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讨论肝功(ALT)与血清学指标水平(AST)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设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9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人员的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后,其ALT(U/L)为332.92±1.23,AST(U/L)为341.83±1.97,血清学指标当中的TG(mmol/L)为6.89±0.39,TC(mmol/L)为2.97±0.52。对照组人员经过临床检验后,其ALT(U/L)为50.15±1.17,AST(U/L)为51.96±1.36,血清学指标当中的TG(mmol/L)为5.04±0.11,TC(mmol/L)为2.01±0.38。观察组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检验,可更加详细的了解脂肪肝患者的指标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足够的数据参考和指导,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进一步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更多指标的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 肝功 血清学指标水平 脂肪肝 应用
脂肪肝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虽然对患者的致死率较低,但却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出现较大的变化,脏器的功能有所下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从临床上来分析,脂肪肝的出现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脂肪会在肝细胞的内部长期积聚,并且数量比较庞大,导致患者的肝代谢水平持续下降,并引起了严重的失衡情况,导致患者的身体指标超出正常的范围[1]。脂肪肝容易导致很多的并发症,严重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所以,对脂肪肝患者的检验,可获得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便于对患者的治疗、饮食、休息等进行干预。本研究主要对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设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90例为对照组,两组人员情况如下,观察组:男性患者共计60例,女性患者共计30例;患者年龄在41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3岁±1.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共计61例,女性患者共计29例;患者年龄在42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岁±1.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比两组人员的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比两组人员的相关指标,主要选择了以下方法来完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检验:首先,所有接受检查的患者,必须在禁止食用油腻食物的3d后,于清晨进行空腹抽血检验[2]。主要是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3ml进行检验[3]。其次,应用离心机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按照3000r/min的频率,离心处理10min[4]。在有效分离患者的血清后,利用日本奥林巴斯所生产的型号为AU640的机器进行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检验,并统计相关数据[5]。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观察两组人员的肝功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计量资料方面,通过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后,其ALT(U/L)为332.92±1.23,AST(U/L)为341.83±1.97,血清学指标当中的TG(mmol/L)为6.89±0.39,TC(mmol/L)为2.97±0.52。对照组人员经过临床检验后,其ALT(U/L)为50.15±1.17,AST(U/L)为51.96±1.36,血清学指标当中的TG(mmol/L)为5.04±0.11,TC(mmol/L)为2.01±0.38。观察组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检验,可更加详细的了解脂肪肝患者的指标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足够的数据参考和指导,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进一步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更多指标的检验和分析。
3 讨论
脂肪肝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对患者的身体影响和生活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当患者的脂肪肝持续恶化时,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很大的压力,而肝脏的问题又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这将导致患者的身体陷入恶性循环。为此,要想控制脂肪肝的恶化,就必须了解患者的肝功水平、血清学水平。
一般而言,通过肝功水平的检验,可了解患者当下的肝脏是否可以满足正常的机体运转,对采取的控制措施和药物,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通过血清学水平的检验,可对患者的脂肪肝严重程度,予以具体的判定,对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也可以具有更高的贴合度,这就从本质上实施了对脂肪肝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肝功、血清学指标水平进行检验,还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这要比B超和穿刺活检,更加可靠,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
综上所述,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对患者的治疗和身体指标的稳定,在生活干预和日常护理中,均可提供较多的信息和参考。日后,可进一步加强对脂肪肝患者的多项指标检验。
参考文献
[1]戴红梅,蒋娟,邹勇波,朱俊,李顺康. 血清学指标检验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03(04):493-495.
[2]孙婉璐,范建高. 受控衰减参数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J]. 肝脏,2015,02(03):160-163.
[3]梅锦. 血脂联合肝功能检测对脂肪肝的诊断[J]. 实用临床医学,2015,02(01):26-27.
[4]王晓文,李玉玲. 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刊,2015,04(05):73-75.
[5]张晓红. 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0(11):56-58.
作者简介:潘荣(1984.7-),安徽池州人,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