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之旅

2015-10-20 15:01郑琼
数码影像时代 2015年6期
关键词:以色列纪录片儿子

郑琼

收到特拉维夫电影节的邀请是在1月底,中间因为个人原因波折四起,负责联络嘉宾的Noa很紧张,半夜打电话确认我有无改变。对于以色列,除了纪录片的诱惑外,我内心直有种朝圣般的向往,我对Noa训,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定会在5月7日前准刚赶到。

临行前一天,收到Noa的邮件,8个附件,包括每日行程,到达须知,出关,酒店等各种微小但实用的信息,这样的细致,让我想起为iDOCS的嘉宾提供的粗糙服务,汗颜不止。因为这些邮件,我大概知道自己在电影节负责的工作内容、以色列竞赛单元的评委和四个“一对一会议”。走时因时间紧迫,也就大概浏览了影片的内容,对于以色列纪录片,我的脑子基本是一片空白。

4月27日改签机票,飞回北京。然后昏大黑地地倒了一周时差,6号半夜直飞特拉维夫。

很奇妙,到了特拉维夫后,在一周时间里,每晚都有极深的睡眠,白天精神饱满,时差就好像“日事已过”,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

DocAviv电影节

特拉维夫纪录片电影节1999年由Ilana Tsur创办,现在由一个和电影节同名的非营利组织DocAviv运营和管理,每年5月7日至16日于特拉维夫举办,截止至今年是第17届了。

特拉维夫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是以色列睢一一个专门为纪录片而设置的电影节,也电是特拉维夫最大的电影节。每年大概有近百个来自以色列和其它国家的纪录片在电影节期间展映。

竞赛单元已经变成电影节的主要焦点。每年电影节的国际竞赛单元都会展映世界范围内 些最新的充满创意和引人入胜的纪录片,这其中也包括本土电影圈当年最出色的纪录影片。

电影节聚集国内外的电影专业人士,促进专业交流和观众互动。除了大量的影片展映外,电影节还主办由国际嘉宾、以色列电影行业成员和公众人士参与的小组讨论,特别活动,大师班和工作坊等多种活动。

电影节的幕后工作人员

Ilana Tsur自1999年创办以来一直担任电影节主席,直到5年前交棒于S1naj。I1ana Tsur毕业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英国文学和政治科学专业,后来存美国波士顿读研,学习影视传播专业。

回国后,Ilana Tsur开始在广播电台做大量的纪录片和时事脱口秀节目。1990年转行电视台,主持个文化类栏目。后来又逐步成为独立导演,制作过些历史和社会类的纪录片,The Last Transfer是她其中的一部导演作品。

现任艺术总监Sinai ABT于2010年接手特拉维夫国际纪录片节。Sinai曾存1994年进入Fougel-Levin广告公司做文案,之后转至以色列有线电视节目公司,从文案到电影频道推广部、]创意总监路晋升。2001-2009年,他也担任过8频道的负责人,任职期间,他委托制作了大量获奖纪录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这些地区的法律》《检查站》《看看我是否还在微笑》《Z32》《小活佛》《墓地俱乐部》《我的恐怖分子》等等。

现在和Sinaj搭班的Galia Bador,是电影节执行总监,Sjnaj负责选片,GaliaBador负责资金。因为每场电影开幕前都有不少植入广告,我曾跟Sinai开玩笑,这样多的片前广告,他们肯定不差钱。Sinai说,其实是冈为每家给的钱很少,所以才有比较多的赞助。他说,这些赞助全部得力于Ga1ia Bador的功劳。我在网上搜索过,Galia Bador之前至少做过两部影片的制片人,Jerusalem is Proud to Present和Aaron Cohen's Deht,即使现在负责商业部分,她的专业背景依旧不会逊色。

