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及其策略的影响因素

2015-10-15 05:05伍翎瑄
科技传播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中庸社交

伍翎瑄

深圳大学,广东深圳 518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微信,凭借其独特而强大的功能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移动网络社交工具。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媒介,微信因其较少的流量消耗、较高的兼容性和较为新颖的信息传播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它在更深层次上把握住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技术的突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互联网成了人们展现自我的新舞台。微信作为一个网络社交平台,自诞生起就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且推出许多功能,朋友圈就是最主要的基本功能之一,用户可以直接进行社交互动。朋友圈成了用户日常生活和交往的重要“舞台”。用户们在使用朋友圈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同“修饰”程度的自我呈现:是否只表现出自己更好的一面?为了避免他人留下负面的印象,不会在朋友圈中表达所有真实的内心想法和情感,只呈现出自己特定想呈现出来的?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选取深圳大学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社会心理学量表,对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进行调查研究,并试图探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几种策略。

1 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被试均为广东省深圳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采取在深圳大学文科楼教室和北图图书馆随机抽样。被试学生共306名,其中男生148人,女生158人。

2)调查问卷。本研究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手机网络使用情况,共3题;第二部分为朋友圈的使用情况,共7题;第三部分为自我呈现调查,分别为由13道题目组成的微信朋友圈相关使用行为量表和由肖崇好编制的24道题目的自我监控量表,两个量表皆为里克特量表,“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分别计为1~5分;最后一部分为基本信息。

研究共发放315份问卷,回收315份问卷;漏答或填写信息不完整的视为无效问卷并进行剔除,剩余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为97%。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录入、处理和分析数据,主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检验和因子分析。

2 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策略

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及对微信朋友圈使用的观察,可以总结出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的三种策略为:一是积极主动策略,个体在朋友圈中很注意自己呈现出来的形象,十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有意呈现出优秀、积极的一面;二是中庸普通策略,个体在朋友圈中一般处于“潜水”状态,只愿意观看他人所发的内容,自己避免发布带有极端倾向性的内容;三是伪装隐瞒策略,用户在使用朋友圈时有意控制自身的负面态度和行为,避免发表带有负面情绪的内容。

问卷中编制了“我很看重别人对我在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我很注意在朋友圈上的个人形象”、“我发朋友圈或者评论的时候,会仔细考量自己的用词、语气、发送的表情、照片”、“我会乐于在朋友圈上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我在朋友圈上不能无拘无束表达自己”、“我的喜怒哀乐不都表现在朋友圈上”、“我发的朋友圈不都代表了我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朋友圈上发有些内容,我不太愿意给家人看到,不想让家人知道这样的一个我”、“我不会在朋友圈上完全地展现自己”、“在朋友圈上我只报喜不报忧”、“我避免在朋友圈上表露自己伤心或者生气的一面”、“我会在朋友圈点赞自己实际上不那么喜欢的事物”、“我朋友圈上面发的可能只是为了取悦他人”这13道题目。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这13道题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在朋友圈上发有些内容,我不太愿意给家人看到,不想让家人知道这样的一个我”、“在朋友圈上我只报喜不报忧”和“我避免在朋友圈上表露自己伤心或者生气的一面”这三道题目的因子系数不够明晰,删除后重新对剩下的12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结果发现抽取了3个因子。

由表1可以总结得出,在微信朋友圈中,A)人们采取积极表现策略进行自我呈现:人们很注意自己所呈现的形象,主动表现自己优秀美好的一面,同时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B)当人们采取中庸普通策略进行自我呈现的时候:为了避免给他人留下过于极端的刻板印象,人们只倾向于表现部分真实的自我,许多内心的想法并不会直接而明确地表现在微信朋友圈中;C)人们采取伪装隐瞒策略进行自我呈现的时候:为了迎合他人,他们总是表现出“虚伪”,并不太真实的一面。

3 变量选择与假设

1)自变量。人口学性别变量:对于此次被试大学生而言,主要考察的人口学变量为性别。

手机网络使用与微信使用粘度变量:本研究主要使用的粘度变量为:“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长”与“每天看微信朋友圈的时长”。

