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森
[摘 要]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署名评论是评论“百花园”中的“奇葩”。在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如何在署名评论写作创新上做文章,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社会作用,实现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成为署名评论写作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剖析“取材小巧、精心炼意、语言简洁”等写作手段,旨在用简约和精炼来概括署名评论的写作特点和艺术规律,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目的。
[关键词]署名评论;简约精炼;写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06 — 02
评论是指“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阐释自己观点、立场的新闻文体。”〔1〕本文所探讨的是评论分类中的署名评论。署名评论是指“报刊上标有作者真实姓名或笔名、化名的评论……署名评论从选题、标题到议论方式,都是作者个人确定的,带有较多的个人色彩、个人风格。它的议论面比较广泛,形式比较生动活泼,同现实生活和群众贴得比较近,读者喜闻乐见。”〔2〕
署名评论较之于社论、评论员文章,同属于新闻评论范畴,以其取材单一、篇幅短小、立意深刻、见解独到、生动活泼而见长,它们被冠以各式各样的名称,如随感、随想、随评、漫笔、絮语、杂谈、琐谈等等,生机盎然地走俏报端,使署名评论园地充满活力,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譬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解放日报》的“新世说”、《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新民晚报》的“今日论语”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牌署名评论专栏。
在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在评论写作数量不断增多、发表阵地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在署名评论写作创新上做文章,更充分地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社会作用,实现反映舆论、协调和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真正成为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就成了署名评论写作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概括说来,在着力提高评论作者的自身素质、苦练“内功”的前提下,掌握文体特点和写作规律,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用简约和精炼来概括署名评论的写作特点和艺术规律,是再恰当不过了。
署名评论是新闻评论中的短制,是“微雕”艺术,尚“简”求“精”。它最少三五百字,最多千字左右,常采用一理一评、一事一议的方式,化繁为简,单兵作战,如果肆意挥洒,枝蔓横生,洋洋万言,就从根本上背离了署名评论的写作规律。删除“冗繁”,趋于简约和精炼,形成署名评论的优势和特长,大致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取材小巧是突出针对性的前提
取材小巧,即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聚焦点”,经过分析、开掘,揭示出事物的深刻意义,收到以“一斑”而窥“全豹”的艺术效果,而不是四面出击,贪大求全。
《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7月3日,刊发了笔者采写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乡高位截瘫女陈俊花身残志坚,通过办画展来报答党的恩情、回报社会关爱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事迹后,有感而发,撰写出观点鲜明、角度新颖、立意深邃的署名评论《启迪·感悟·力量》。
这篇评论没有泛泛而谈主人公的“高、大、全”形象,而是舍弃“芜杂”,独具慧眼地选取最能反映陈俊花事迹本质的聚焦点——启迪、感悟和力量,经过分析、挖掘、提炼,升华出“自强是生命的动力、感恩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和谐的基石”这一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主题观点。评论中写道:“一首《感恩的心》,陈俊花不知唱过了多少遍,多舛的命运,让她饱尝了人间的冷暖,更懂得了感恩的真谛,所以她想方設法回报党和社会,于是她把卖头发的120元钱捐给了四川地震灾区,把卖画的钱捐给了遭遇火灾的村庄。钱不论多少,都是一颗感恩的心在跳动的缩影和写照。” “有一种冷漠叫麻木,有一种力量叫关爱;有一种伤痛叫欲哭无泪,有一种毅力叫百折不挠。让我们行动起来加入到关爱残疾人事业的洪流中,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因为和谐社会的大厦需要爱心的基石来奠基!”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观点深刻厚重,富有洞察力。
评论宛如一滴水珠,折射出“残疾人勇攀高峰、自强不息、不靠救济、回报社会”的这一富有时代精神的新气象,达到了“见微知著、一目传神、惜墨如金、画龙点睛”的目的。既具“删繁就简三秋树”之魅力,又具“剖璞披沙飨君读”之文采,突出了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鉴于这篇署名评论的影响力和创新力,2010年5月,在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协办的2009年度全省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黑龙江新闻奖评选活动中,《启迪·感悟·力量》被专家评委评选为黑龙江新闻奖(评论)二等奖。