存现场总会碰到许多参会的行业人士,包括以色列国内的,和其它国家的,没有听到过个抱怨的声音,几乎都是交口称赞,DocAviv存国际上享有极高的赞誉。电影节的专业口碑直很好,展映影片的质量都相当精致优良,我想,这些应该跟运作电影节的幕后工作人员是分不开的。以色列竞赛单元

评委

参加以色列竞赛单元的评委共有5位,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Sundance的电影节选片人David Courier,来自法国的影评人Boyd van Hoeij,以色列的Lisa Uzrad(制片人)、Morris(剪辑师)和我。

David Courier从2000年开始就为Sundance工作,他主要负责美国影片和国际纪录片的选片工作。在我的印象中,Sundance好像直都比较喜欢宏大叙事类的影片,但在之后几天的看片过程中,David也会被些“小情小爱”的小片子频频打动,着实让我有点意外。

Boyd van Hoeij出生于荷兰,现定居巴黎和卢森堡。Boyd是一个看起来很快乐的“小鲜肉”类男生,他为综艺和好莱坞报道文章多年。在后面看片的过程中,凡是主题比较严肃的影片都会被Boyd形容为“depressed film”。

Lisa Uzrad曾经是以色列重要纪录片频道“Channel8”的创始人,她拥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同时兼职制作纪录片和原创类的娱乐节目。她自创的一档娱乐节目版权曾透过NBC卖给过国内的一个电视台,名字好像叫“一站到底”吧Lisa从小在纽约长大,英文相当流利,她有非常资深的履历和专业背景,但为人却极其谦卑。电影节期间,最让我感动的是帮我收集了很多近年来以色列优秀的纪录片。

Morris Ben Mayor是以色列非常资深的剪辑师,在电视系列片和电影领域有30多年的剪辑经验,他原创的一些历史类纪录片,包括:Leibowitz,Faith,Land andman、The Jewish State、Tel Awiv-Jaffa、The Kibbutz、Dancing with Tears inYour Eyes以及影院纪录片Line by Line、The Final Click和Stalags。除了画面剪辑,Morris也是多部纪录片的音乐剪辑,他还在一个影视学校教授剪辑专业课。别看Morris长得高大健硕,已经是三个女儿的父亲了。他只要谈起孩子,Morris的脸上就会流露出一种异样的温柔。

影片

以色列竞赛单元共由13部影片构成,大部分影片都在1小时左右,观众每天可以观看2-3部影片。

DocAviv电影节的主要场地在Cinernatheque,影片展映分布仁CinematheqUe的1-4号厅。剧院里每天观影的观众几乎都会满座,并且他们有秩序地进出、观影,令人心生敬佩。

7 days in St.Peterburglsrael 2015,60 min,Hebrew and Russian

这是个揉杂了历史纠结的家庭故事。从当年Leonid逃离部队至今,LizaL经12年没见过儿子了。现在,她要飞到俄罗斯把儿子带回以色列。在这短暂的7天时间里,她需要弥补多年来造成的情感隔阂,她需要去唤醒儿子对家,对以色列的向往。但是,更大的问题也出现了。如果Leonid选择回以色列,一下飞机就会被逮进军事监狱坐牢,这个代价对他有点大。因为,存这次见到母亲前,他刚刚交了个漂亮的理发师女友。

这部影片的故事非常紧凑,7天的经历就像一个框框,把两代人的一生放进框框里并逐步展开。后期剪辑可以用“完美”二字形容,叙事扣人心弦,观众一直被故事情节深深感染,紧紧带着向前,甚罕会让人忘记这是一部仪仪60分钟的影片。导演用了非常漂亮的隐喻镜头,计观众在稠密的现实中可以稍微舒缓下情绪。片中的妈妈仿佛一位诗人,每 句话都形成了极好的旁白,把现实带向更深远的意境。影片刘人物内心的挖掘很深,观影过程中,会一直好奇拍摄者是谁?到影片结束的时候,于白摄者终于出现在镜头前,在沙发上搂着Liza,给她安抚。原来他是Leonid的哥哥,最后这个部分好像无形中变成了影片铺设的一条悬念线。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Reuven兼摄影师、制片人和剪辑师于一身。计我特别佩服的是,拍摄者在现实中和片中人物瓜葛很深,但是拍摄的那些隐喻镜头又需要跟现实场景保持必要的疏离,这对拍摄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个点上,导演Reuven做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这部影片的剪辑难度超过Twilight of ALife,突破了时间限制,就连剪辑师出身的Morris都佩服不已。