真实性变量:在微信上是否使用本人的真实名字与真实头像。

自我监控变量:自我监控是为了测量自我呈现的个体差异。问卷中使用的初始量表采用了肖崇好编制的24道自我监控量表,其中有三个维度:高自我监控、他人导向与自我导向。

名师出高徒,教师作为教育前线的先行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水平,学生的安全工程管理能力与教师的工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要做好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避免给学生输入太多功利性的思想,要致力于培育出高思想觉悟的新型人才,为祖国安全工程行业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2)因变量。自我呈现策略:人们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三种策略:积极表现策略:个体在朋友圈中很注意自己呈现出来的形象,十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有意呈现出优秀、积极的一面;中庸普通策略:个体在朋友圈中不完全表达真实的自我,有意控制自己发布的内容与相关表达;伪装隐瞒策略:用户在使用朋友圈时有意控制自身的负面态度和行为,为刻意讨好他人或促进人际和谐而表达“违心”的自我。

3)研究假设。本文主要探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因素,以往对印象管理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人格特征是自我监控。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选择与运用策略与性别无关

h2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与微信使用粘度与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策略的选择与使用无关

h3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选择与运用策略与真实性信息无关

h4大学生在微信中信息真实性与性别无关

h5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选择与运用策略与自我监控无关

4 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策略的性别差异分析。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中选择与使用积极表现和中庸普通策略并无显著性差异。但男生则比女生更倾向于选择与使用伪装隐瞒策略。

3)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策略的真实性差异分析。由表4和表5结果可以看出,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中选择与使用策略与用户是否使用真实姓名与头像并无显著关系。

4)大学生在微信中真实性信息与性别差异分析。通过表6结果,发现微信上是否使用真实姓名与是否使用真实头像并不相关。而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使用真实姓名作为微信用户名,但是否使用真实头像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如表7所示。

表1 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因子分析

表4 微信上是否使用真实姓名差异比较

表5 微信上是否使用真实头像差异比较

表6 微信上是否使用真实姓名与头像的相关分析(N=296)

表7 真实性信息与性别差异比较

5)自我呈现策略与自我监控的相关分析。由表8结果可以看出,高自我监控的较倾向于选择与使用积极表现策略,特别注意考量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措辞与表述,其次是中庸普通策略;他人导向的则更多选择与使用伪装隐瞒策略,其次是积极表现策略;自我导向的不仅不选择与使用三种自我呈现策略,反而与中庸普通策略相背而驰。

表8 自我呈现策略与自我监控的相关分析(N=296)

6)分析。本研究的调查样本为深圳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他们是使用社交网络微信朋友圈的核心用户群体。其中,性别的分布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分布基本一致(男生占48.4%。女生占51.6%)。深圳大学全日制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3-6小时的占了一半(52%),其中每天看微信朋友圈1-2小时的同学占了将近一半(46.4%)。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将微信朋友圈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习惯使得朋友圈真正成为他们与他人交往的一个平台或手段。

大学生群体在他人导向和自我导向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比较低(分别为2.53和2.71),在高自我监控维度上的得分相对较高(3.81),表明大学生在大学这个关键阶段已经开始尝试摸索社会交往的方式方法,虽然还没有较高的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但是他们在不断权衡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以期达到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兼顾的良好循环。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研究基本与Fiske对现实交往中自我呈现策略相一致,可分为积极表现策略、中庸普通策略和伪装隐瞒策略(KMO=.699)。同以往研究不同的是,男生女生在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中选择与使用积极表现和中庸普通策略并无显著性差异,但男生则比女生更倾向于选择与使用伪装隐瞒策略,说明女生比男生的表露程度要高,而男生为了更好地维护相应社会关系,可能会违背自己本身的真实意愿而去“点赞”或发表认同性评论。而且从是否使用真实姓名作为微信用户名可以看出男生女生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得分更高(1.78),她们更偏向于使用真实姓名作为微信用户名。而且,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微信朋友圈中男性偏向于女性化,更爱在社交网络上表现自我,表现出与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自己:微信朋友圈中的形象是经过精心设计打造的。而且在某些时候为了特地迎合他人,会采取隐瞒真实心思,“虚伪”地表达出他人更能接受或是更欣喜的意见。从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性别差异可看出现代社会男女的互补性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差异也越来越小,审美标准模糊化,即男性“中性化”。在过去“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社会分工对男女有明确的规定。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日渐缩小,变得越来越模糊。过去许多只有女性才从事的工作,许多男性也参与其中,小到家政保姆、缝纫裁剪,大到护理接生、空中服务。特别是经过中国应试教育后上大学的男生,也许稍逊色于从小就更适应该教育体制的女生。所以在上大学后,在社交网络微信朋友圈中并不如传统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差异明显。

