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特色文化保护研究

2015-10-14 14:56罗谦心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古建筑山水

罗谦心

摘 要:长临河镇作为“环巢湖”首镇,是距离合肥市最近的“后花园”,是“环巢湖”动感之旅打造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长临河镇的特色山水、古建筑、民间艺术、饮食等旅游文化的发展困境,找出解决的对策是保护古镇特色旅游文化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山水;古建筑;民间艺术;饮食

按照《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每个市要至少构建5个以上乡村休闲旅行精品。在《规划》的重点旅游线路规划中,“环巢湖”动感之旅打造的产品特色之一被定位成乡村旅游,产品的目标是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线路。在合肥市发展指引中,长临河镇的四顶山和忠庙-烔炀旅游新城、三河古镇、半汤温泉和大圩镇被列为环巢湖旅游度假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作为环湖首镇,长临河镇历史悠久,相传源于三国赤乌年间。因青阳山北麓之水经长宁寺注入巢湖,谓之长宁河。地因河得名,又濒巢湖,遂更名为长临河。长临河镇位于肥东县最南端,东部和桥头集镇接壤,北部与撮镇镇毗邻,南部与巢湖市中庙镇相连,西部与合肥市滨湖新区相接。长临河镇拥有近30 公里巢湖岸线;境内四顶山、白马山、青阳山等群山环抱,蕴藏诸多美丽传说;六家畈古民居建筑群、长临河老街、振湖塔、朝霞寺、青阳书院展现出原汁原味历史风貌;民间艺术异彩纷呈,牛官堡“武”狮、牛门洪拳远近闻名;巢湖三白、李鸿章杂烩和罗家疃小萝卜等特色饮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客前来游玩品尝。

1 长临河古镇特色旅游文化形式

①山水文化

在巢湖地区流传着“陷巢州”的神话,相传在古代,居住在巢州的农民,被恶霸地主“黄霸天”剥削欺凌。玉帝为了避免黄霸天作乱,下令把巢州沉到水底。焦姥和焦姑母女得知消息带大家逃离。最终乡亲全部安全撤离,焦姥母女却未走脱而牺牲了生命。焦姥的遗体化成了姥山,焦姑的遗体化成了孤(姑)山,焦姥的一双鞋化成了鞋山。人们为了纪念她们,称巢湖为焦湖.奉焦姥为湖神,建庙祭祀。四顶山相传古仙魏伯阳铸鼎炼丹于此,故又称四鼎山。魏伯阳不远千里,入此山炼丹修道,丹成吞服后,魏伯阳和他的三个弟子纷纷升天成仙。唐代有人建寺,后人自勉建朝霞书院于此。山上名胜古迹颇多。炼丹池:位于西峰之上,池水清澈,久旱不涸,传说是魏伯阳炼丹的炉洞,故名炼丹池。伯阳井:又名蜀井,位于炼丹池西侧山峰上,丹深数丈,水清澈,味甘美。异石:峰之腰有石如鹦鹉,名鹦鹉石。夹蚌石:又名老蚌含珠,亦在西峰之腰。都堂石:石如鼓座。棋盘石:上刻棋盘。还有钓鱼台、门将石、青蛙石、仙人洞等。青阳山相传在元朝大德年间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进士,叫余阙。元统元年(1333年),余阙考中进士,任泗州同知。他为官清正廉洁,不阿权贵。1357年冬,义军集结重兵围攻安庆。余阙亲自上阵奋战,次年城陷,他自刎坠入水塘之中,史称“元末死节之臣”。明清两代,青阳山麓的官绅乡里为表达对余阙“为政严明”、“洁如冰壶”的敬仰之情,对原青阳山房多次修葺,规模渐大,栋宇巍然。