最终,7 days in St.Peterburg荣获最佳剪辑和最佳原创音乐两个大奖。

Better Iate…lsrael 2015,65 min,Hebrew,English andMoroccan

片名翻成中文应该是《晚年得子》。Ltzik和Ruthie在尝试了15年的努力后,终于怀孕了,而且是一对双胞胎。但得知这一消息时妻子Ruthie已经55岁,丈夫Ltzik已经快70岁了。老年得子的喜悦还未来得及尽情绽放,年迈的父亲就开始面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遭遇:妻子过世,经济拮据,政府要夺走孩子监护权……

这是一个关于爱、信仰和奉献的故事。导演应该跟拍多年,跟7 deys in St Peterburg一样,剧本、调研、摄影师和剪辑师,身兼数职。观影过程中,你的心会随着Ltzik年迈蹒跚的脚步起起伏伏,同时片中年迈的父亲和幼小的女儿之间充满爱意的交流又会让人落泪动容。

The Bentwch syndromelsrael,United Kingdom 2015,70 min,Hebrew and English

本特威奇大家族综合症,拍摄团队是夫妻组合,外加一个5、6岁的女儿和l岁左右的儿子。整个拍摄过程鸡飞狗跳,看起来太过随意,经常被拍摄对象拒之门外。好不容易得到一家教会的许可,这边恭恭敬敬地拿出档案资料给导演(丈夫)看,摄影师(老婆)却在旁边拍摄,女儿在教堂椅子后的空地上跳连空翻,儿子则在父亲脚下的地毯上乱爬,一个踉跄摔了一个大跟斗,哭声震天…一场计划好好的戏全给演砸了。这部纪录片很有娱乐精神,用了很多好玩幽默的动画把家族的人和故事调侃了一遍。也许是太过娱乐了,在第一轮评委讨论中,就被淘汰了。

Saving Uncle Jacoblsrael 2015,70 min,Hebrew,English subtitles

《拯救雅各叔叔》第段是导演的一个梦境再现。刚看到时, 是感慨导演的创意大胆,同时在心里嘀咕,不知道这到底是虚构电影还是纪录片。

影片讲的是这个家族性的烟瘾痼疾,估计在film forrn上导演想过很多,到底用什么基调来讲这个既严肃又非严肃的故事。悲剧?喜剧?或者是平铺直述的正剧?作为悲剧的话,主题好像达不到那种深刻的高度,喜剧呢,又需要创造出 些搞笑段子才能达到幽默的气氛;平铺直达的正剧,太寡然无味。显然,最后他选择了种比较幽默和娱乐的方式展开这个故事。有可能开始玩笑的调调拾得太高,观众基本上是以种娱乐心态进入影片的。到后来雅各叔叔去世,当导演和他的亲戚们抬着雅各叔叔的棺木,肃穆地走向墓地时,观众情绪一时适应不来。那一刻我也存琢磨,到底是真是假?

