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萍
摘要:范例教学模式中精选典型范例组成课题展开教学,通过范例性地阐明“个”、范例性地阐明“类”、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四个阶段的教学,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范例教学模式;地理教学;阶段
范例教学模式即依据范例教学论的主要思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及人由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选择个别各种基本知识和概念汇聚、融合于其中[1],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理解的典型案例来进行教学。
A.施腾策尔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教学过程四阶段理论,将范例教学模式实施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及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2]。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为例,对范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展开论述。
1.
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典型个案的选择应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选择和对教学对象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应具有范例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基本性和基础性两个原则。基本性是指应选择能体现地理学科中基本的知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基础性是指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现阶段的智力水平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会过难理解,具有基础性。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可选择如下案例教学:山谷和山坡上的两户人家做饭时,白天炊烟会顺着山坡往上飘,晚上炊烟流动的方向则是由山坡飘向谷底。该范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该案例蕴含了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山谷风,通过引导学生对此“个”案的学习与探究,学生从感官上先掌握了山谷风这一热力环流形式中空气是如何运动的及其原因,得到了关于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的初步认识。
2.
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
在使用范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个”案后,提供一系列的“类”案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所掌握的“个”的案例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将其迁移到“类”的案例中进行探讨,尝试着解决同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该知识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使同类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为整个系统知识学习的一部分。《热力环流》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运用第一阶段对“个”案的山谷风在不同时间的风向及其原因的理解,尝试着分析海陆风、城市风是怎么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并尝试画出其简单示意图。
3.
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从具体事物中归纳、形成抽象规律的过程。学生要在“个”案与“类”案的学习中掌握其所蕴含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后,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范例所体现出的知识、概念进行分类与归纳,由具体到抽象,找出其背后所隐藏的一般规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海陆风和城市风形成原因做出解答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对其所画的三种热力环流表现形式进行讨论,写出其形成过程并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4.
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
该阶段教学的重点由客观内容转向学生的精神世界,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致,它强调学生将所获得的规律性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使地理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方寸空间之内,还沟通了理论与实践,连接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使学生能自觉地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增强其实践能力。通过对《热力环流》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城市风的形成原理后,结合现实生活,能进一步认识到它所带来的问题,如在其影响下工业布局不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并且可针对这些问题从自身、他人及整个社会出发提出解决的办法。
综上,范例教学模式通过四个教学阶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家清主编.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2—133.
[2]顾明远,孟繁华.范例教学:举一隅以三隅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