②古建筑文化

长临河镇六家畈共有古民居豪宅6大片,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厅505间,厢房205间,走巷5条,吴氏公、私祠各一座,望湖楼一座,花园两处。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都有高大的封火墙,砖雕木雕精细,建工考究。厅前院内向西有一角门,通往清廷敕建淮军统领吴伯华的专祠,祠内挂吴伯华的画像,上方有金底黑字慈禧太后题颁的“寿”字横匾。厅前院内有一长方形花台,植牡丹、芍药各一株,院南为花厅,门上题有“挹翠”二字。吴氏还有花园两处,占地30亩,系吴中英民国初年所建,供其母晚年颐养,故名“颐园”。园内奇花异木近千种,有假山、池沼、小溪流水。假山上有茅亭,供游人小憩。另有石制地球仪,系其三弟吴光杰自德国回乡后所置。园中央花木掩映处建西式小洋楼五间上下,门楣上悬一匾额,曰“习勤馆”。振湖塔位于巢湖岸边,系清朝光绪年间,由六家畈吴姓人集资兴建。塔七层,高十二丈,在水边平野上高高矗立,撑天柱似的显得雄浑壮丽。塔身为六面形密檐式砖石结构,门楣与塔内均嵌有铁浮雕佛像。塔内有螺旋式阶梯,缘梯而上可登塔顶,俯看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塔上有十二处石刻题词,其中十处系吴姓人所题。塔的最上层的顶端,绘一仙鹤,凌空欲飞,苍劲有姿。长临古镇的核心景区长临古街呈“丁”字开,南北向长度360米,东西向长度240米,沿街有137家住户370间房屋。

③民间艺术

肥东县长临河乡星二村(建国前称牛官堡村)被誉为“武术之乡”,“牛门洪拳”自清光绪年间一直沿传至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在清末时期,牛官堡出了少林拳师“牛三教员”牛瀚章和“江淮大侠”牛洪川。不少习武者都好“武”狮,而牛瀚章和牛洪川也不破例,习武有成后,他们开端操练“武”狮。1922年合肥东乡一带瘟疫延伸,有钱有势的人纷繁避祸,而牛官堡的赤贫农人饱尝瘟疫的摧残,只得自生自灭。其时牛瀚章及牛洪川见此景象后,想起他们当年在外习武耍狮避邪的景象,所以跟当地的乡绅商议,说“武”狮能强身健体,振奋民意,驱赶瘟神,提议展开这一民间活动,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所以,牛官堡全村男女老幼都行动了起来二位牛氏武林高手在牛氏祠堂大院内练习乡民,并决定在二月初二那天点灯“武”狮。到了二月初二那天,牛瀚章和牛洪川两人亲自参加“武”狮。村里一嬉闹,村民的精力振奋了,瘟疫的暗影也就淡去了。从那以后,牛官堡村上就大兴练武耍狮之风。牛官堡“武”狮最大的特色是联系了功夫,难度最大的就是“盘高台”。高台由十三张方桌垒成,又名“九宫十三台”,最高垒成四张大桌子的高度,双狮由耍球人引领回旋扭转穿九宫,过十三台。每上一层桌子就要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比如哪吒探海、蟒蛇出动等,最终登上最高的桌子。当耍球人飞身下台时,狮子也跟从一同飞身而下,技艺非凡。

④饮食文化

长临河镇民间饮食不仅有众多美味的湖鲜类作为基本构成,如巢湖三白,李鸿章大杂烩。更有远销国外的罗家疃萝卜头为其添加点缀。巢湖三白是指巢湖特有的白丝鱼、白米虾和银鱼。巢湖三白的做法有很多种,与普通河虾“死虾泛红”相比,巢湖白米虾即使烧熟也不变红,浑身显白色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白丝鱼可以红烧或者清蒸,非常鲜美,腥味也不重。与普通的鱼相比,银鱼似乎是个特例,它不用开膛清洗,做法也非常简单,虽为国宴菜但几乎人人会做,而以银鱼和土鸡蛋搭配的菜式最为常见,包括银鱼煎鸡蛋、银鱼涨蛋、银鱼蒸鸡蛋等。除了和蛋搭配,银鱼还可以和排骨一起炖汤,称为“巢湖一品锅”。李鸿章杂烩用到的食材包括鸡肉、海参、火腿、鱼肚、鱿鱼、鱼翅、腐竹、猪肚、干贝等。相传这道菜是李鸿章在清末时发明,混合精华是此菜的亮点,有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长临河镇罗洪村罗家疃村民组有千亩良田均为沙壤土,土质肥沃,是小萝卜独特的生产区域。罗家疃小萝卜产量不高,形状独特,个头小,圆形,皮白、汤浓,且风味独特,脆香鲜美,口感极好,营养成分丰富。以素有“小人参”之称的“小萝卜头”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的罗家疃“小萝卜头”系列酱菜味美、香脆,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食疗药用功能。

