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
摘 要:2015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全方面调整,将影响货币政策的新发展和必要调整,依据以往调整方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属于政府宏观经济最主要、最频繁使用的两大政策,可依宏观经济调控要求进行有效分配、综合管理。
关键词:货币政策;收入再分配;经济调整
1 货币政策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性
(一)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是全民经济调整的主要目标,它是有效确保经济增长、稳固、飞跃的重要方针,同样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而达到物价稳定的渠道,是以稳定货币值的为前提。首先,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性概念,主要是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其次,衡量物价稳定的性质,从各国的货币调整情况看,通常依据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判断:
一、GNP,即国民生产总值,以此为平均指数,它是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对象和劳务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货币情况。这是最重要的一项。
二、以消费物价指数为依据。以消费者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全民经济消费数据,能更准确反映消费物价水平的最新变化。
三、以批发物价指数为依据。它以批发交易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进出口贸易的物价变动。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货膨胀以外,还有一些最新因素会超出原本的正常指数,这将变得不精准。
以上限度的确定,视各个国家情形而定,主要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国民经济最新调整而定,另外,传统习惯也对稳定物价调整有重要影响。
货币调整带动经济增长,这是不可否认的经济原理。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收入、生产总值的年增长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高效、快捷的经济增长速度。货币调整政策的新方针将对国民收入以及财产分配产生重要改革。按往年的调整程序,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数据通常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以此为衡量标准来确定。
然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同样也需要政府多方面配合。最主要是增加各种经济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并且将各种经济资源有効发挥,以达到实现的最佳配备。以此,中央银行作为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主要部门,直接影响到未来国情经济的发展,在财务的管辖与分配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平衡收支与国际汇率
物价稳定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只有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同时做到平衡收支。一般而言,中国人口增加,劳力人口和就业人口也在增加,加上科技进步因素促进生产发展和产量增加,随之而带来的问题就是:货币总支出也在增加。
然而,只要物价稳定,整个经济就能正常运转,维持其长期增长的效率。经济学家认为,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或是经济发展中国家,只要完善货币市场交易问题,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能够引进技术、设备、管理方法等,一方面加强对经济效益的吸收、掌握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外交出口贸易的竞争能力和外汇还款能力。
综上两点,是两全其美的有效力方法,于任何国家而言,也是货币交易政策完善发挥而带来的长远利益。
2 货币政策落实对国民再分配的经济影响
(一)通货膨胀与货币概念
通货膨胀的概念。方学者从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出发,对其解释是:“物价水平的上升,其结果是货币购买力下降。”我国经济学者则有不同见解,提出更具体的因素:“通货膨胀是引起货币符号贬值的过度发行,这种过度发行被利用来把国家支出的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肩上,利用来实现有利于自己,而有害于劳动大众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我们认为,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泛滥,从而而引发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这多半是人为所致,这类,垄断性的行为,是极受谴责的法律行为,而若巩固好货币条例的管制基础,即可避免以上现象。
(二)货币政策与国民再分配的具体
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1不同社会群体对经济调整、货币政策的接纳能力不同,导致在全民经济调整面前应对的态度,接受到的福利、损失也不同。
2不同社会群体经济地位不同,定价与议价能力不同,在经济调整过程中获得的涨价收益也不同。
3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对广大农民群体,和城镇低保、低收入者在内的低收入群体不利,因为他们缺乏对市场经济调整的应对能力,货币政策改革活动的议价能力,从而只能被动地接受高物价水平带来的恶性影响。
(三)几点货币政策新建议
1以民为本。发布货币新政策的重点考虑对象,应以民生为基础出发。国家低保部门首要负责的,是了解低收入群体消费者,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准,以及对货币市场走向的认知,及时提供扶助、信息教导。更要按月度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及时发放。低保管理部门,不仅应完全掌握低保家庭的情况,而且也必须动态地搜集掌握低保之外边缘家庭的收入情况,制定低保管理条例,设立相关部门,还应动态地搜集掌握低保边缘家庭实际支出情况,对于在医疗支出、子女教育支出等方面给予较多的实质经济帮助。
2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这是抑制物价上涨、维持物价稳定的有效措施,也是宏观调控的远大目标,对货币政策发行有着首要的帮助意义。在物价膨胀越来越有风险的今年,银行通过调控利率与汇率稳定资产价格是必要的选择;在利率政策方面,由于实际利率过低,打击了居民的经济投资和信心;因此,恢复居民存款的正利率是当务之急;在汇率政策方面,由于汇率升值的预期是导致资产价格扭曲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改制、严格控制国际游资的干扰等,都是政府应该重视的。
3抑制通货膨胀。银行提高货币利率水平,以免负利率情况的出现,这既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也是避免低收入群体少量应急存款因通货膨胀而承受贬值损失的必要措施。因为低收入群体的总资产绝大多数为银行存款,在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零利率”状况下,民众储蓄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补贴”给了银行、房地产开发商等高收益业者,导致贫富悬殊现象。
3 总结
总体而言,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国民收入再分配,将会是一个长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且任途遥远,过程面临的改革也视各方政策不同有所不同,这里面的困难,应该把它视休息一做经常性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抵制通货膨胀时间出现的经济问题,维护整个国情经济,推动我国在世界经济地位上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龚庆秀: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及简评[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2常荔;宋杨;;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共就业政策研究综述和前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杨波:财税政策促进“民富”的作用空间及实施路径[J];黑龙江金融;2013年06期
4李薇薇:“美国资产购买计划”对我国股市及人民币币值的影响研究[J];经济视角(上);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