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沙沙,宋永香,江 超,李兆桥
(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2.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山东 即墨 266200)
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干预对心血管病患者功能性体适能的效果观察
方沙沙1,宋永香1,江 超1,李兆桥2
(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青岛266000;2.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山东即墨266200)
目的 观察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干预对心血管病患者功能性体适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出院宣教,观察组予以过渡期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平衡性/灵活性、有氧耐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性体适能。
心血管疾病;运动干预;功能性体适能;效果
功能性体适能是指机体能安全、独立的完成每天正常的身体活动,主要包括平衡素质、柔软度、肌肉功能、身体心肺耐力,是衡量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1]。本次研究观察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功能性体适能的效果,以期为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功能性体适能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9例,女3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3.19±13.48)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1.36±3.29)年;疾病类型:高血压19例,心律失常32例,心绞痛50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住院时间≥10天;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60分;③临床状况稳定,高血压、糖尿病临床表现得到有效改善;④血流动力学稳定。排除标准:①患者有运动禁忌证,如重度肺高压、急性全身性疾病、严重的瓣膜病等;②骨关节炎患者;③预计生存时间≤1年。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出院宣教,观察组予以过渡期运动训练,具体如下:成立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干预小组,由小组组织开展运动健康指导,主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规律运动的重要性,同时鼓励患者坚持运动,教会患者运动训练的自我监测方法。本课题小组还制作《运动训练自我监测日记》同时发放计步器并教会患者其使用方法。指导患者每日规律运动,并将患者的运动内容记录到《运动训练自我监测日记》。关节操练习:本课题将10 min的关节操制成1个视频文件并将其刻录成1个光盘,发放给患者,同时联合患者家属,共同监督患者在家中训练。关节操训练的频率为4次/d。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其运动的强度、对运动的耐受力、对运动的频率及强度进行调整。步行训练:首先根据患者的6 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制定首次步行时间,然后每次增加5~15 min,最终达到步行30~40 min/d为宜,每周至少要步行5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性体适能,主要采用Rikli等设计的人体适能测试方法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患者的平衡性/灵活性、上肢柔韧度、下肢柔韧度、下肢肌力、上肢肌力、有氧耐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平衡性/灵活性、有氧耐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功能性体适能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功能性体适能比较(±s)
组别 n 平衡性/灵活性(s) 上肢柔韧度(cm) 有氧耐力(m) 有氧耐力(m) 上肢肌力(次) 下肢肌力(次)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0 9.69± 0.74 11.35± 0.67观察组 62 9.68± 9.56± 0.63 18.63± 1.98 18.66± 1.87 -10.03± 1.92 -9.46± 1.93 337.88± 12.31 338.82± 11.89 15.56± 0.80 16.01± 0.80 10.85± 0.75 12.35± 0.64 t 0.28 12.33 0.37 2.12 0.22 1.68 0.56 14.53 0.47 15.47 0.62 13.88 P 0.33 0.02 0.21 0.09 0.41 0.11 0.18 0.01 0.20 0.01 0.13 0.01 0.53 9.13 19.12± 1.88 18.83± 1.72 -10.12± 1.83 -8.84± 2.05 336.73± 11.34 349.97± 12.07 16.21± 0.75 16.23± 0.76 10.73± 0.72
医院-家庭过渡期是指患者出院后的3个月。过渡期护模式是指由护士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按照护理方案实施规范护理[2]。心血管患者如果不能经常运动,其功能性体适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素质[3]。心血管住院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其功能性体适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而部分患者由于缺乏适当的指导,常常会运动过度,过度疲劳很容易会导致软组织的轻度损伤。因此适宜的运动对于心血管患者尤为重要[4]。
运动的安全性对处于由医院向家庭过渡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训练时尤其要注意尽量防止运动带来是肌肉损伤后者骨骼疾病。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如果突然加大运动量势必会加大心脏事件发生的风险[5]。本次研究的运动方案涵盖柔韧性运动、抗阻运动、耐力运动;运动方式包括关节节操训练及步行训练。关节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性、柔韧性,本次研究中将关节操的动作及内容制作成视频文件,在提高患者兴趣的同时还方便患者自行在家中训练[6]。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过渡期的运动训练,患者的平衡性/灵活性、有氧耐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过渡期运动干预是有效的。但患者的上肢柔韧性及下肢柔韧性无明显改善(P>0.05)。研究表明,机体的柔韧性能有效避免患者的跌倒及外伤,下一步可通过四肢或躯体的旋转、屈曲及旋转进行训练,可在关节操中增加或强化有关柔韧性的动作。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性体适能。
[1] 李雪玉,李榕彬,王 爽,等.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干预对高龄心血管病患者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22(06):650-655.
[2] 李雪玉,崔 蓉,李宏伟,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出院后体力活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15(07): 773-777.
[3] 邬 青,薛小玲,赵 鑫,等.冠心病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31-1933.
[4] 邬 青,杨小芳,薛小玲,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过渡期自我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14(02): 147-150.
[5] 唐 朝,席明霞,覃 琴,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24(10):79-81.
[6] 屈模英,曹晓翼,任玉英,等.我国心血管疾病病人延续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护理研究,2013,38(36):4214-4216.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699.8
B
ISSN.2095-6681.2015.21.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