和Lisa讨论这部影片时,她说,整部片子娱乐性很强,但是关于戒烟屡戒屡败的段落有点重复。可能是冈为新导演很多素材舍不得剪掉,说的人很无意,听的人很惊心。

Censored Voicelsrael,Germany 2015,87 min,Hebrew and English

这部纪录片的灵感来自一本书“TheSeventh Day”Soldier'S Talk aboutthe Six-day War。主线采用6天战争后的一周参战士兵的解密采访录音。

1967年,埃及、叙利亚和约联合出兵攻打以色列。以色列在短短6天内击败入侵者,获得惊人的胜利,并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六日战争的最大成就,就是收复整个耶路撒冷,让这个作为以色列国首都的圣城得到统一。

在六日战争后的一周,一群基布兹农场的年轻人去跟这些凯旋归来的士兵交谈。这些谈话的录音资料部分变成了畅销书《第七日:战士谈六日战争》,很少有人知道,大部分有争议的谈话录音都被军方审查屏蔽掉了。这部纪录片第一次分享了这些被审杏屏蔽掉的声音,非常坦率大胆地呈现了战士们令人心碎的故事,他们为了保卫自己而掀起的战争,最后却带着一颗泪丧而破碎的心归来。

Sundance选片人David极力推荐这部影片。影片全部用历史素材剪辑,据说很多素材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因为对这段历史,我完全不熟悉,跟这个国家也缺少必要的关联。全片贯以采访和素材的叠加,从头至尾,语言我不懂,同时还要紧跟大量的英文字幕,我几次要昏睡过去,但片尾滚动字幕的很多logo令我印象深刻。这部影片的制片人,做了很了不起的工作,在pitch和融资上卓有成效。

最后评委讨论时,Sundance的David坚持要把debut fi]m的奖项给CensoredVoice.我和Moris比较倾向于给BetterLate。可能是冈为穷惯了,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不易投射到那些同样艰难挣扎的制作人身上。

Morris非常不喜欢Censored Voice。作为一个以色列人,他认为这部片子并没有给予他更多新的东西,我不喜欢的是从头到尾地解说,电影的表达形式过于单一。对这样 部政论性纪录片的巨额融资,也许我和Moris心里都有某种酸葡萄心理。当然,公平地讲,好片子从来都不是钱堆出来的。

Bums, Go Homelsrael 2015,56 min,Hebrewand English

以色列女导演Claudia Levin的作品,讲的是街头流浪者的故事,56分钟片长。用Sundance选片人David的话,不到l小时的影片让人看时觉得至少3小时,可见这样的题材是多么的让人“吃力不讨好”。导演应该还是下了些功夫,因为接近这些人群并不是很容易。但可能调研不充分,人物和线索太冗杂,整体感觉像是“新闻调查”,而不是一部电影。

看来,有时候单靠“政治正确”或者以“道德优先”为原则的所谓“人文关怀”来做片子,很难成就一部好作品。可能导演自己被自己感动得塌糊涂,但是观众很难买账。

17 Beginning of Talialsrael 2015,73 min,Hebrew and English

Talia应该是以色列比较有名的一位女电影演员,25年前过世。这部影片是Talia的儿子Yoni Bentovim的用心之作。片中试图采用某种“影像意识流”的方式来构成某种诗意,可惜没成功。也许是我看过了First CiusirOnce Removed和Elena这样有着非常漂亮结构和浓厚诗意的影片,存观看17Beginning of Talia,明显看到导演力不从心。特别是关于结构的部分,他在片中引用了他母亲的笔记来解释,为什么他用17个小标题来结构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好像是在试图说服自己,去相信这17个小标题镶嵌的结构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Twilight of A Lifelsrael,Belgium 2015, 70 min, French,Hebrew&English subtitles

这是在特拉维夫电影节上看到的最好的一部以色列纪录片,最后不负众望所归,这部纪录片同时获得以色列单元最佳纪录片和The Freedorn Award of Fedeora(由欧洲影评联盟发起的专门针对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一个电影奖项)。

影片主要讲述导演Sylvain Biegeleisen和他躺在床上8个多月的94岁母亲的亲密交流。这位以色列老太太个性很强,极度幽默。头脑清晰的时候,她的语言就像是位哲学家,而在记忆不清晰的时候,她的话语则像诗歌。

老人和孩子是纪录片制作中最难于白摄的记录对象。更伺况是位94岁的卧床老人,空间余地和语言表达都很有限。想象下,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拍摄和结构这部影片?

