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英 徐桂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44-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言学家刘国正也说过:“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言的实践。”这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强化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听、说的实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国文与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和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听是说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如:指名某名学生朗读时,先说明要求,然后让其他学生当评委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就会认真倾听。同时,在课堂上尽量多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乐园。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课时,设计了听课文录音、当小老师、做小导游介绍景点等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听、说实践的机会,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读的实践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训练任何一种语文能力,都离不开读。读,它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一种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阅读是理解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通过多个层次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悟情。在这方面,教育名师王崧舟老师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他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望月》一课时设置了“读月”板块,引导学生读出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他先引导学生轻柔地读课题,读出月光的柔和与静谧;在品读“江中月”时,他借助图片与音乐营造出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在品读“诗中月”时,他引导学生朗读赏析月的诗句,带领学生品味不同诗人在观月时的不同感受;在品读“心中月”时,他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并总结文中小外甥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王老师在文本解读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实现了文本阅读的广度。我们应学习他的解读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探寻,不断深入。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写的实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宝贵经验。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时,安排了这样的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学生们写道:
生1:我认为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两年前,我开始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国画,从来没有间断过,每次都腰酸背疼的,可就算这样,我也没有放弃,最后在莲塘镇百人书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生2:学了这篇课文,我也有同样的经历,这几年,我一直都在学习打篮球,但就是学不会。爸爸告诉我:不要灰心,要坚持到底。经过勤学苦练,终于学会了。所以我们只要坚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会成功。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很深。这学期老师要求背诵《画龙点睛》这篇课文,开始我怎么也背不出来,可我下决心一定要背出来,于是我一有时间就读,经过坚持,终于背出来了,这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啊!
上述片段,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国画、打篮球、背书等亲身经历来写话,具有感染力。读是为了积累语言,写是为了运用语言、升华情感,笔者采取课内练笔、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画的实践
画简笔画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画简笔画来加强语言实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简笔画形象直观,成型快,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对于生活阅历浅的小学生而言,在教学中运用简笔画能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的作用。例如,在执教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笔者让学生通过亲手画荷叶、雨滴、小鱼、蝴蝶、青蛙等图案,更好地理解了诗中景物的关系。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教学中围绕听、说、读、写、画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语文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强化语文实践,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积累,就能有效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