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纳
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将与全国同步奔向小康的四川藏区,近几年已经在产业发展上大作文章、做大文章。
8月28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议再次强调了产业对我省藏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对今后一个时期藏区产业发展做出明确部署,会议提出推动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旅游业实现更大发展,加快“飞地”工业园区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数字话发展
GDP:上半年,我省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94.75亿元。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53亿元,增长6.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76亿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2位。木里藏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11.6%。
旅游产业:上半年,我省藏区共接待游客1883.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9.39亿元。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接待游客392.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9亿元;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共接待游客147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59亿元;木里藏族自治县共接待游客1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10.15万元。
清洁能源产业:大渡河双江口、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通过核准,上半年分别完成投资1.5亿元、2.8亿元。康定长河坝水电站上半年完成投资19.6亿元。
园区建设:成都—阿坝工业园区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户。甘孜—眉山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完成投资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4%。
特色产业优势凸显
这样优异的成绩单要归结到藏区产业发展上来。四川是资源大省,而四川藏区又是全省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如何把资源变成产业,这是藏区产业突破的着力点。
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结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设午宴招待各国嘉宾,而“国宴”上的第一道菜便是来自我省甘孜州雅江的松茸。曾经隐藏“深闺”的“山珍”,如今受到青睐,归功于近几年甘孜州逐步打造的高原特色农业。不仅如此,甘孜还想尽办法,让这些特色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从国内走向国际。
以往,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少松茸在本地就被“消化”,近年来,雅江充分利用品牌效益,组织县内农牧产品龙头企业通过互联网和手机进行产品销售和展示。一些农副产品生产、经销大户纷纷开通网店、手机微店,开辟了藏区农牧产品营销新路子。
小小松茸成功走上世界舞台的背后,正是我省藏区认准自身优势,集中火力发展特色产业思路的成功。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木里县也找准了自己的优势。
翻开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图,滔滔雅砻江和雅砻江支流木里河、鸭嘴河,犹如一个“川”字,由北至南,穿境而过,形成了无与伦比的水能资源。
从2006年开始,木里县走上了10年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力求从“木头时代”转变到“水头时代”。全县采取两步走战略:从2006年至2011年,建成100万千瓦装机;2011年至2016年,水电装机达到300万千瓦以上。10年,木里县稳扎稳打,其转型成为水电工业大县的目标,即将实现。
目前,我省藏区将产业发展集中在旅游产业、能源产业、矿产业、农牧业、文化产业以及藏医药业这六大产业之上,随着这些产业发展的成型,藏区产业在全省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渐凸显。
产业带出“致富路”
产业发展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追究其深层次的变化,可以看到,产业的发展更带动了地区发展整体的合理化、规范化。
春季的阿坝壤塘县上壤塘乡,广阔无垠的草原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牛羊像撒落的珍珠在肥美的草原上悠闲地吃着冒出新芽的绿草,远处不时传来悠扬的牧歌,这幅现代农牧业的美丽画卷,让人心驰神往。
现代农牧业,改变了过去粗放型的方式,在推进草原畜牧业的同时也把生态保护纳入其中,这是现代农牧业的核心,退牧还草被纳入工作重点。
退牧还草,乍听之下,好像是畜牧也在减少,但是其实牧民的收入并未因此减少。还草后的壤塘县,将眼光集中在了提升牲畜品质之上,村民东机家就引进了个头大、肉质鲜美的牦牛新品种,他还到县上去参加了培训班,新品牦牛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在壤塘,草原生态保护做得好的藏民,还会获得一笔现金作为奖励。蒲西乡蒲西村村民索娜,在拿到500元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补贴后,高兴地说:“我家有1894亩草场,其中153亩是禁牧草场,每亩补助奖励6元钱。”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场,既保护了生态又富裕了群众。
这样的双赢,体现在我省藏区各种产业发展中,经过合理规划的产业发展,让这些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得到合理且可持续的发展,更让当地百姓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致富之路。(责编:雷怡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