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宁
古代文人雅士盛行赏石之风,有的随身携带,清坚拔俗,姿致宛转,遐想无限;有的供石于几案,使人澄怀品物、在升沉岁月中含道映物,独自成景。苏东坡在《取弹子石·养石》中写道:“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于盆盎中,日与山海对。”奇石天工独塑,鬼斧神工,趣在收山川之美,养人间脱俗之气。其意趣真可谓“几多怪石全胜画,大半奇花不识名。”赏石的意趣如果用一句话表达,那就是借物象而有所感怀。
白居易在杭州就爱收藏天竺石,赴苏州任刺史,又得双石,作《太湖石记》专言赏石的意趣,大致为:“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正与陆放翁《闲居》诗中“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妙境,异曲同工。清人郑板桥对赏石也有独到的评论:“米元章论石,瘦、皱、漏、透,可谓尽得石之妙矣。苏东坡又说: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
为什么在赏石中可以从陋劣之中发现有至好呢?所为“丑”者,即是天然造型奇拙。文与丑必然出于自然造物之法则,并具备人文审美之资质,它讲究的是物象首先要具有审美的属性。物象审美的属性大致具备二大功能:物象内在的艺术性张扬和审美的可寄情作用。赏石的物象内在艺术性张扬,并不像舞蹈音乐等艺术语言,能以优美的形体动作或动人的天籁旋律,去反映美的属性。它常常是通过浑然天成的材质和自然形成的外形、石色纹理的天趣变化,来反映自然纯美的属性。而赏石的审美可寄情作用,是观者从物象中能体味出所寓含的某种人类文化,是一种感知自然寄情艺术。它不同于绘画艺术,可通过作者描绘来完成。因此说,米元章有识得艺术性张扬之能,痴迷赏石,在美石之前的虔诚已达癫狂之状,然却少了些许苏东坡由“丑”中寄情感怀之趣。
供石的艺术语言,不像诗词歌赋,能直接用文字、语言来抒发情怀。它是借石种、型、色、纹、质的变化,感怀石中具有的某种人文精神的东西。人为地给趣石命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抒发对世间情感的呐喊。相传,陶渊明住宅旁边的菊丛之中,有一块如砥的大石,纵横约有丈余,每逢贪杯喝醉时,便蹒跚坐卧其上,赏菊之余,诗兴大发,后来他感到这块大石能让他醒酒,同时诗思泉涌,便给起名“醒石”。后人文房常将条状奇石移置于书斋、轩室几案上,案壁还挂着宋代文人程师孟为“醒石”而赋的诗:“万仞峰前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便是借共石感悟一下大诗人的番情怀。
对赏石外形、纹理的联想,是赏石意趣的基本物象基础条件。抽象的赏石千变奇妙,其造型近看神韵十足,远观类物具象;而那些象形的赏石,则生动逼真、万般逗人喜爱。一块巧具物象的美石,其形、其质、其色,令人妙生联想。观赏者的不同宗教信仰、审美视角,不同文化层次、生活阅历,都会欣赏出自己所喜爱的心底物象。
人与赏石之间的心灵互动,激活了赏石者之间的意趣,直接感染和激发着其他观赏者的审美感情。明人《素园石谱》说米芾守涟水,地临灵壁县,趁便收集灵壁石,品石命名,入室终日不出,乐而忘事。大臣杨杰官为廉访使,得知米芾好石废事,便去涟水提醒他别玩忽职守。奏章上去,你就后悔都来不及了。没想到米芾竟从左袖中取出一石,问杨喜欢不喜欢,杨不予理睬。米芾又从袖中取出一石。此石叠嶂层峦,奇巧更胜。杨仍然不予理睬。米芾最后再取出一石,这一次杨杰已不顾廉访使的身份,瞪大眼睛,惊喜道:这样的石头安得不爱,非独公爱,我亦爱也。说着随即就从米芾手里夺去,携石登车径去。
古往今来,不仅我国文人雅士爱恋藏石赏石,六朝时宋孝武帝也写过“屯烟扰风穴,积水溺云根”的咏石名句;清代乾隆皇帝曾为故宫御花园“堆秀山”的太湖石题名“云根”,认为石也是根,是云彩生的根。共同的对奇石怀有深厚的敬仰之心、倾慕之情,皆源于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万物有灵”的观念直支配着人们。远古先民为了战胜野兽的侵扰、开荒种植,开始了对石头的依赖。从古老史书《淮南子·女娲补天》中记载的“女娲五彩石补天”,到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其中都可见到“灵石万能”的观念和对灵石的无限崇拜之情。米芾拜石即是一种最庄严的供石方式。赵朴初于1990年9月在安微太湖县寺前镇,捐资2万元在寺前设立了一个“拜石奖学金”。他还写了首《拜石赞》说明了拜石的意义,诗中说道:“不可夺,石之坚,天能补,海能填;不可侮,石之怪,叱能起,射无碍;其精神,其意态,俨若思,观自在,友乎师,石可拜。”
供石之风,大概始于魏晋,盛于北宋,渐衰于明清。魏晋时名流清谈,借焚香踞坐,手拂尘尾,以供石而助雅兴。北宋因花石纲大案,则将供石引进了达官贵人的文房。明清承其余绪接近尾声,而现又重新兴起。古今供石皆以大自然鬼斧神工为最,讲究天造地就的巧合。它们分布在深山岩、小溪边、河滩山谷深处。只有独具慧眼者才会发现。明代美学家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事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赏石包含着色彩美、形态美、神韵美和装饰美。以敬供的方式,奉安于条案,如同圣像一样供养。桌前五供于前,放拜垫用于顶礼膜拜。此外有清供的方式,将石置于几案台桌上,或博古架上。点上一炷清香,讲求的是雅趣清玩,以愉悦轻松为主,不像供石那样严肃敬重。有如追求《格古要论》中描绘灵璧石有聚香功用:“香斋间有之,香烟终日不散。”
赏石者无论是爱石如师、敬石如丈,或者是借石勘舆阴阳五行,放石或水以调剂阴阳为补时运。再或以雅石会友,体现收藏者的情境风雅,都需要注意到赏石贵在养心的道理。至于用石调屋内风水,是供石者想借石中五行之气,取己心灵安慰。石中山川之势有直有曲,有方有圆,有阔有狭,各具五行。概其要,唯测其气验其质而已。质以气成,气行质中地理,项背拱合千变万化,关键在五行之气之调顺。供石常有借生肖之型而置于厅室之中的。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地支中含有五行之气金、水、木、火、土。地支的子是指万物萌于一阳之气,有助长转逆之功。丑是为纽系的意思,既萌而系长,有解过简过直之能。寅指物芽稍吐而初伸于地,有移引之力,如果室主求稳,误以为“虎踞龙盘”有稳之意,恰自己又属虎,放只虎型石在几案,结果怕是难有维稳之能了。供石风水有很多趣闻,由于篇幅有限,余不多述。总之,玩石应该更多地在意于清玩出情趣,赏石养心才能起到“见性”与“怡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