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体会

2015-10-14 02:40陈润莲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0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满意度

陈润莲(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体会

陈润莲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目的 分析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心肌炎;护理干预;体会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心肌受限和心肌炎症病变。近年来,该病主要集中发生在青壮年、成年人中,且发病率不断增加,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1]。目前,治疗此病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临床上主要在治疗后,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干预,提高疗效。本研究选取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2例,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加强护理,提高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男33例,女28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5.24±3.36)岁;观察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6.14±3.46)岁。病程均2~8年。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病史70例;有心悸、心慌、疲惫、呼吸困难等症状5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

1.2.1 常规护理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及呼吸,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不良症状及时抢救。护士要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保证患者有充足睡眠,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功能尽快恢复。在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至少1个月,重症心肌炎患者需卧床休息≥3个月,直到心脏功能恢复正常,再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2]。

1.2.2 健康教育

护士需积极向新入院患者讲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知识,尽量使每个患者都可以理解。在该病急性期前3个月,主要保持身心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尽量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3个月~1年,可以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寒保暖,避免引起病毒性感冒[3]。训练患者或家属自行监测脉搏,出现心悸等症状,及时就医。

1.2.3 饮食护理

促进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取,主要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热量及便于消化的食物;日常生活多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油腻、生冷、辛辣食物的摄取;少吃多餐,指导患者多饮水。

1.2.4 心理护理

治疗过程中,患者因对该病了解甚少,会产生焦虑、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会使患者产生低落情绪、心理负担增加,影响疗效。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让家属和患者了解心肌炎预后知识,举成功治疗案例,使患者在治疗上有充分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护理满意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完全改善,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无效:患者病情无任何改善[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较为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疾病,在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多伴恶心、呕吐、疲惫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心悸、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甚至猝死等症状。

但是,如果临床诊断出现失误,病发时不能及时抢救或者治疗中护理方式不当,都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若能及时治疗和采用科学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

本研究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给予患者健康指导、饮食护理、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4%,护理满意度为96.72%。因此,综合护理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提高,从而促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疗效。该研究与既往研究取得类似的结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谢王芳,楼晓芳,诸纪华,等.体外膜肺氧合应用于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 427-430.

[2] 石秦东,李 昊,滕 琰,等.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4):1717-1719,1722.

[3] 廖玉华,汪朝晖,袁 璟,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分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2):81-82.

[4] 姜利杰,祝 雁.病毒性心肌炎73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2):225.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13.180.02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满意度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56例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