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文
天然冰柜:说到南极,第一感觉是“冷”。南极气温极低,泼盆热水能瞬间成为冰粉。夏季时,饮料放在储藏室里面,拿的时候还是水,走了十步后水已经结成冰。
风能杀人:南极的冷不一定冻死人,但南极的风却能杀人。南极是地球上暴风雪最频繁、、凶猛的地方,被称为 “风暴王国”。 南极平均每年有300天风力达8级以上,最大风速可达每秒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烈风能轻而易举地抛起200多千克的大油桶,“扔”到几千米以外,掀翻停机场上的飞机更是举手之劳。南极风暴频繁与地形有关。南极大陆是中间地势高、四周地势低的陡坡地形。内陆高原空气遇冷收缩,沿陡坡向沿海急剧下滑,形成猛烈的“下降风”。
冰缝陷阱:除了狂风,南极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陷阱”。南极野外作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潜伏于冰面下的冰裂隙。南极大陆覆盖着厚度从几百米到数千米不等的巨大冰层,在重力作用下,冰盖不断运动开裂,形成深不见底的冰裂隙。这些星罗棋布的“死亡陷阱”隐藏在浮雪之下,表面与一般冰面无异,仅靠肉眼无法辨别,人一旦坠入冰缝,几乎没有生还可能。
紫外灼伤:风雪虽猛,总会停歇,最叫人难以忍受的是无处不在的毒日。半年极昼中,虽然阳光斜射比较弱,但也足以与低纬度地区的阳光匹敌。再加上南极上空臭氧层稀薄,紫外线格外强烈,即便涂了厚厚的防晒霜,裸露在外的皮肤不出十几分钟就会被灼伤。
空气加湿:虽然蕴含着地球上72%的淡水资源,但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所以空气异常干燥。
南极蓝冰:南极有一种独特的蓝冰。在普通环境下,水结冰后都会是透明的。但由于南极常年狂风大作,六角形雪花在风中飞舞碰撞,渐渐磨去棱角,变成水泥粉一样的积雪,掉落在冰面上形成风积雪。降雪一层覆盖一层,随着深度和压力的增加,新雪渐渐变成由细小雪晶粒组成的粒雪。到70~100米深时,雪晶体互相融合,雪晶体颗粒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气泡,变成白色的气泡冰,或称新冰,当埋藏深度超过1 200米时,巨大的压力使新冰中的气泡消失,气体分子进入冰晶格,细小的冰晶体迅速融合扩大成巨大的单晶(最大直径可达10厘米),最终形成蓝色的坚硬老冰,也叫做蓝冰。这些冰远看呈深蓝色,距离蓝冰越近,肉眼看到的颜色就越淡。这些蓝色的冰内溶解了大量空气,放在水里会发出劈啪的响声。
和平相处:在南极,有趣的就是跟这里的“土著住民”企鹅打交道。南极动物没有被伤害的恐惧记忆,对人类非常友好。被称为“企鹅岛”的阿德雷岛,是企鹅的家园。由于人迹罕至,那里的企鹅非常呆萌,即使你蹲在企鹅群里,它们也不会害怕,而且还会晃悠悠地走过来,把科考人员团团围住,然后在那里窃窃私语,好像在说“这是从哪里来的新邻居?”
安全大陆: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然而到目前为止,南极大陆却没有地震记录。这是什么缘故?科学家经长期研究认为,巨厚的冰层是南极大陆无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南极大陆冰雪覆盖面积达95%以上,冰层平均厚度为1 880米,最厚处达4 000米以上。由于巨厚冰层的压力,其底部几乎处于熔点状态。此外,由于冰层面积大、分量重,在垂直方向产生的压力分散和减弱了地壳的形变,使地震无从发生。所以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名副其实的“安全岛”。
南极“绿洲”:南极“绿洲”与草木葱郁的沙漠绿洲概念截然不同。南极“绿洲”是指南极地区一些未被冰雪覆盖、相对温暖的露岩水域。由于南极考察人员长年累月生活、工作在冰天雪地的白色世界,单调、乏味的环境使他们向往多彩世界,当他们发现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时,备感亲切,于是将这些地方称为南极洲的“白色沙漠绿洲”。南极“绿洲”约占南极洲面积5%,含有干谷、湖泊、火山和山峰,大多在南极大陆沿海。由于绿洲的位置都在火山活动区,所以科学家们认为,绿洲与火山有关,如麦克默多绿洲就在著名的埃里伯斯火山附近,火山喷发及伴生的地热活动,是形成绿洲的重要原因。绿洲的形成还与太阳辐射和岩石的颜色有关,南极半岛绿洲地处极圈外,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加上这里基本是赤褐色的火成岩区,是形成绿洲的最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