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 GUO Yuanyuan
武汉东湖学院,武汉430212(Wuhan Donghu University,430212 Wuhan)
公共艺术与市民的参与性意识*
郭媛媛 GUO Yuanyuan
武汉东湖学院,武汉430212(Wuhan Donghu University,430212 Wuhan)
用公共艺术提升当代城市市民的整体素质是艺术家的职责之一。现今的公共艺术不仅是人们审美的对象,而且成了表达公众意志,宣扬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工具。数字时代的公共艺术具有丰富性和多样化等特征,拥有鲜明特征的大武汉,公共艺术公共性的体现应以市民的参与作目标,要为推进这种参与进行多方位的设计,即通过公共艺术以完善市民的素质与素养,进而体现武汉的城市精神并借此美化武汉的城市形象。
数字艺术;公共艺术;参与性
公共艺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武汉这类城市已经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虽然较之国外中国的公共艺术起步晚、起点低,但却后劲十足,当代城市的面貌也因此逐步改观[1]。武汉是具有传统人文精神的城市,深厚的楚文化底蕴和近代革命历史都让这个城市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气质。然而这种气质并没有让武汉这座城市体现出更富特征的城市形象,艺术审美更是难觅踪影。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对艺术的影响更加全面深刻,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公共艺术的表达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对艺术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容甚至使得这个成熟了的学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公共艺术这种形式则为武汉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改变市民参与公共艺术的现状,推动武汉的快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2月28日批准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表明中国正在逐步完成社会的结构转型,努力建设公民社会。当下,以公共艺术介入中国问题与建设公民社会,成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民素质、创建公民社会的重要途经。
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公民意志的觉醒,是借助艺术手段表达的自我诉求。改变武汉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公共艺术以“英雄主义”、“历史主义”题材为主的现状,将公共艺术空间归还给属于朝九晚五、暮鼓晨钟中来来往往的武汉市民,用艺术向他们致敬,因此无需全部上升至政治的高度,它可以亲民、热烈、温文尔雅,成为武汉市民参与城市社会文化生活建设最为温馨的活动之一。
2.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公共艺术是当代的文化现象之一,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发展水平以及精神追求,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武汉公共艺术建设是文化精神投射下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城市公共艺术品的简单建设,而是为满足武汉市民精神需求,追寻楚文化沉淀下的文化传统,通过公众的参与,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手段,是要通过物化的文化场所以及动态的精神理念引导武汉市民正确看待自己的城市和认真享受城市的公共生活。
3.传承楚文化特色,展现武汉的人文气质
在铸造中国梦的今天,传统文化为人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城市公共艺术由于关系城市发展,所以涉及公众的生活方式、文化品质与精神面貌。武汉的文化储备之高是有目共睹的。武汉市的口号是“智慧武汉”,于是就将真正关心民众精神、高尚道德、艺术鉴赏力较高的精英汇聚在一起,让他们参与公共艺术的设计、建设活动中来。
4.体现公共艺术的“治疗”作用
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铸造了辉煌也形成了“千城一面”的现状,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越来越低,因此城市市民的幸福指数也随之降低。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需求水平的提升,公众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的空间美。由于环境对生活的影响,也左右了市民生活的态度。通过市民自觉参与公共艺术则有利于弥合因环境撕裂的伤口在其心中造成的创痛。
5.通过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的审美素养
近年来公共艺术成为提升国民素质和解决社会态度的利器,且能润物无声地在不经意之间发挥作用,公共艺术的作用不是说教而是内化的。将要实现的社会理想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进行表达,不仅可以美化生活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市民的社会态度,而且还能达到提升市民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审美素养的目的。
1.通过民主参与以表达自由意志
