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时机 把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73-0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有效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动力。但仍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实质没有真正理解透彻,导致合作学习流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使数学课堂真正精彩起来呢?笔者认为,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在学生思考困难时合作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爱提出一些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但是,由于学生对于新知的本质把握不准,因而会出现一些思考困难的状况,从而产生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此时,教师如能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就能有效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时,为了使学生对“年”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有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小刚今年11岁,他的妈妈今年43岁,几年以后,妈妈的年龄是小刚的三倍?”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冥思苦想,有的学生抓耳挠腮,就是不知该如何解决。此时,该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不限。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合作氛围中,有的小组从“妈妈和小刚的年龄差出发,以小刚的年龄为份数,然后让年龄差除以份数差,得出小刚的几年后的年龄,最后再拿这个年龄减去11就是要求的答案。”有的小组同学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小刚的年龄和妈妈的年龄分别一年一年递增,并让他们的年龄相除,直到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年龄的三倍为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纷纷献计献策,合作学习非常有效。
二、在学生众说纷纭时合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由于问题答案的多样性,会呈现出一种学生众说纷纭的状况。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逐个满足学生的表述愿望,此时,把握好这个时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的认识时,当学生对千克和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后,笔者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千克和克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一出,学生们纷纷积极踊跃发言,每个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有的说:“我在面粉袋上看到过25千克。”有的说:“我在牛奶盒上看到过250克。”……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异常兴奋,笔者趁机对学生说:“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接下来就请你们把自己看到的有关千克与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在小组中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样一来,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都在合作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果。
从这个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在学生们众说纷纭、发言最积极之时,教师把握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使多数学生都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们也在合作中获得了数学知识。
三、在学生实验操作时合作
高效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何谓“再创造”呢?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把要学习的内容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但是,在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中,有时仅凭学生的个人能力很难单独完成,往往需要同伴的帮助。此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再创造的过程。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据分析、整理和统计》时,教师让学生统计出一份班级内所有同学的身高、年龄、出生年月、体重等,使学生在实际统计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统计较为简单,但是涉及项目多,如果把所有的工作都让一个学生来做,必将会使学生忙得焦头烂额,也不一定能够统计准确。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统计过程。这样,有的学生统计身高,有的学生统计年龄,有的学生统计体重……在这样的分工合作中,不仅降低了统计的难度,而且有效节省了统计的时间,学习更加高效。
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把握好合作时机,让学生亲历收集数据的过程。这样一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群体的力量,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要想使其真正有效,教师就要注重合作时机的把握,在需要合作时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不再流于形式,进而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开启心智,放飞个性,进而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发展的目标。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