由此可见,只有文章善作截取,“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署名评论的内容才能显得更为具体、鲜明、精粹,从而突出了针对性,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把上述这篇署名评论的内容范围随意扩大,改写成《向陈俊花学习》,那就不是署名评论所能承担的重任了。
二、精心炼意是突出可读性的基础
精心炼意是相对于意多乱文而言的,署名评论篇幅简短,更讲求精心炼意,立意单一,如果双虹卧波,三峰并立,就破坏了署名评论的章法。所以,当署名评论的作者在面对千头万绪的犹如一个多棱镜的生活现象时,应善于条分缕析,剖析其多重含义,选择好自己的入题角度,抓住矛盾的症结,单刀直入,写深写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奢求署名评论成为“包治百病”的“万应良方”是不切实际的。
在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7月15日载文《扎龙乡哈拉乌苏村王老太家人鸟和谐共处——128个燕巢落户农家》称,王老太今年70多岁,三年前,王老太的儿子盖了二层楼房,一层是汽车修理部,二层供祖孙三辈居住。没想到,王老太家修建的这座二层楼房,因每日阳光充足,竟引来众多燕子在此筑巢,而且越聚越多。每年春天一到,燕子便“拖家带口”地飞回王老太家中的“爱巢”,一晃儿就是三年,燕巢的数目也从最初的一个发展到如今的128个。王老太家门前的三棵大树,如今成为燕子们的嬉戏之地,构建了人鸟和谐共处的温馨场景。读罢报道,笔者不禁拍手叫好,并生发感慨,第一稿评论洋洋洒洒、面面俱到地撰写了近2000字,领导在审阅后指出,这篇评论“题目定得大,论点铺得多;立意太高,漫无边际。”笔者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随即把评论篇幅压缩,修改后成为1200多字的《为“王妪堂前燕,飞入百姓家”叫好》的署名评论在《齐齐哈尔日报》发表。
评论中写道:“如果没有真诚之情,他们会给这数百只燕子留下128个安乐窝吗?由此可见,善待燕子、保护益鸟,需要‘心的召唤,需要‘诚的奉献。可是,相比之下,有的人在初春时竟支起了粘网,大肆捕杀麻雀等鸟类动物。也许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尝尝鲜,或者是换几个小钱。面对王家人对待燕子的真诚善举,想打鸟类主意的人,你还好意思出手吗?”
这篇评论从“说其好,好就好在王老太一家人对燕子的一片真诚之情令人感动”、“言其好,好就好在王老太一家人对动物的一颗热诚之心令人敬佩”、“道其好,好就好在王老太一家人对环保的一个赤诚之举令人赞赏”的角度入题,条分缕析、环环相扣,最后阐释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强音”的耐人寻味的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鲜明主题。
有鉴于此,立意单一,既是一般文章写作的基础要求,也是署名评论写作的特殊规律;它既可以使署名评论走出泛泛之谈、古板老道的误区,有的放矢,又可以避免写作中的抄袭和雷同,收到一石数鸟的效果。一言以蔽之,这种将“多棱镜”所折射出的散乱光束聚焦于一点的删繁就简、诠释主题的做法,使所论述的事理被凸显、突出和放大,启人深思。
三、语言简洁是突出指导性的关键
作者练出一副“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简洁文笔,是评论写作的基本功,尤其是署名评论,要在“尺幅”内展现世象人情,褒贬是非美丑,更不可张扬、铺陈,以空话、套话、废话敷衍。评不离宗,论不失据,言近旨远,词约意丰,构成了署名评论议事析理、简洁明快、犀利畅达的独特艺术风格。近年来,主流媒体积极倡导署名评论在语言锤炼方面“深加工”,着力引领评论写作创新。
《人民日报》2014年6月16日第一版刊载的一篇署名为“编者”的“今日谈”专栏《征稿启事》,堪称主流媒体倡导署名评论语言简洁、洗练的典范:“从1980年1月首次亮相人民日报,‘今日谈已经三十有四。34个春秋,这个位居一版的小小‘绿地,在编辑、作者、读者的精心耕耘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从中央领导、文化名人,到基层干部、工农学生,无数读者成为作者,為‘今日谈撰文写稿。多元群体、多样话题、多彩表达,使这块‘绿地始终拥有深厚的土壤,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已经起势,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更好以言论传递读者心声、用观点推动时代进步,立片言以居要,收千里于方寸,让这块‘绿地更好展现我们时代变革的风貌?人民日报评论部以更大诚意、敞开大门,向您征稿、邀您发言。为此特地精选4篇不同时代的‘今日谈佳作刊出,既是向经典致敬,也是为征稿鼓劲,更希望表达这样的意思:改革时代,‘今日更需你我发力,期待你们的精彩声音。”
全文300多字,可谓惜墨如金,画龙点睛似地阐释出“今日谈”征稿的初衷与主旨,点到即止,诱发评论作者的关注与参与,使读者在反复品味、领会这要言妙道的过程中由衷地感悟到简洁就是美的境界。
综上所述,在署名评论长风屡禁不止,被看成是新闻写作中的“老大难”的问题,以至于在每届各级新闻奖评选中都要对参评作品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的情况下,倡导简约和精炼,既是充分体现署名评论的特征、发挥署名评论的优势和特长的需要,也是对长风泛滥,“新闻消息通讯化,新闻通讯文学化”,认为“短无水平”、“短无分量”的偏见的一种挑战。署名评论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善于通过精巧的构思,突破论题小、篇幅短的局限,使作者“所立者小”,读者“所见者大”。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好是署名评论得以在新闻文体中备受读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语言简洁在署名评论突出指导性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 考 文 献〕
〔1〕〔2〕冯健.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K〕.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102-104.〔责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