公开过程,为纪检部门和群众全程监督创造条件,减少直至杜绝权利滥用和重大决策失误问题的发生。当前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不断拓展信息公开的宽度和深度,逐步实现任何人都可以查阅除涉及国家、单位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文件、会议、财务、采购等记录。
(1)建立预防腐败网络。开设讨论与交流信息的网上论坛,建立与各级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对话、交流的平台,公布采购、基建工作流程和供应商名单,提供举报、投诉和表达意见的渠道,提供反腐败的规章制度、方式方法和相关材料,建立可供任何人查询的干部职工的廉洁电子档案,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述职述廉、岗位承诺、奖惩情况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其中,形成廉洁建设的倒逼机制。
(2)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对工作中各个环节如实记录,便于查询和责任追究。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事后责任追究以及对全过程的绩效评估,解决权力运行“看不见、摸不着,管不住”的问题。为公车穿上“制服”,戴上“跟踪仪”,完善公车管理的制度机制,便于对公车进行定位和监督。
(3)重大决策过程情景保留。在涉及“三重一大”事项、保密事项、敏感事件及其他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引入录音录像等科技手段进行情景保留,由纪检部门检查或抽查,由专人保管存档,让神秘的重大决策过程现身于阳光之下,接受监控和监督,力争对腐败问题提早预防,提早发现,同时也形成威慑力量。
3.加强梳理改进,健全制度管理机制,防控制度机制风险
规章制度是内部管理规范的基础,任何单位管理和运行无不依靠规章制度来支撑和保障。规章制度的制定既要根据上级要求,又要结合单位实际,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由于实践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规章制度必将出现落后于现实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应建立定期对规章制度梳理审查的机制,及时清理和修改不符合实际的部分。当然规章制度是严肃的,持继改进绝不是朝令夕改,制定时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和超前性,修改时要充分论证必要性。
(1)审查制度的廉洁性。由于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一般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制定进行分工,这就可能出现管理部门规避管理风险,抢夺管理权益,忽略责任追究的情况,也就是说制度先天存在不廉洁可能,因此应探索出台时由质管部门、纪检部门或聘请专家对制度进行廉洁性审查,避免出现有权利无义务,有利益无责任,有责任无追究的情况。
(2)审查制度的可行性。一项好的制度能使秩序井然,一项坏的制度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如果制度出台之前经过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和试行等措施和阶段,则会尊重实际,讲求科学并顺利实施;如果制度只是靠一部分人想出来的,则可能会脱离实际,执行不力,悔之晚矣。出台后,出现问题后悔晚矣。比如闯黄灯罚款的制度出台,导致汽车追尾事件增加,引发各界讨论和质疑,于是紧接着又出台闯黄灯暂不罚款的规定,损伤了相关部门和制度的权威性。
(3)审查制度的滞后性。社会在进步,单位在发展,尤其是在中央简政放权的改革大潮中,可能以前需要制度来调整的事项现在已经精简审批或不再需要调整;新问题不断出现,可能以前不需要规章制度来调整的事项现在却迫切需要。规章制度应与时俱进,持继改进。
4.强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防控岗位职责风险
廉洁风险防控最终落脚点在防控岗位职责方面,通过对管理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行使权力中面临的以及潜在的廉洁从业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防控措施,做到潜在问题早防范,有了问题早发现,一般问题早纠正,严重问题早查处,最终使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不犯或少犯错误。
(1)查找廉洁风险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重点围绕决策、人事、财务、采购、基建等方面,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风险; 建立风险点防控表,制定防范措施和规范程序,建立权力限制、分权制衡的机制,在风险点设置纪检参与监督和职工参与监督程序。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据研究,在风险点岗位工作三年就有被腐蚀的危险,因此,风险岗位应逐步实现三年轮岗制度,以消除长期固定岗位形成的关系网络,降低廉洁风险。
(2)充分发挥各方的监督作用。增强纪检部门的独立性。由于纪检干部工资福利等在驻在单位领取,纪检干部受本单位的领导和管理等情况限制了纪检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要探索建立加强纪检部门独立性的机制。增强职工监督的积极性。职工受到业务能力和担心打击报复心理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用制度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为重要。另外,目前监督途径主要是靠纪检部门和本单位职工监督,未免有自己监督自己的嫌疑和弊端,要进一步拓展监督主体,引入社会监督、供应商监督和第三方监督等。
(3)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加强定期、专项检查监督与动态检查监督的有机结合,着力于强化风险程序监控、过程监管、结果监督和责任追究的风险监督机制。建立廉洁风险考核机制。以党风廉政责任制、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等为主要内容,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建立健全风险考核机制。
当然,只有健全体制机制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一步强化治本和抓源头的各项工作,才能实现“清正、清廉、清明”的目标和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