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哲
巴黎,谁都听过的名字,但似乎谁也触碰不到它的灵魂。在物理意义上,巴黎是一座城市,拥有着两百多万人口,有着“浪漫之都”的美称。在精神层面上,巴黎曾险遭摧毁,世界大战后,人们更向往自由和美好。艺术、时尚、美食、文化,遍地开花……知名摄影师毕远月,曾在这里生活,感受巴黎的平凡与不凡,写就《巴黎,很烦人》一书。他拥旅行、生活化的镜头,呈现了另一个巴黎。
Q=小资CHIC! A=毕远月
Q:看过您写的《巴黎,很烦人》和《亚美利加的天方 夜谭》,您觉得巴黎什么最吸引您?又不喜欢巴黎什么?
A::最吸引我的大致有两点:
1、巴黎人的生活方式:人们会花时间认认真真地吃一顿饭。会为了看一个展览去排长队。生活过得不紧不慢。许多问题大家都会开诚布公地讨论,当然,实在解决不了了,就上街游行。2、巴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这个美丽由完美的古城规划格局、众多优美的古建筑和外表体面优雅的巴黎人所组成。
我不喜欢巴黎的方面:1、冬天漫长。虽不冷,但少晴空多阴天。2、住宅区街道上多狗屎。越是高级的住宅区越是狗屎遍地。
Q:我们知道摄影师都非常善于观察事物,对于巴黎,您是如何观察这座城市和人的?
A:我从来没有刻意地、专门地观察过巴黎。由于我曾以巴黎为家,在当地生活,接触当地人,所以可以感受到许多游客不易感受或没有机会体验的生活内容。另外,或许我在其他国家的生活经验也提供了一种参照,可以突出地放映巴黎与众不同的某些特质。
Q:采用什么样的拍摄设备?
A:拍摄巴黎的器材比较杂,既用了胶片相机也用了数码相机。我主要拍120的胶片。用Pentax 67、Pentax 645n、Mamiya6和几台不同型号的Fuji GA 645相机激码相机我用Canon EOS的“1D”和“5D”系列,以及Leica M9等。
Q:在您作品中有街头看报纸的男子、聚会中面带笑容的伙伴、街头聚餐的人们、匆忙的行人,还有很多建筑场景,可以说是非常“纪实”性的,为什么您会选取这些角度来呈现巴黎?
A:书里选了这些照片的目的大致如下:这是—本关于巴黎的书,所以有视觉代表性的场面如城市的俯瞰,著名地标等在书中是需要有的。同时该书主要谈的又是日常生活,因此,一些反映“琐碎”生活场景的照片也不能没有。
作为摄影师我主要拍摄的旅行。反映城市景观和著名地标的照片在取景、构图、用光和后期上都是以“旅行摄影作品是为摄影市场服务”的目的来拍的。简单说就是要把一个城市拍得气势不凡、引人人胜才行。
其余日常生活中的随手之作则是我主观地、随意地截取了生活场景的一个极短瞬间。观众对这些照片的见解如何,这些见解与我按下快门的原因是否吻合我不是很在乎。对这类照片而言,我拍的是当下的感受,并非记录现实。
Q:我看照片中有一些是站在很高的地方来全景拍摄巴黎的,这种观察的方式是不是很过瘾?
A:很过瘾。此外,表现一个城市,必需有俯瞰的照片。
Q:据说您曾走过七十多个国家,您未来还想去那些地区?
A:我希望一去再去的国家有:危地马拉、秘鲁、厄瓜多尔,格陵兰,冰岛,北极地区,博茨瓦纳,南非等等。
Q:我看您照片中有很多“后现代”的元素,比如黑白、匆忙、焦虑、等待、甚至有施虐(有一个裸体女人被铁链捆住手臂,并以黑白片呈现),为什么给自己的照片添加进这些元素?
A:巴黎是世界上少有的在公共场所大量展现裸体艺术、商业作品的城市。以致于美国大学在送学生去巴黎做“交换学生”时都会事先获得校方的“警告”。换句话说,裸体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巴黎出现的机率要比在其他地方高许多。有些甚至是比较“激烈”的画面也会出现在公共场所。其实,这张“裸女铁链”的照片拍的不仅是裸女,主要是反映一个人在拍这张“裸女”场景。希望传达的就是上述意思。
Q:作为知名摄影家,您觉得摄影是如何一步步改变您生活的?
A:我生性比较散漫,这一点在接触摄影前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专业摄影工作特别是旅行摄影要求我必需严谨细致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仅是摄影本身),对一切都做出计划。因此,若说摄影对我有什么改变那就是一拿起相机我就会变得比较严肃认真,比较有条理,放下相机后才恢复散漫。后来,这种原来只存在于摄影工作中的严肃认真也开始出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无论上哪儿吃饭、无论是什么样的餐馆,我一定会事先订位。这可能不是摄影对我的什么改变,而是自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