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

2015-10-14 02:40王安惠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河北保定071000
关键词:抗炎阿托心绞痛

王安惠(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河北 保定 071000)

观察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

王安惠
(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所有患者禁食一夜,第二天上午取适当静脉血行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服用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内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血脂、CRP各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血脂、CRP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例数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抗炎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无不良反应,为临床抗炎用药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冠心病;阿托伐他汀;抗炎作用

冠心病[1]在临床较为多见,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更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目前大多数临床学者认为冠心病是心脑血管发生的一种炎性反应,主要是由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与血管内细胞受到损害引起的炎症[2]。阿托伐他汀为人工合成的西药,临床主要用来降血脂,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在冠心病治疗中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选取我院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抗炎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冠心病在世界卫生组织中的诊断标准,且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试验组男87例,女32例,年龄46~66岁,平均年龄(55.32±3.52)岁;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稳定型心绞痛51例,高血压病史患者23例;对照组男86例,女32例,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4.68±1.6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稳定型心绞痛46例,高血压病史患者21例。两组患者的患病类型、年龄、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禁食一夜,第二天上午取适当静脉血行常规检查。检查方法如下:LDL-C、HDL-C、TG、TC均采用酶法检测;CRP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检测,应用药物主要有抗血栓类、纤溶、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禁止给予降脂类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51)口服,10 mg/次,1次/d,可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增加到最大剂量40 mg/次。连续服用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CRP等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CRP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LDL-C、TC、CRP、TG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HDL-C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CRP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脂、CRP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CRP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CRP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时间LDL-C(mmol/L)HDL-C(mmol/L)TG(mmol/L)TC(mmol/L)CRP(mg/L)试验组119治疗前4.47±0.541.15±0.363.13±0.726.49±0.8211.2±1.02治疗后2.76±0.57*#1.66±0.58*#1.79±0.58*#3.52±0.84*#10.01±0.38*#对照组118治疗前4.65±0.461.17±0.393.14±0.536.88±0.5411.08±0.97治疗后4.62±0.491.26±0.142.59±0.886.67±0.5410.07±1.04

2.2 并发症情况

治疗后,试验组出现心绞痛3例、心律失常4例,对照组心绞痛20例、心律失常7例、脑卒中12例、心绞痛10例,试验组并发症例数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为冠心病[3]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冠心病是心血管的一种炎性疾病,而阿托伐他汀不仅可降低血脂,还可调节体内免疫功能与抗炎作用。本次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4]可明显降低体内CRP水平,增加体内免疫细胞数量,而血清内CRP水平上升为冠心病患者炎症增加的标志物,因此阿托伐他汀具抗炎作用;且心绞痛[5]、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并发症例数也显著减少。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抗炎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无不良反应,为临床抗炎用药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1] 杨丽华,王建涛,马如意,等.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抗炎作用探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37(20): 155-156.

[2] 刘志民,李玉虎,江艳艳,等.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2013,98(20): 200-201.

[3] 高海军.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8(43):2000-2001.

[4] 李海苗,崔玲玲.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的抗炎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综述,2013,52(11):888-889.

[5] 潘国周,袁名园.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炎作用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37(40):544-545.

学术类期刊论文的质量要求

1.创新性 报道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中的原始性创新成果,包括提出新发现、新思路、新认识、新理论;或者修正、补充、否定已有理论;或者提出具有重要学术探讨价值的新问题;或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突破,或有较高学术价值,代表学科发展前沿、趋势和方向;或提出具有超前思维和重要科学依据的预测、预见和展望等。

2.科学性 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理论依据充分,方法先进,设计科学,数据准确,结果正确,结论可靠。实验研究设计符合随机、对照、重复三原则和统计学要求及其他各种有关规范、标准。临床科研设计符合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原则。在逐步实行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后,相关临床试验应经过注册。

3.导向性 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信息源的优势,为促进医学科研工作自主创新、加速医学成果诞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等发挥导向作者。

4.实用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当前与长远、与储备、学科发展与新学科增长点相结合;注重高新技术和基础性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R541.4

B

ISSN.2095-6681.2015.13.129.02

猜你喜欢
抗炎阿托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心绞痛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药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现状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