Twiliqht of A Life全片采用黑白影像,叙事自然流畅,极具诗意,令人震撼。展映结束时观众掌声雷动,有些经久不息的感觉。

导演Sylvain Bieqeleisen之所以拿起摄像机拍摄卧床的母亲,是冈为母亲病危,医生认为她可能活不了几天,通知她的孩子们来和母亲告别。让大家比较意外的是,老太太的牛命力极其顽强,把医生预告只有几天期限的生命口气延长到8个多月,现在还健在。即使一直躺卧在床上,她的每次出声,都会让你感受到某种力量,就像她自己说的,她生都在战斗,现在也是。

影片开始,儿子问母亲,可否用手上的小摄像机记录他们之间的谈话。母亲说:“好啊,但是我告诉你,十之八九你是一分钱都收不回来的。”

儿子“我没想过拿这个赚钱,我想用它来打动观众。”

母亲继续追问“打动观众,你说你要放到电影院给观众看?有人看,就是有客户啊,最后到底谁赚钱?”

儿子“应该是制片人和导演吧,嗯~嗯~我忘了……”

94岁的老太太尽管卧床不起,神情却刚劲有力。她和略显温柔的儿子间的对活常常让剧院里的观众爆笑不止。

生死和年龄是面对老人,无法避免的话题,儿子常常希望跟母亲在生命的终点处,讨论这些。

儿了“你会谈到“死”吗?”

母亲“不,我要谈‘生!不是‘死。难道人家在电视上看的‘死还不够多吗?他们还需要‘死,你疯了吧?!我们应该讨论‘生!”

儿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正存走向生命终点的老人?”

妈妈:“像对待正常人一样!没别的了。”

儿子继续深情感慨“当我们能接受‘死是生命的一部分时,我们就会活得更平静些。”

然后他把目光递过去,可能更期待妈妈给出的回应。结果,妈妈的回答是:“我不认为我现存的年纪已经老到可以来讨论这样的话题……”

然后两个人大笑……

关于年龄的对话

儿子问妈妈:“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妈妈:“感觉很好,不能比这更好了!”

儿子:“在94岁,能保持这样好的心情,真不错!”

妈妈假装没听见,儿子叉重复一遍:“94岁能有这样好的心境,比什么都值!”

妈妈:“我根本记不得我多大年纪了……”

儿子试图讨好妈妈:“这样是最好的方式。”

妈妈“你别老提醒我年龄!你弄得我想哭,我是老了……”

儿子:“为什么?”

妈妈:“因为我没办法自己站起来,去取我需要的东西,我必须找别人帮我才能做到,这就是为什么!我怀念那种自给自足的乐趣。我现在只有在脑子里还保留着那样的乐趣。”

儿子:“太不可思议了!”

妈妈:“你是说这个年纪……?”

妈妈瞪了儿子一眼,把头缩进被子里。一会儿,她叉好像忘记了。问儿子,到底多大?

儿子说:“精神年龄20岁。”

妈妈:“好。那现实年龄呢?”

儿子:“加10岁。“

妈妈:“你在逗我开心?”

儿子:“好,那就加20岁。”

妈妈:“你在拿我寻开心?我要听真话!”

儿子:“再加50岁吧!”

妈妈:“有点多,但还说得过去。”

儿子:“您94岁了!”

