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娜
对创业者而言,拿到数量合适的钱,估值不要太高,给下一轮融资留出估值的空间,同时投资人又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是最好的状态。
60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估值超过3000万元;微指数,用了不到30天,估值过亿……当下,估值不再是估值,简直成了“初创公司拍卖行”的竞价比赛。
其实,估值应当是公司与投资人、投资机构互相了解的一道门,也是市场认识这家公司的一扇窗户,而不是“宣传手法”。
传统企业的估值通常是基于利润、现金流和实体资产,但如今没有盈利、也少有“实体”的初创公司,到底怎么估值,又应该如何估值?对于初创公司创始人来说,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自己的公司值多少钱做到心中有数,或许可以避免一些盲目的行为。
如果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可能导致前期资金不足,发展吃力;如果拿了高出公司价值过多的投资,会在投资人的催促下激进发展,违背企业成长逻辑,最终得不偿失。
“天使”们的逻辑
50万元占股10%,100万元占股5%……在天使投资人考察公司后,会给出一个投资额,作为初创公司创始人,你需要明白“天使们”的逻辑有哪些。
比如,有的天使投资人会对初创公司现有的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估值。
美国人博克斯曾提出一个经典估值法。
1.一个好的创意 100万元;
2.一个好的盈利模式100万元;
3.优秀的管理团队100~200万元;
4.优秀的董事会100万元;
5.巨大的产品前景100万元;
天使投资人考察判断后,一家初创公司的估值基本在100~600万元。
这5个要素基本概括了初创公司发展的几大关键要素,其中创意、盈利模式、产品前景比较考验投资人自身的眼光,而团队(包括管理团队和董事会)却是可以具体判断的。
知名天使投资人桂曙光曾说:“投资要遵循古训:‘赌骑师,而不是赛马’。”一位资深的天使投资人也认为,创业团队最佳构成是:绝对领导者+行业资深人士+技术天才+销售人才。
比如,有的天使投资人会以5年后公司的估值作为参照标准,进而倒推出现阶段公司估值。
假设预测公司5年以后的估值是2000万元,天使投资人今天投资10万元,要求每年50%的回报率,那么5年以后,投资价值应当是76万元(按照公式:本金×(1+r) n =总收益额,其中r是年回报率,n为投资年限)。所以10万元投资的股权占比就是3.8%(76万元/2000万元)。
50%的年回报率是一个业界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要求。美国一家高校创业研究中心曾调研了新英格兰地区获得过天使投资的初创公司,报告显示,天使投资人寻求的是一个7:7的投资回报水平——7年的预计持有期,收回7倍的投资款。按公式折算出来就是32%的预期年回报率,这个数字通常被业界视为天使投资成功与否的界线值。
再比如,天使投资人会有一个止损线。止损线的数额,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初创公司估值的上限。天使轮投资的初创公司估值一般为200~500万元,业内的惯例是绝对不要投资一个估值超过500万元的初创公司。
如果一家初创公司的估值低于200万元,往往意味着这家公司不值得投;而如果公司估值高于500万元,天使投资人就不划算了,因为很难达到32%的年回报率。这也和公司的市场份额增长率有关,后面我们会讲到。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上限也在不断被突破,激进的天使投资人认为互联网类的初创公司在获得一定数量级用户后,发展无可限量。估值上限应该为1000万元,甚至更高。这种观点有其道理,显然也容易催生泡沫。
VC看增长,而不是利润
有些创业者有时很纳闷,怎么运作了几年的公司,利润在年年递增,去融资时还不如刚开始的时候估值高?这时,通常是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在影响估值。
当初创公司到了成长期,风险投资开始进入,天使投资逐渐退出,估值方法也会发生改变。
什么时候公司估值最高?美国号称“投行老狐狸”的丹尼斯·J·罗伯茨在他的《并购之王》一书中展现了一个估值曲线。
如图,公司估值最高的时候是市场份额增长率较高的时候,并不是利润最大的时候——“投行老狐狸”多年总结的经验是:投增长,而不是投利润。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公司近三年的营业额增长率在年年递增,就算你还没有开始盈利,处于亏损状态,那你的公司也极有可能会获得更高的估值。市场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个行业标准是:18个月市场份额最好增长10倍。如果不能保持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说明市场容量和空间非常有限,估值就不会高。
VC常有,“接盘侠”不常有
了解了以上估值方法,有人会问,按照这样的估值方法,初创公司一般很难估值上亿,为什么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估值过亿的创业公司?
现在可以来谈谈估值过亿是怎样产生的。
例如,第一天,老王以10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第二天,天使投资人老李投了30万元,占了5%的股份,于是公司估值就是600万元(30万元/5%)。
三个月后,某风险投资公司投资A轮500万元,占10%的股份,公司的估值马上就变成了5000万元(500万元/10%)。
六个月后,某风险投资公司投资B轮1200万元,占10%股份,公司估值就飙升到1.2亿元(1200万元/10%)。
对比前述的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常规来讲,投资金额与所占股权比例的依据是公司的估值。但老王的案例完全反过来,以投资额来计算估值。所以说,媒体上那些动辄估值上亿的报道,并不是真的有了1亿元,而只是数字游戏。
老王和各投资人的股权价值都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是没有实现的。创始人老王在B轮融资后,占股77%,所持股权价值就是9240万元(1.2亿元×77%),是不是第二天就可以卖出得到9240万元呢?实际情况是这77%的股份是账面上的,一分钱也拿不到。
那这个数字游戏式的估值有没有可能实现呢?当然有可能——公司实现上市或者按照这个价格被其他公司收购,老王和投资人的收益就能真正实现。可以说,目前估值“竞价赛”的赚钱逻辑是:要有“接盘侠”。
但天使常有,VC常有,“接盘侠”不常有。所以,过高的估值对初创公司未必是好事。按照成长期估值方法的逻辑,当你这一轮获得了高估值,下一轮你就需要用更高的增长率和更大的市场份额,才能获得相当的,或是更高的估值。
否则,市场的理解就将变成“该企业增长缓慢,不值得投资”,这对初创公司的现金流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对创业者而言,拿到数量合适的钱,估值不要太高,给下一轮融资留出估值的空间,同时投资人又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