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5-10-14 02:40勾俊杰冯晓英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湖北十堰442000
关键词:夹脊耳穴颈椎病

陈 燕,勾俊杰,冯晓英(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陈 燕,勾俊杰,冯晓英
(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针灸门诊收治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法,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颈椎病;穴位埋线疗法;耳穴埋豆;针刺疗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是指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等病理改变导致颈部软组织、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颈椎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其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年龄有降低趋势。在治疗方面中医、西医均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严重者采用手术疗法。我科针灸门诊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与针刺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针灸门诊收治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颈型11例、神经根型30例、椎动脉型12例、脊髓型2例、交感神经型5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2.4岁,病程1个月~12年;对照组颈型10例、神经根型28例、椎动脉型12例、脊髓型2例、交感神经型8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6岁,病程2周~11年。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确诊。排除标准:颈椎有脱位、骨折、关节结核、椎管内占位、脑动脉硬化症、颅内肿瘤、耳源型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疾病所致的病变。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法。取穴:颈部夹脊、风池均取双侧,患者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使用一次性埋线针,用注射法将羊肠线(0-1号铬制羊肠线2 cm)埋入穴位内,风池穴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寸,颈部夹脊穴直刺1~1.2寸,局部捻转得气后,将线体埋入皮下肌肉层内,消毒针孔,外敷无菌敷贴固定。耳穴埋豆取穴:颈椎、颈、肩、神门,患者取坐位,医者左手固定常规消毒后的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耳穴贴,对准穴位贴敷好,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按压3~5次/d,按压2~3 min/次,以加强疗效,两耳交替使用。

穴位埋线治疗1次后即予以耳穴埋豆1次,每15天为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法。取穴:颈部夹脊、风池,均取双侧,患者俯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根据患者体型胖瘦,取30~50 mm不锈钢毫针直刺入1~1.5寸,风池向鼻尖斜刺0.8~1.2寸,针刺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1次/d,留针30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共治疗3个疗程。

1.4 注意事项

①一般注意:2天内穴位埋线处不要沾水,以防感染;耳穴埋豆处保持干燥,以防敷贴脱落;②术后反应:由于羊肠线刺激穴位,在1~5天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患者反应较重,针眼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施术后少数患者局部温度升高,可持续3~7天;另一种则是异常反应,少数患者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在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给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在目前未发现对羊肠线有过敏反应的患者。③耳廓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患者有“得气”的感觉即可;敷贴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2]。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2 结 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 论

颈椎病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其病变主要在骨,病位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范围内,其病因病机无非是劳损或体虚;复感风寒湿邪而致颈部经络闭塞不通,气滞血瘀。治疗时应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主,风池穴具有清利头目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颈部夹督脉,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风池、夹脊穴均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3]。穴位埋线疗法是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以线代针,埋入穴位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同时羊肠线的刺激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并能改善血液循环,对机体无毒副作用。

耳与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学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4]。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耳也与脏腑的关系密切,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也是相关[5]。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耳穴埋豆选取颈、颈椎、肩,每日按压先发挥止痛作用缓解急性症状,再续以羊肠线的刺激效应,治疗维持时间长,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治愈疾病无巩固性,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疗法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椎病,具有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治疗时间短,治疗次数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稳定,安全,无毒副作用,经济实用等优点,深受患者欢迎。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穴位埋线疗法[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9.

[3] 柴一峰,蒋湘萍.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0-22.

[4] 靳慧云,王 蕊,董士霞.穴位埋线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50 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200.

[5] 井辉明,孙秀萍.穴位埋线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型小儿遗尿66例[J].陕西中医,2011,32(1):78-79.

R246

B

ISSN.2095-6681.2015.13.091.02

猜你喜欢
夹脊耳穴颈椎病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