2 长临河古镇特色旅游文化形式保护的现状与困境

①山水景点现状

在合肥市环巢湖地区总长约75公里的岸线中,长临河镇拥有近30 公里巢湖岸线。目前长临河镇政府针对巢湖旅游尚在规划阶段,还未出台任何具体实际措施。青阳山位于长临河镇东南的青阳村,海拔约有一百米。由于被过度开发,目前山体西侧大部分没有绿色植被覆盖,只剩下白森森裸露的岩石。从西边看青阳山,已经不算一个完整的山了。一些私人的采矿场一直对青阳山进行矿石开采,导致青阳山山体大半被毁。从青阳山东侧爬山而上,有几台挖掘机正在为矿山复绿工程紧张地作业,青阳山山体山腰也已经被修成了类似梯田的路。到达青阳山山顶,试图寻找当年余阙在此修建的房屋和水井遗迹,但是由于长年无人看管和保护,原来的房屋柱础、碎片瓦砾都已经不见了。至于水井,由于多年前水井已经无法使用,出于安全考虑,水井口早已被大石块掩埋,如今很难寻觅到踪迹。四顶山位于长临河镇西南、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山体面积2.67平方公里。四顶山山体保存程度较好,未被大规模开采,但文物无人保护。朝霞寺和朝霞书院毁于民国时期,如今长满半人高的荒草,只有经熟人指点才能从草丛中发现深浅不一的墙沟。伯阳井被填塞后只能看到一个小水坑。都堂石在开山时被炸。鹦鹉石尚在,其它异石皆难以辨认。白马山位于长临河镇东南,海拔266米,因其形状似马,故名白马山。白马山旅游度假区是在原国有白马山果园场的基础上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白马山果园场土地面积2080亩,有果园500多亩。白马山山形较好,有浑圆屹立之势,山坡陡缓不一,既可行人,也可走车马,老少皆可登山、越野和观景;白马山地连绵百里,山地汇水面广大,具备得天独厚的泉水源。白马山旅游度假区,主打“山野”、“花果”、“泉水”三大特色, 2006年被列为合肥市乡村旅游示范点,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②古建筑景点现状

六家畈古民居因50年代初的康复医院的进驻,又经历了大跃进及"文革"中扫"四旧"被拆、被改建,已面目全非,有的仅剩房屋轮廊,有的成了仅剩两棵名贵树种的空院,有的因无人看管而自然倒塌等等。到目前为止仍有古建筑形象,尚可通过整修恢复原貌的有3片,共8幢21路95间正屋、55间厢屋。振湖塔但因年久失修,塔身及塔顶多处损坏,经市、县两级拨款已维修一新,现被列入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临河古街解放前还保留着历史老街风貌,但因为遭受了1954年、1991年两次大水的劫难,古建筑70%以上都遭到了破坏,加上后来城镇化的进程,不少住户翻盖了新式住宅,所以破坏了老街的历史风貌。经过2013年的改造,古街现已基本恢复了清末民初的皖中徽派建筑风貌。朝霞寺和青阳书院原址分别位于四顶山和青阳山上,但都因为开山采石等原因不复存在。

③民间艺术现状

牛官堡“武”狮和牛门洪拳两项民俗传统武术文化遗产在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合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两项民俗艺术面临失传的窘境。随着牛官堡不少功夫长辈离世,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牛官堡的“武”狮日渐衰败。如今“武”狮的技能也已大不如早年,像从空中飞下来的高难度举措,只有白叟懂得技巧了,但是他们身体已经负荷不了高难度的动作,而年轻人没时间也没精力去研究“武”狮,“九宫十三台”几乎没有年轻人能做的了。

