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峰,邹静蓉,柏广富,向 阳,席 炎,边逸道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无锡 214187)
农村居民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与培训效果研究
卢 峰,邹静蓉,柏广富,向 阳,席 炎,边逸道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无锡214187)
目的 探究农村居民心肺复苏(CPR)技能的普及与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本地农村居民12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60名。常规组采取一般理论教学,实验组采取交互式培训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方案的培训效果。结果 实验组居民对于心肺复苏相关技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培训后的CPR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农村居民开展CPR技能培训的应用价值重大,可明显提高居民的急救技能与应变能力。
心肺复苏;培训;农村居民;技能
我国农村居民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约为50.32%左右[1],且农村居民对于CPR相关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普遍较为低下。临床研究[2]显示,对于猝死患者进行疾病抢救的最佳时间为5 min以内,而我国从呼救至到达现场的时间约为16.22 min左右,与发生猝死后的黄金抢救时间相比明显较长。且考虑到农村医疗条件较为低下,居民居住地较为分散,医疗单位距离居住地也较远等因素,使得疾病抢救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为此,加强农村居民的急救意识与急救技能十分重要。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农村居民CPR技能的普及与培训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建设性意见,详情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地农村居民120名作为观察对象,所选居民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本次实验。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60名。其中,常规组,男32名(53.3%),女28名(46.7%),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0.2岁;实验组,男33名(55.0%),女27名(45.0%),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9.8岁。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常规组居民采取理论知识讲座,并以《急救护理学》[3]作为参考标准,培训内容包括胸外心脏按压方法、人工呼吸方法、心跳呼吸骤停处理方法、心跳停止处理措施、心肺复苏有效指征等。
实验组居民采取交互式培训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现场发放培训手册,并采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讲座,讲座时间设定为30 min;可播放CPR知识与相关的急救技能视频,并进行课堂讨论、仿真练习、人体模型操作演示等,将总课时设置为3 h。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居民对CPR相关技能的知晓率,以及两组居民培训前后的CPR得分情况,分数越高表示对CPR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CPR相关技能的知晓率
培训后,实验组对CPR相关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下见表1。
表1 两组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n(%)]
2.2CPR评分
培训前两组的CP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居民的CPR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下见表2。
表2 两组单人徒手CPR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单人徒手CPR评分比较(±s,分)
分组 培训前 培训后即刻 1个月末 4个月末实验组(n=60) 21.6±4.8 30.9±5.2 54.9±4.8 55.9±5.2常规组(n=60) 21.9±4.9 26.8±4.5 45.3±4.9 46.6±5.0 t 0.339 4.618 10.841 9.986 P 0.735 0.000 0.000 0.000
当人体心脏骤停时,许多患者一般无任何的先兆症状,只有少数的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胸闷等情况。对于心搏骤停患者来说,以意识突然丧失与大动脉搏动、心音完全消失[4]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若及时进行复苏治疗,可能复苏成功且无严重器官损害后遗症,但是若不能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将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并明显降低复苏成功率,且后期可能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永久的损伤,因此,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加强疾病抢救与复苏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开展农村居民CPR技能普及与教学培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1)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尽量满足居民的需要且结合实际情况对知识结构进行简化。由于农村居民的医疗条件有限,且居民对相关医疗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为低下,若讲解的内容较为复杂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居民对于培训的热情与积极性。具体表现为:进行问卷调查时许多居民参与热情度不高,问卷回收率较低;而采用非题形式却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与欢迎。所以说,对CPR知识进行培训时可结合实际适当简化培训内容与操作模式,降低培训难度,可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2)可采取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模拟人教学[5-6]等形式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可使得居民更加直观地进行练习,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3)可向居民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培训工作气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培训后的CP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进一步得知,对农村居民开展CPR技能培训的应用价值重大,可明显提高居民的急救技能与应变能力。
[1] 孙 菁,孟凡山,计 达,等.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4):1610-1612.
[2] 姜金霞,彭幼清,施 雁,等.多元化心肺复苏培训结合督查考核在临床护士保持心肺复苏技能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57-60.
[3] 张军根,付卫林,钱利娜,等.临床路径对急救小组心肺复苏质量效能的改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0): 1193-1197.
[4] 关紫云,陈瑞敏,黄小琼,等.对镇乡内“农业户口”人群普及心肺复苏技能的形式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4-6.
[5] 聂雷霞,张 敏,徐婷婷,等.在读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67-69.
[6] 周俊杰,熊杰平,林宏忠,等.团队综合演练在院前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326-2327.
本文编辑:徐 陌
R459.7
A
ISSN.2095-6681.2015.22.122.02
[基金编号]无锡市科协重点软科学研究课题 编号:KX15-B-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