妈妈:“啊?!有点太多了吧?你能减点吗?就一点点,减掉10岁? 84岁……”

老太太时有时无的记忆,很有戏剧感,你永远不知道,她下一句要说什么。这些带着强烈个性的语言,有时候会让你哭,有时候也会计你笑,更多的时候,会让你陷入深深的思考。影片后面部分,儿子开始带肴他的吉他、音乐来回应这些智慧的话语,在吉他的伴奏中,妈妈和儿子 起高歌吟唱……

她说,抚摸也是一种语言。摄像机用特写将儿子和母亲手与手交流的“舞蹈”镜头呈现给了观众,再坚硬的一颗心,面对这样一种自然安静的美,顷刻间都会融化吧。

在最后的片尾感谢字幕中,导演用了一个词,很打动我,“HiddenWisdom”。他说,“这部影片献给我们的母亲和祖母,以及所有那些拥有美妙的内在智慧的人们。”

全片只有一个彩色场景,大概不到10秒时长的画面。那个场景是秋天在窗外追着风儿跑的金黄色树叶,先是黑白,然后渲染成彩色,最后又渐变成黑白。在整个黑白影像中,这个段落最让人印象深刻。

看到这些好片时,心中不免暗自庆幸,有电影节真的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国际竞赛单元

国际竞赛单元共有11部影片。存去以色列之前,我浏览过片单,知道绝人部分都足近年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或是获奖比较多的影片,像关于1965年印尼大屠杀的AB面故事The act of killing(施害者角度讲述的杀人故事)和The Look of Silence(受害者角度讲述的受难故事),W0lfpack、Russian Woodpecker、Citizen Four等等。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我只看了其中4部,包括Approaching The Elephant、Rich Hill、Toto and His Sisters和My Love,Dont Cross That River。

看了这些片名,Lisa开玩笑,说今年国际竞赛单元的影片,好像动物比较多,大象、啄木鸟,狼群……还有像山丘(Hill)、河流(River),名字听起来都比较自然浪漫,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比较重的片子,好像很多都是从Sundance那边过来的,Sundance一向口味比较重,话题比较宏大。

国际竞赛单元最后获奖的影片是Approachinq The Elephant,评委特别提名是German Youth。

My Love, Donrt Cross the RiverSouth Korea 2014, 86 min, Korean&English subtitle

韩国纪录片一《我的爱人,不要跨过那河》,据说制作预算是11万美金,而全球票房大概在三百五十万美金。导演跟踪拍摄了对居住在山边的韩国老夫妇,丈夫98岁,妻子90岁。他们结婚76年,每天入睡前都要抚摸对方的脸,他们 起打扫院子,一起捡柴火,一起铲雪……他们一起存做所有事情的时候,会大笑,会像孩子样玩耍打斗……存这欢笑的背后,你又分明看见生命的气息在影片呈现的时间里一寸寸地离去,但是同时你又会深深的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而绵长的爱。影片画面极其唯美,情感表达节制到位,但就是这样的节制却让观众的泪闸彻底失去防御。坐在剧院里,可以听到周围各种抽泣声。

这是我看的第部国际竞赛单元的影片,比较奇怪的是,看的时候,也是非常感动,但是当在后面看到更多的影片,特别是紧接着看了Twilight of A Life、Toto and HisSist ers这样在电影的形式感有更多探索或在电影内容上更有深度的影片后,这部纪录片基本上就没有太多记忆留存存脑子里了。

最后一天去耶路撒冷旅行时,Ina(国际竞赛单元评委,德国)告诉我,这部影片连第一轮讨论的片单都没进入。评委和观众的关注点显然是不 样的,对于评委而言,Film Form(电影的形式)可能是首要考虑,“墙上苍蝇壁上观”的做法在创意性纪录片(creativedocumentary)领域好像运转不灵。一部好的纪录片中,形式的重要性毫不亚于内容,对于电影形式的追求是至关重大的特征,独特的电影形式会有效表达导演想传达的信息或情绪,并形成导演极具个性化的电影风格,不仅训观众眼睛记住,还在脑子和心里存留,引发更深更多的思考。