④特色饮食现状

如今巢湖三白和李鸿章杂烩已经成为古镇人民招待游客的招牌菜,随着古镇餐馆之间竞争愈加激烈,这两道招牌菜花样不断翻新,生命力旺盛。但罗家疃小萝卜已近乎绝产。一是由于现在种植小萝卜的人越来越少,罗家疃村民仅靠卖小萝卜无法负担整个家庭的开销,大多数外出打工。二是适宜种植小萝卜的沙壤土大部分被人承包,种起了家常蔬菜。三是由于环巢湖大道的修建,也侵占了不少沙壤地。

3 保护长临河古镇特色旅游文化形式的对策

首先,应以长临河镇的区位优势为依托,以交通为切入点,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以长临河镇为中心,加快道路的衔接建设,构筑合肥市至长临河镇、巢湖市至长临河镇以及肥东县城至长临河镇之间的畅通道路。合肥市环湖大道通车之后,前来长临河古镇游玩的旅客增多,镇上许多居民自发做起了游客生意。从游湖快艇到农家乐采摘,不一而足。畅通的道路是稳定的客流量的前提,充足的客流量又是依山傍水的渔业和采掘工业向旅游业转型的保证。而产业转型如果不辅以合理适度的商业化运作,仅靠单纯的抢救、修缮和保护,山水文化终将难以持续发展,操作不善很有可能又恢复到转型之前的境地。就青阳山和四顶山而言,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是,引进国内外旅游开发公司,由它们出资修复破损的历史古迹,并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兴建新的旅游景点,当地政府务必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而且得让外来公司拥有一定年限的经营管理权和收益权。白马山度假旅游区的发展对于青阳山和四顶山的发展是很好的借鉴。

其次,要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对恣意破坏旅游文化的行为进行惩罚,有些文化如同许多不可再生资源一样,一旦被毁掉便会永远地消失,这无论对当地还是对国家都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由于年代久远和采掘工业的冲击,长临河镇的古建筑景点已经消失或即将绝迹,因此对加强古建筑的挖掘势在必行,我们必需要继续深入基层,俯下身子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进行调查采风。其手段一是作好笔记、拍摄纪实照片和视频影像记录等,还要以和蔼谦逊的态度与乡亲们交朋友,并建立联系信息,以便于及时采访调查。对于挖掘出来的文化艺术要实行抢救性保护,尤其是对挖掘、搜集来的资料要及时整理如:起源背景、历史典故、传承方式、展演过程、工艺流程等,并建立声像档案,避免意外丢失而前功尽弃。除了建档立案,手段之二是修缮翻新,恢复古建筑的本来面貌。但修缮需要的资金都非常庞大,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数额非常有限,怎样通过招商引资和募捐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保护与开发极有必要。

再次,需要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地方政府应当把长临河古镇旅游文化保护纳入政府的总体规划之中,制定便于实施和操作的工作要求,使各种旅游文化形式的保护有章可循。各级新闻媒体要有计划地对传统民间老艺人进行专访宣传,提高传统民间文艺项目和从事者的知名度,特别是电视媒体要多让这些本身是农民的民间艺人上上镜亮亮相,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重视传统民间文艺、尊重传统民间艺人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各级文化部门要定期举办民间传统艺术节会活动,给予牛官堡“武”狮、牛门洪拳等民间文化艺术一定的展示空间和舞台。民间艺术最好的保护方式在于把它“活化”,使之扎根在当地民众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与经济社会一起不断向前发展。这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政府引导等方式培养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壮大民俗文化传承人队伍。

最后,要注重传统文化与商业文明的有效融合,在交融中创新,打造乡村文化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是对乡村文化开发所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今的古镇在与外界的频繁交往中,经历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等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要是每个乡村都能立足开放的视野,通过交流和学习,用不断汇入的各种文化进行融合创新,一定能使本乡村的区域性文化成为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并与时代潮流同步演进的文化群落,从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借助乡村旅游热的东风,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文化积淀,赋予古镇游游崭新的文化韵味,提升旅游品质。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古建筑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