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行》为例谈古诗朗诵如何读出诗韵

2015-10-15 14:58莫璋锂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山行诗韵

莫璋锂

【关键词】《山行》 古诗朗诵 诗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66-01

朗诵古诗时不仅要读懂古诗,更重要的是读出古诗的韵味,真切地感受诗中的意境,这样才能真切地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在朗读下功夫,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鉴赏古诗。以下,笔者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山行》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

一、围绕韵脚,读好诗韵

诗韵是古诗的感情基调,着重体现在读准平仄音以及找准古诗的韵脚上。在指导学生朗读《山行》这首诗时,对韵脚需要读得重一点、慢一点,非韵脚字则需要读得轻一点,稍快一点,这样才能使上下句之间节奏和谐对应,产生抑扬顿挫的诗韵感。《山行》这一首诗的韵脚是“a”,押韵的字有“斜、家、花”,其中“斜”在古代读“xia”,阳平音,如“青山郭外斜”中的“斜”也是这个读音,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意还原读音,以便学生读出诗韵。根据诗意表现的需要,学生对“斜、家、花”这几个字稍重读即可。吟诵诗歌是介于读与唱之间,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特有的韵律美,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有些字读得不能太短促,有些字音需要适当拖长,以便从整体上展现诗歌特有的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韵味。

二、吃透内容,读准诗韵

要读出诗韵首先要以感情理解为基础,只有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朗读才能准确地展现诗歌的韵律。因而教师需要在以引导学生读好、读准古诗内容,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感充分表现诗歌的韵味。1.节奏。一般情况下,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规律是先把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具体形式为 “△△△△ /△△△”,然后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前面四字节奏划分为“△△ /△△”,而后三字节奏划分为 “△ /△△”、“△△ /△”或“△△△”。比如《山行》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停顿,并用符号作标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重读。朗读诗歌要真正读出诗韵、读出感情,除了必要的节奏外,更重要的是依靠情感语言来实现,其中又主要体现在语音的轻重上,即明白哪些音需重读。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达的重点来确定,同时用重读符号“·”作标示。如《山行》这首诗应把“寒”“石”“生”读重音,强调表现诗歌的情感。3.语调。诗歌当中为表达情感的需要,很多时候还需要标出升降语调。可以用升降调符号“↑”“↓”表示。当然,在注意升降调时需要注意诗句的前后连贯,或者相连、相反的配置等。比如“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的语调可以做如下处理: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升调时需要逐渐加大音量,语速加快,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而读降语调时则需要从强逐步减弱音量,语速平缓。同样,对于整首诗来说,一般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的语调也应有所变化、相互错位,这样才能够形成抑扬顿挫之感。

三、想象为主,鉴读诗韵

学生要真正把古诗读出味道,就要投入感情通过想象来读,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情境,借助音乐、挂图等引导学生进行跨越式想象,让他们在想象中感悟诗境、增加情感,从而借助自己的想象朗读来表达对诗歌的情感。如《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山林秋色图。诗中描绘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构成了优美和谐的画面。前两句诗歌起烘托作用,为后两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做铺垫。在诗歌朗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山路的“远”和“斜”,想象山路的绵长、曲折;针对“寒”字则想象秋天万物枯寂的现象,写出了秋天的寂静。“白云生处有人家”表面上写白云,实际上写的是人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山的另一边有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一句诗表现了诗人激动、抑制不住的心情,学生朗读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时,要能体会诗的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朗读是体会诗歌意蕴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朗读,围绕韵脚朗读,在朗读中突出节奏以及语调等,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理的想象,学生学习古诗时才能理解诗境、读出诗韵。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山行诗韵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张诗韵
山行
《山行》
山行记及其他
菊花诗韵
山行
山行
骑途雨纷纷,古城诗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