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拉动创业创新,投资新三板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
0营收50亿市值是个什么鬼
一帮60后技术人员专注做一个项目16年,产品未实质性销售,2014年亏损近600万元,这样的公司值多少钱?新三板给出的答案是50亿元。
一家去年亏损1.29亿元,堪称201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最败家”的公司,2014年12月第二次融资约2亿元,据说“大概一周就超募到8亿元”,首开投资者自愿增加锁定期限先例。
它们只是众多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一个缩影,乃至中国数量庞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一个缩影。
前者叫仁会生物, 专注于创新生物技术药物研发,2014年8月登陆新三板后,通过四次定向增发融资约4亿元,截止到7月16日收盘,市值49.24亿元。
在此之前,众所周知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大,因此风险投资很少愿意参与,新药市场历来被几个国际大厂垄断。
后者则是中搜网络。作为首支拆VIE登陆新三板的大公司,它曾经面临互联网企业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共同困境——缺少对未盈利互联网企业公允的价值评估体系。
难有资本垂青、无缘A股市场,99%的这类创新型企业死在了寻找C轮的路上。新三板给了它们翻身的机会。
我的未来不是梦
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的最大价值在于发现企业的真正价值。
新三板已经实现了全行业覆盖。据统计,制造业公司占到58%,IT企业占比两成。而中小企业占到95%以上,民营企业占到9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到80%。更惊人的是,已挂牌公司近九成在2013年度实现盈利,近40家达到主板上市要求。
草根性和成长性构成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图谱。
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可以说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破坏性开发和人口红利基础上的。当传统的资源存量难以为继,我们要搞科技、搞创新来重新打造经济的驱动力。对企业来说,只有创新,才能获得产品垄断,才有定价权和超额利润;对国家来说,只有创新,才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中国数量庞大的草根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它们往往专注于自身的研发或者市场份额的扩大,短期内没有利润。它们很难找到合理的融资渠道。
即便有,在银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企业发债直接融资中,第三种才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而从操作角度来讲,无论是主板,还是中小板、创业板,都没有真正把上市的大门打开,可以说,只有新三板撞开了证券市场的窄门。
换句话说,投资新三板,就是投资创业创新。
从猎物到猎手
过去几年,具有技术优势和模式创新的新三板公司俨然成为上市公司“猎物”。2014年,共有9家新三板公司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收购标的,涉及金额逾百亿元。
2015年剧情陡然反转。和A股市场一样经历暴跌洗礼之后,曾经的“猎物”变身为“猎手”。新三板优质大体量公司着力反攻A股,频频发起并购。九鼎投资斥资41.5亿元拿下中江集团,从而间接控制上市公司中江地产;中科招商10个交易日内连续举牌11家A股上市公司。
转板上市还重要吗?
从企业视角看新三板,企业到新三板挂牌无疑是为了融资。其一,新三板实行“先挂牌、后融资”,而且成本低、费时少,企业往往还能拿到科技园区的补贴;其二,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的过程,同时也是财务规范化、业务规范化、战略清晰化的过程;其三,在新三板挂牌无异于是一次巨大的价值曝光,分分钟吸引基金和投行;其四,最重要的是企业信用等级的提升,通过定向增发和发行私募债等多种方式,可以满足直接融资需求。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平均市盈率稳步上升,现在平均市盈率是24倍,个股的融资额也并不一定会输于A股。
原来一家公司在A股上市,很可能改变所在行业的格局,因为这些公司可以利用超募资金或自己高溢价的股权去收购竞争对手。但如果这家公司并不是行业里最有能力的,很可能劣币驱逐良币。现在,新三板给有价值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
也就是说,新三板将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