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5-10-15 03:22李卫东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

李卫东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李卫东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山西运城044000)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SA实施介入诊断,并选取其中48例符合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支架成形治疗。结果 实施支架成形术的48例患者均放置成功,成功率为100%,患者血管有程度不一的扩张。结论 实施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介入诊断,能够提高介入治疗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支架成形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DSA介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部血管性疾病,多见于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发病机制在于脑部血管收缩,动脉血管硬化,多伴有高血压,临床症状多为头痛、偏瘫、失语等。随着放射技术及新型材料的不断发展,血管介入诊断治疗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DSA技术具有创伤小、精确检测血管狭窄、恢复快等特点,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1]。本文为了研究DSA介入治疗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上的效果,现选择我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为作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SA实施介入诊断,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3~92岁,平均年龄(45.9±4.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里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已经CT检查、彩超或多普勒超声等进行确认脑部血管的闭塞、狭窄以及血流状况;(3)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近期内无出血病史;(4)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脑栓塞、脑外伤、脑部寄生虫病、脑肿瘤、风心病、冠心病、脑寄生虫病以及由于重症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2)碘或造影剂过敏者;(3)对造影器材或金属过敏;(4)患有出血性疾病或较重的出血倾向,凝血指标异常。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1天再次对患者行体检,排除不存在脑血管造影术禁忌症,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血管造影的必要及风险性,在得到患者与家属同意后,签署同意书。对患者行碘过敏试验,皮试结果应为阴性。为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同时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 mg防止出现过敏反应;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急救药品的准备[2]。

1.2.2诊断方法

DSA临床诊断方法,具体环节如下:在患者股动脉部位处,采取有效的穿刺措施,并有效安置专业5F动脉鞘,予全身肝素化后,使用造影导管,在导丝的指引下,实施主动脉弓与脑血管造影。选择造影剂20 ml/s,大约40 mL总量,5 s帧的同时注意查看各动脉情况。

1.2.3介入疗法

对患者行头部CT与DSA检查脑部血管的血流盈眶,严格选择恰当的介入疗法。采用PATS对48例符合介入治疗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操作,选择直径在5 mm左右的球囊进行扩张操作,主要作用在血管狭窄部位,放入适当的支架。要保证应用支架长度大于患者血管狭窄部位的长度,要保证长度差6 mm以上,贴紧动脉血管内壁,不影响外动脉供血。支架放置过程中,应首先放置1/3的支架,在观察是否紧贴管壁的基础上调节位置,直等支架全部被放下[4]。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手术实施结束后,进行造影操作,过程中,加大对血管余下狭窄变化情况的观察和监测,并做好后期病情随访调查工作,避免患者后期出现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缺血性脑血管病行DSA的诊疗结果

在进行DSA造影后显示,患者病变血管位置主要在大脑中动脉补位,另外还要颈内动脉补位,见表1。患者血管狭窄情况,有41例狭窄血管>70%。见表2。

表1 缺血性脑血管病行DSA的诊疗结果

表2 患者血管狭窄情况

2.2PAST疗效

本研究80例患者,在放置支架后,成功治疗48例,成功率为100%。在介入治疗结束后,加强对临床造影诊断,最终诊断结果显示,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血管扩张现象48例,在这之中余下血管狭窄度在10%以下的患者占到了50%。见表3。

表3 PAST治疗后患者血管剩余狭窄情况

2.3术后不良反应状况

针对PAST患者进行随访,出现不良反应6例,其中心率缓慢3例,血肿1例和血压降低2例。见表4。

表4 术后不良反应状况(n,%)

3 讨 论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相当高,当患者患病后,会降低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导致患病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先天障碍、动脉硬化或动脉夹层生成等[3]。要想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必须加大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力度,运用多种诊断方法,掌握病情。比如超声诊断以及CT造影诊断等,这些诊断方法作用比较大,但也有各自的缺点。超声检查对操作人员有严格的限制,分辨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另外还会导致诊断结果出现变化[4]。核磁共振造影则易受到周围器械磁场的扰乱,容易产生伪像,导致诊断结果准确率降低。而在DSA诊断过程中,主要介入材料是导管,碘剂作对比剂,将其注入病变血管中,伴随血液循环,在病变血管中流动,可获得该血管在不同时期的DSA图像,为临床诊断全面确切的诊疗信息,所以DSA可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黄金标准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指导临床治疗。

本次研究中,使用DAS技术对缺血性脑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并应用PATS技术进行治疗,得到了良好的疗效,经治疗后狭窄血管均得到程度不一的扩张。但PATS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技术,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1] 龙振钊,林耀波,陈汉威,唐郁宽.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423-424.

[2] 周华东.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3):35-37.

[3] 李东波,宋东雷,田彦龙,等.DSA技术对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1,38(1):44-46.

本文编辑:徐 陌

R743.31

B

ISSN.2095-6681.2015.16.077.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