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每一家传统企业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辛苦经营多年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突然失去了后劲,被一帮互联网企业从身后追上,然后又被远远落下?
是互联网思维在作祟么?不然兢兢业业几十年,为何抵不过互联网新秀们上市的那一声钟鸣。但互联网思维却又如一缕薄雾,看上去真真切切,就是抓不到手里,更用不到传统企业的实践中来。抛却过去的行业,转向高毛利、高估值的互联网领域,似乎成了融入互联网潮流的唯一途径。
于刚(右)与刘峻岭(左)离职后,1号店彻底“沃尔玛化”了
仔细一看,我们会发现:P2P撬动了利率,但从未改变金融业核心的风险管理;打车软件盘活了资源的空闲价值,但仍然无法取代开车的司机;不管手机再怎么智能,它都离不开生产流水线,进入全新的自我复制时代。去年,最赚钱的金融机构依然是工商银行而不是陆金所;我们依然住在万科的房子里,而不是万科的云里;我们在携程上买了票,还是要去搭国航的飞机。
传统行业里那些艰涩的商业规则,从来没有被互联网思维取代。相反,伴随着互联网从“行业”变成“工具”,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享受到互联网技术的红利。苏宁开始攀上云端,荣昌洗衣变身为e袋洗,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隔正在消失。
过去,传统企业犹如跑在乡间公路上的奥迪,再怎么使劲,也跑不过高速公路上的奥拓。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自身,而在于选错了竞争的赛道。现在,两条赛道中的隔离带正被“互联网+”拆除。传统企业要转型,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互联网企业,而是要把奥迪开到高速公路上去。
正如蒸汽和电力一开始并没有成为通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同样经过了从“行业”到“工具”再到“能源”的过程。无论能源形式如何变,消费者还是要购买产品与服务,无非是产品、服务的质量提高了,背后的链条减少了,环节缩短了。
我们开始真正驶入更高维度赛道,把“互联网”这一名词放下,要用怎样的认知,才能在新的赛道上纵情向前?
第一,知识的深浅让位于见识的先后。中国企业家的成功不只来自于天分与努力,更来自于先人一步的视野与眼光,先行便是先机。
第二,制造产品的能力让位于打造好产品的思维。产品制造模式、用户关系、传播渠道都在发生变化,逆向从用户端推演出产品逻辑,才是新赛道的运算法则。
第三,金字塔组织让位于分布式组织。大公司被解构,人人都是中心,内部平衡式职能被众包、分布式职能取代,公司自给自足的封闭体系被打破。
第四,企业加法让位于资本乘法。赚钱是现在时,当下风光,却可能在未来消失不见;值钱是未来时,但资本的支持让他们可以快速做大,倍数式发展。
当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终于站在同一个赛道上时,终点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