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涛
摘 要: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的核心,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末,并且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对国内外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以后,对西安建成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以此研究推动形成西安成为西北、乃至整个西部的区域金融中心。
关键词:西安;金融中心;机遇;挑战
0 引言
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中心则是金融活动集聚之地,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除北京、上海外,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中,有接近20个副省级城市都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的构想。推动西安建设成为西北乃至整个西部的金融中心,实现区域金融资源聚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而有意义的工程。
1 金融中心的概念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金融中心的概念和含义有多种表达方式,要想给出一个合理完善的定义似乎是不可能的。狭义上,金融中心是指一国或地区具有跨国(境、区)交易功能的,在本国或地区甚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中心地位的金融市场;广义上是指以金融市场为载体的,具有中心地位的经济、金融区域。可以说,它是金融产品的集中地,金融市场集中分布地和金融机构、金融人才汇聚地。香港大学饶余庆教授在《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金融中心是指一个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群集,并进行各种金融活动与交易的都市。
金融中心集聚着城市主要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大量的投资基金、金融中介公司等,使得金融中心相比一般的经济中心,具有更强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金融中心一旦形成,将通过资金和资本的集聚和辐射,形成强大的资金流,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投融资服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国外金融机构的进驻。因此,金融中心通常也是一个经济中心、贸易中心或物流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 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路径
关于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有过研究。Leyshon认为诱致金融活动集中的因素有收入和阶层结构,银行機构经营的集聚和溢出效应以及金融文化的影响。Gehrig区分了影响金融中心产生的向心因素和离心因素,向心因素有经济与金融业务规模、信息溢出效应和市场流动性;政治干预、地方保护等离心因素造成金融业进入壁垒。Porteous用“路径依赖”解释为何某城市能够持久地在区域内维持金融优势。香港Simon X.B.Zhao以信息外在性、不对称信息、信息腹地作为度量金融中心在区域内主宰能力的重要指标。Reed把金融中心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又构成一个腹地范围的等级体系,这五个阶段的中心依次相应的服务于直接腹地、腹地更大范围、整个国家范围、临近国家和政治属地、世界范围的金融中心,并且认为形成金融中心的根本特征是相关城市具备收集、交换、重组和解译信息的能力。
透视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历程,我们可以将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简单概括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内生形成模式,另一种是政府外力推动形成模式。自然内生形成模式,是指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当地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又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金融业务的贡献率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终产生地区性或者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政府外力推动模式,是指政府为了快速发展经济,积极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努力扶持当地金融业的发展,通过金融体系和规模的扩张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打破金融中心只能产生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垄断,如二战后崛起的新加坡、巴林、开曼群岛等。但是总结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不论是自然内生形成模式还是政府外力推动形成模式,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城市交通和地理位置的影响,金融中心需要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通信设施,同时要靠近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来确保其稳定的金融交易和资金流动。
3 西安建设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存在的问题
自成为丝路起点以来,西安逐渐具备了成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和条件,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但与同在西部的成都、重庆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1 经济发展潜力大,但总量还不够
目前西部地区明确提出竞争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主要是西安、成都和重庆三市。但从经济总量来看,虽然西安市经济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城市面积和人口的限制,经济总量还是小于成都和重庆。
3.2 金融资源总量相对偏小
总体来看,西安市金融资源相比成都和重庆略显不足,突出表现在:存贷款规模较小;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较低;金融机构总部和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偏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力弱,业务经营单一,混业经营尚未形成;风险投资公司、机构投资者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3.3 金融市场深度不足,结构不均衡
尽管目前西安市各类金融机构种类相对齐全,但金融产业链目前还不够完整,金融市场发育不足,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不够紧密。
一是市场发育不充分,能源、股权、产权、碳排放权等要素交易市场建设缓慢,相应的金融产品创新滞后,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低。
二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仍需拓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服务外包等新型金融业务发展缓慢,新型金融业态发展滞后,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企业直接融资能力不足。
三是区域性金融机构缺乏,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展业范围仍主要在省内,金融服务辐射力不强,距离区域性金融中心还有差距。
3.4 金融中心载体建设推进不够理想
2008年,西安市开始着手建设西安金融商务区,但从近年发展运行情况看,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推进还比较慢,其金融商务功能没有被凸显。当前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实事上的金融机构聚集区,但高新区又缺乏对金融聚集区的长远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空间不足。
另外,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还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和有效的推进措施,省、市、区在推进建设上没能形成合力,这些都对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不利影响。