市民对公共艺术的参与使得公共艺术有别于他种艺术,平等对话、民主参与是市民表达对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态度的场所。市民通过武汉天地、楚河汉街以及各个居住小区的公共艺术,参与人与环境的对话,能够唤起民主意识的觉醒;通过公共空间以表达自由意志,就能够自觉地参与城市的社会生活。由于曲高和寡的艺术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使艺术家的个人语言进入公众的社会的语境之中,因此,市民与艺术的互动便有助于增进公众对艺术的理解,与公共精神产生共鸣,进而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
2.通过互动以丰富公共艺术的参与形式
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却不只是以某种形式为主的单向性参与。公共艺术的参与性表现为作品、设计师、公众与环境之间良好的沟通、融合与影响。公共艺术的结果是开放的,而检验方式是在公众的参与之中完成的,即只有在公众的参与互动中,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和沟通,作品的意义以及对作品的评价才能最终体现。
3.通过民主参与以改善市民的社会态度
当代公共艺术不再是高、大、上的专属,它走入社会走进现实,与市民平等对视。走下神坛的公共艺术进入了社会大众的心里,改变着市民们的审美理念和社会态度(见图1)。由于数字媒介从艺术形式到表达方式都拓宽了公共艺术的领域,有助于创造更具公共性的艺术形式。让艺术从小众的赏玩、曲高和寡的孤芳自赏而回归于公共精神,让公共艺术真正地为市民服务,公共艺术也就在市民的认同中改变着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态度,从而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并提高了城市的美誉度。
图1 武汉地铁2号线洪山广场站壁画和壁挂
4.数字化时代公共艺术的参与方式更富创意
当今是数字化时代,交互式设计、情感化设计、生态设计概念早已进入设计领域。智慧城市的武汉应该更好地享用数字化的科技成果,将互动理念应用在以空间为媒介的公共艺术设计尤其是地铁壁画之中也是武汉公共艺术参与方式的一种创新。
5.自觉自主地参与公共艺术,就能充分凸显参与者的个性
中国数十年美育教育的成果之一就是塑造了统一的审美情趣,公众所认同的美或多或少都具有政治的意义,将其整齐划一地放置在管理学科还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艺术的发展而言却是有害的。如今设计师需要借助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丰富城市的空间,彰显城市的个性。公共艺术的参与方式也因为数字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凸显了参与市民的个性,这一点在湖北省新图书馆的设计中就可窥见其效果。
武汉是深具历史底蕴的人文城市,人文素质让它深沉,同时也让它丧失了不少的活力,数字技术则给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数字化背景下的公共艺术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新媒体的多介质融合和实时交互的传播特征赋予了公共艺术更加广泛的设计内涵和技术手段。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艺术语言,为艺术设计开创了新的发展之路。公共艺术不再是传统的架上艺术,APP技术、交互设计、虚拟现实以及激光等改变着人与环境的链接以及交流方式。当代武汉市民的审美也不再满足于已有的艺术形式,共同的猎奇心理推动着他们摸一摸新奇的公共雕塑、探讨探讨数字壁画甚至是亲自动手绘制:人人都可以是公共艺术的创作者甚至是参与者。
只有当武汉市民认真参与公共艺术,公共性才能真正得到凸显,所谓的公共艺术才可以称得上是公共艺术。在不可逆转的数字化潮流中,要顺应时代,只有将社会理想以艺术化手法,通过公共艺术的形式才能完美表达[2]。要建设具有武汉地域特色和城市认同精神,只有全面提升市民的道德情操和审美素养,才能展现智慧武汉的魅力。
[1]姜竹青.公共艺术漫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7.
[2].郭媛媛.城市公共艺术的心理学特征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70.
Public Art and Citizens’ Interactivity Consciousness
One of the duties of artists is promoting the citizen's quality by using public art. Current public art is not merely the aesthetic object, but a medium to publicize urban spirit and express public will and citizens' personality. The forms of expressions of public art in digital times are highly enriched and diversifi ed; as for Wuhan, a city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e publicness of public art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citizens' involvement. In order to propel this interactivity, this paper conducts strategy research so as to improve citizens' overall aesthetic quality, reproduce urban characteristics of Wuhan and boost urban image of Wuhan by means of public art.
digital art;public art;interactivity
J0-022
Adoi:10.3963/j.issn.2095-0705.2015.01.014(0074-03)
2014-12-02
武汉东湖学院2014校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无编号)。
郭媛媛,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