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东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留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95-01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鉴国画创作的留白艺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留白”,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留白,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把学生当成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喜欢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他们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补充资料,将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他们往往认为这样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但是由于这些补充资料是教师自己搜集的,学生教材上并未出现,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一下,课后很快就忘记了,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选择“课前留白”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搜集、整理资料,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一文前,我先让学生从报纸、期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队在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纵火以及抢劫等战争罪行。学生搜集了很多图片、文字资料,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日本侵华期间的罪行进行了批判,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知道了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教中留白,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知识空白点,让学生按捺不住地在课外探索研究,以此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形声字一共有八种结构形式,教师在讲形声字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对形声字其中的两三种结构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其他的结构形式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让学生进行知识自补。
当然,在“教中留白”,并非教师在留下“空白处”后就置之不理了,因为学生个性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知识结构有所差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高有低,并且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会主动进行知识自补,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圆满完成“填补空白”这一目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中留白”之后及时了解学生知识自补的情况,最好是在之后的课堂上进行补充诠释,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个“空白”能够被学生填满。
三、问中留白,让学生自主解疑答惑
笔者曾经听过一堂初中语文优质公开课,那位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运用了设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她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积极回答,课堂教学氛围很好,听课的教师对这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时笔者也认为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但在回去进行教学反思时,笔者发现这堂公开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很简单,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很少,答案很容易在教材中找到,这样的提问有点“鸡肋”,没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自然对知识的感悟不深。笔者认为,要在课堂上做到“问中留白”,在问题的预设中不要限制过多,要给予一定的弹性,要避免答案的简单统一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与教材、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有意识去思考、领悟。
例如,笔者在《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中,并不是进行整堂课的灌输式讲授,而是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参与话题讨论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说孔乙己是一个笑料,但是在笑的时候感觉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的学生说孔乙己是一个可怜人,社会地位地下,被人取笑看不起;有的学生说孔乙己是一个“假斯文”,偷书不算偷;还有的学生说孔乙己可恨;等等。在大家的争辩中,孔乙己的形象逐渐变得立体、鲜明起来,学生对孔乙己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圆满实现。
四、课后留白,让学生自主消化吸收
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设置空白,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梳理,比如: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习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学到的知识对我有什么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进行“课后留白”,让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消化吸收新知识。比如在《捕蛇者说》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描写“悍吏之来吾乡”的场景。“留白”方式还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安排学生外出调查、参观、制作等,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课后留白”的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的使用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适时进行课前留白、教中留白、问中留白以及课后留白,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本身的引导作用,如此方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