3.5 行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中国金融中心,西安市金融业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金融企业的内控建设、文化建设、服务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4 西安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4.1 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扩大城市经济总量
按照目前现状,两地人口合计接近1400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合计5500亿元左右,在切实推进两地合作后,西咸将成为整个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内核,将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示范区。
4.2 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快与国际市场和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实现与整个中西部地区、乃至中亚等国家地区的进一步融合对接。
二是进一步发展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壮大优势产业,实现产业集群。
三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积极吸引内蒙、山西的富余资金来西安地区投资,促进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进一步集聚。
四是扩大金融合作,提升金融业开放水平,积极探索本地法人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推动长安银行、西安银行、秦农银行、陕国投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走出去”。
4.3 加强政府引导,实现金融资源集聚
一是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境内外各类知名金融机构业务总部、营运总部、研发中心等尽快入驻,如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
二是填补法人金融机构空白,争取设立长安人寿保险公司,设立能源、科技、农业等专业性保险法人机构等。
三是发起设立大型新型金融集团,以股权投资基金为纽带,打造“长安系”金融企业集团,“秦农系”银行控股集团,支持省金控集团设立千亿级产业基金,快速做大资产规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综合经营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4.4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金融交易市场体系
一是将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作为建设区域性资本市场重要抓手和平台,加大与其他产权交易中心的合作,为区域非上市企业提
供股权登记、挂牌、规范辅导、报价交易等服务,使之成为企业并购重组、股权流通、创投资本退出的交易平台和拟上市企业培育基地。
二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西安申请设立西部证券交易所,或者西部OTC柜台交易市场,推动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构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宗能源商品及战略资源交易平台,争取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交易中心,形成有重要影响力的能源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
4.5 加大改革力度,促进金融创新发展
一是向国家申请设立“西安金融改革开放试验区”,争取成为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场。
二是申请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专项改革创新试验区。
三是申请开展互联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试点,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鼓励众筹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胆创新,规范有序发展,努力把西安打造成为区域性互联网金融创新基地。
四是降低融资租赁业务市场准入门槛,扩展融资渠道,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融资租赁业发展。
五是紧紧依靠陕西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支持航空航天类保险产品开发,推动区域内航空航天保险业的发展。
六是依托国际港务区和西安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积极推动地区汇改工作,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在西部涉外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突围。
4.6 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水平
一是在充分评估金融机构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制定长期规划,为金融机构业务经营和资本输入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良好的商业环境。
二是制定金融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给予金融机构在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一定照顾,对于一些新的交易品种、交易方式,政府甚至可以考虑给予免税,以此活跃区域内金融市场,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西安。
三是实施金融人才战略,研究制定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金融人才储备库,形成规范、多元化的人才成长机制。
4.7 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体系。
一方面,西安市政府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法规和政策,提高执法能力和司法公正,确保公平交易,维护金融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有效保护金融主体产权,全力打击恶意信用欺诈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
另一方面,政府要转化角色,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的审批服务和充分的信息服务,同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构建区域内的诚信文化,才能推动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4.8 加快金融业信息化建设,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
金融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将为城市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金融中心的建立。因此要加快现代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西安的科技优势、人力资源优势,鼓励和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和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信息中心、灾备中心、语音中心、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实现金融业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游碧蓉.透视国际金融中心的百年变迁[J]亚太经济,2001(2).
[2][美]温斯托·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王传辉.国际金融中心产生的模式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0(6).
[4]胡坚.论亚洲地区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体系[J].经济科学,1996(6).
[5]郑长德.中国金融研究[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
[6]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