综合来看,日常生活中自我监控的性格方面与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自我监控的更倾向于选择与使用积极表现策略(.351),他们越明白为了人际和谐与自我和谐,越会积极表现出友好、正面的形象。高自我监控者其次会选择与使用中庸普通策略(.120),为了权衡人际交往和谐,他们会选择不完全将真实的自我表现在微信朋友圈中,而是有选择性的表达自我。他人导向者更倾向于伪装隐瞒策略(.394),他们十分关注人际和谐,避免呈现任何不利社会交往关系或负面形象的态度与行为。所以除了伪装隐瞒策略外,他们其次还会选择积极表现策略(.125),避免呈现负面形象的同时,积极展现自身优秀的一面。自我导向者越发不会选择中庸普通策略(-.127),因为他们越关注自我和谐,就越能够在微信朋友圈中无拘无束地表达自我,而不是刻意有所选择。

5 结论与展望

1)结论与讨论。本文主要通过对自我呈现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梳理,探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策略,并从自我监控的角度探讨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宿舍、班级、社团等不同的生活群给他们提供了不同的“社交圈子”,而微信的横空出世与火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处崭新自我呈现的舞台。结合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发现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仍处于需要完善的阶段,他们在社会人际交往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学习如何权衡人际和谐与自我和谐。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的策略,认为个体他们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策略接近在现实中自我呈现的策略,他们在微信朋友圈中,(1)采取积极表现策略进行自我呈现:人们很注意自己所呈现的形象,主动表现自己优秀美好的一面,同时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2)当采取中庸普通策略进行自我呈现的时候:为了避免给他人留下过于极端的刻板印象,人们只倾向于表现部分真实的自我,许多内心的想法并不会直接而明确地表现在微信朋友圈中;(3)采取伪装隐瞒策略进行自我呈现的时候:为了迎合他人,他们总是表现出“虚伪”,并不太真实的一面。

微信朋友圈中,有的人喜欢毫不掩饰的呈现自我的本来样子,不加修饰的展示自己的衣食住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有的人不爱显山露水,喜欢遮蔽自我的本来面目,以沉默的方式呈现一种非真实的自我。其实,显现与隐藏都是一种自由自主的选择。一个人偏好显现还是隐藏,与该人方方面面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监控。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中选择与使用积极表现和中庸普通策略并无显著性别差异,但男生则比女生更倾向于选择与使用伪装隐瞒策略。而从是否使用真实姓名作为微信用户名可以看出男生女生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更偏向于使用真实姓名作为微信用户名。日常生活中自我监控的性格方面与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自我监控的更倾向于选择与使用积极表现策略,其次选择与使用中庸普通策略。他人导向者更倾向于伪装隐瞒策略,其次选择积极表现策略。自我导向者则避免选择与使用中庸普通策略。

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本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被试者样本量太小,不足以代表整所深圳大学全日制学生群体,而且因为在发放调查问卷时未能特别强调,所以导致被试者个人信息年级和专业填写不完整,不能进行完整的人口学变量统计。在研究设计阶段,缺少对被试者深入访谈环节,除了发放一定数量的问卷外,应增加个案访谈和对个案的朋友圈进行内容分析,能更深入、直接地了解该调查对象的朋友圈自我呈现内容。

未来的研究可扩大样本人群,调查不同年龄段的微信用户或不同职业群体的微信用户,进行相互比较,得到外部效度更广的研究结论。例如,可将年龄相仿的女大学生与农民女工进行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群体比较,看看两个群体在同一社交网络平台的自我呈现是否存在某些差异或相似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社交工具也是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微信作为一种炙手可热的网络社交工具,它的普及和广泛使用究竟是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为密切了?还是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3]Schlenker.Self-presentation[M].New York:NY Guilford Press,2003.

[4]蒋祎娜.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的现状以及在新浪微博中的自我呈现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王笑天.大学生社交网站自我呈现与使用强度的相关研究[D].广州大学,2013.

[6]肖崇好.印象管理研究取向与理论模型[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7]肖崇好.自我监控概念的重构[J].心理科学进展.

[8]李魏华.QQ空间中的自我呈现[D].兰州大学,2009.

[9]江爱栋.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及其策略的影响因素[D].南京大学,2013.

[10]肖崇好,张义泉,舒晓丽.印象管理模型的建构[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1]艾略特阿伦森,提摩太D威尔逊,罗宾M埃克特.侯玉波,朱颖,等,译.社会心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12]杨国枢,陆洛编.中国人的自我一心理学的分析[M].北京: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3]丁道群.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以网名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中庸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中庸自明
社交距离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