我问过Sundance的David,他提到这部纪录片没有入选Sundarice的原因是有评委提到“staged”表演的痕迹太重。

Approaching The Elephant美国纪录片2014,89 min,English,

故事讲的是美国新泽西一个小镇的“自由学校”,上课变成种选择,而不是要求,学校的规则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各方意见同等重要。但是最后发现双方很难达到相互的尊重和合作。尽管提供给孩子们许多他们需要的工具去解决道德困境,但是最后精疲力竭的老师们还是被这群小暴徒们的失控行为折磨到疯掉了。

也许是在中国见到太多这样没有自我约束随意胡来的“自由”把人性的恶彰显到极致,这部影片并没有那样打动我。

这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也是她自己亲自执机拍摄,影片一开始镜头摇摇晃晃,让人很不舒服。但是慢慢进入故事后,镜头比前面稳定性要好很多,也自可能是拍摄的时间长了。这部影片最后获得国际竞赛单元最佳纪录片。

Rich Hill美国纪录片2014,93 min,English

这也是一部关于青少年题材的纪录片,获得Suridance评委大奖。

讲的是 个人烟稀少的小镇Rich Hill,三个来自不同问题家庭的十几岁少年的故事。导演也是司时担任摄影师,自己亲白拍摄。画面比Approeching The Elephant要讲究很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片子,我很难产生代入感。但是看到青少年题材的纪录片有这样高的关注度,内心深处那些被毁灭掉的信心仿佛又找回了不少。

Toto and His Sisters罗马尼亚纪录片2014,93 min,Romanian,English subtitles

这其实也是一部观察式纪录片,但惊心动魄。很多镜头像尖刀样,插进你的内心,让你无法呼吸,无处躲藏。据说有些评委小心脏实在承受不住,没有坚持看完。

导演Alexander是摄影师、剪辑师和制片人,身兼数职。故事发生在罗马尼亚,主要人物是Toto(10岁)和他的两个姐姐Ana(17岁)、Aridreea(15岁)。Toto的妈妈因为贩毒进了监狱,从此Toto的那些叔叔阿姨们把他们这个贫民窟里的家当成了毒窝,没有人在意这家的孩了们。每天吸毒的人挤满了狭小的房间,两个姐姐从小被妈妈送进孤儿院,后来又回来了。小姐姐Andreea应对的策略是能躲就躲,经常跑去她朋友家过夜,而Ana染上了毒瘾,Toto就睡在这个房间的破沙发上……故事前半部分的生猛、压抑、毫无希望,让人看后觉得窒息。

后来,Toto喜欢上跳舞,参加过各种比赛并获奖,上帝好像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而l5岁的Andreea一边努力恢复自己的学业,一边拼着命试图要扭转这个沉沦家庭的航向。她联系了孤儿院,带着Toto,一起离开了那个无法摆脱毒窝命运的家。同时,她还说服姐姐一起来到孤儿院,但Ana只去了一个晚上就跑了……

影片最后是Andreea带着Toto,去监狱接服刑期满的妈妈。存回来的火车上,妈妈先是试图说服Andreea从孤儿院回家,她对15岁的女儿说:“我为什么活着?不就是为了你们嘛?如果你都不回家,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各种威逼利诱后Andreea依然坚定地说“No”,并且心平气和地跟妈妈说理由,讲道理。在Andreea离座去上厕所的时候,妈妈挪过身来,试图抱抱儿子,但是被Toto拒绝了,妈妈问:“你不爱我了吗?”Toto存睡意惺忪中回答:“No”。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Andreea和Toto不约而同地对妈妈说出“N0”时,我心里一下子松了口气,仿佛从深不可测的命运黑洞里看到了一丝亮光。两个幼小无辜的孩子,被命运逼迫着面对如此沉重黑暗的现实,我想,即使是成年人,面对这些时,最简单的可能就是放弃,或者沉沦。但是,他们却凭着某种求生的天忤,紧紧地抓住光的方向,往有氧的方向跑去。

我后来跟Ina讨论这个片子,我们都觉得名字要改改。Toto确实很有意思,但他不是灵魂人物,Andreea才是。她是整部影片中给人带来希望的核心人物,同时更像一株塌陷家庭的石头缝里倔强生长的草。片名也许改成Andreea and her brother会更妥帖些。

Russian Woodpecker(United Kingdom,United States 2014, 82min, Ukrainian&English subtitles)

这是一位美国导滨拍摄的俄罗斯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古怪的乌克兰艺术家,也是当年切尔诺贝利核泄露的受害者,29年后回到切尔诺贝利发现了黑暗的秘密,并需要做出决定要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参与到揭露它的革命中去。

这部纪录片获得今年Sundance评委大奖,我虽然没有机会在现场看到,但是最后天导演Chad加入我们的耶路撒冷旅行,过程中跟他有些交流,大概知道些背景的故事。

First Cousir Once Removed的导演Alan也是他这部影片的剪辑师之,但是Chad一开始并没有这样幸运,这部纪录片的费用全部是他自己腰包里的钱,生已导演自己制片没有任何基金愿意把钱投资给 个籍籍无名的导演。其实Chad之前做过些商业的项目,所以也有投资人找他,但他总是实话实说。纪录片是没有办法赢利的,你如果想收回投资并赚到钱,还是省省吧。好像除了我们中国人比较聪明,会很坚定地相信纪录片可以赚到钱,全世界的人都比我们弱智,竟然可以形成全民常识一一纪录片没法赚钱。

Chad告诉我,90%剪辑部分也是他自己亲自做的。整个局面的翻转是在粗剪出来,Sundance有比较好的反馈后,制片人出现了,找到后期制作的资金了,专业的剪辑师也进来了。Chad之前从事剧院项目。他说,这么多年,在做过的所有事情中,没有发现件事比拍电影更有意思。他的下—步影片已经开始了2个月的调研,还是选择在俄罗斯拍摄。他说,他从来没有到过中国,希望有一天来中国展映他的纪录片。

关于电影节的思考

回到北京后,收到朋友电话,说是某个国内电影节的人希望透过他约见我,想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影响力的司题。当然,我没有去赴约。第一,完全没有兴趣。第二,对于那些打着外存口号和包装,祈求吸引更多公众注意力的事情,我都保持高度警惕和距离。稍加留意,你很容易就能发现那些冠冕堂皇的“伟大口号”背后的各种商业或名利的企图。

对我而言,电影节是一个创作性活动。你内心储存了一些东西,然后当你看到或经历更多事情时,于某个时间节点,你的内心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些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可以叫做感动,或者触动。因为这个“感动”,你会顺其自然地做些事情。

就像所有其它的创作一样,这个过程是非常个人化的,而且唯有这样的“个人化”特性,才能保证最后成品的独特性和品质。我永远都不相信,一个组织类的机构会持续保持鲜活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而且很危险的是,如果非要把这种个人化的生命体验变成一个组织或机构的行为,往往都会走样。机构或组织存在的目的和利益,会毫无例外地改变你的初衷。你会发现,你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影片,更好的内容,而是希望你的组织和机构活下去。你需要去编织更多冠冕堂皇的故事去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和同情心,你需要把自己放到一个虚假的道德平台上,使命?呼召?为人民服务?……而且你需要观众了,人的表演天性会让你把更多精力放在取悦观众上,而不是去做作品上。

所以就个人而言,我是特别赞同欣赏,任何买卖中,保持一种“你爱买不买”的态度,不蛊惑,不取悦,不表演,不搔首弄姿,安然做真实的自己。而且,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如果能安安静静地去做件不浮夸的事情,比什么都难得珍贵。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生命,每个电影节也同样如此。你的动机或者感动你去做的那个初衷,会在随后系列的工作进程中,一点点生出枝叶来,闻到气味的人,喜欢,他就未了。这些都不是靠吆喝,靠煽情,或者努力表演,可以做到的。

猜你喜欢
以色列纪录片儿子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