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要: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因自主性强,深受孩子喜爱。本文根据大班孩子的身体发育特征、心理发展特征、社会性发展特征,从材料角度、幼儿动作发展角度和情境性主题角度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并根据孩子发展的需要创设自主创新的环境、有挑战性的环境、竞赛的环境、合作的环境、有选择的环境等,这种科学的设计满足了孩子多样化的需要。
关键词:研读;孩子;设计;体育区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户外体育活动,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健康,影响幼儿体育活动的成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活动形式,正是应用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实践工作中,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三幼儿院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及季节变化的特点,创设了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环境,积极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
一、研读大班孩子的特点
1
研读孩子的身体发育特征
大班幼儿已经养成了基本的生活习惯,活动能力明显提高。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大班孩子动作发展得很快,基本上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劳。大肌肉动作如走、跑、跳、钻爬、攀登等明显比中班进步,大班的幼儿一般能够把几个动作要素连贯性地统一成一个动作完成,也能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如跳绳、单杠等。所以,对于大班儿童,教师可以逐渐增加一些需要综合技能的较为复杂的游戏活动。
2
研读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
5~6岁幼儿的神经系统比5岁前的幼儿成熟许多,故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等。所以,规则性游戏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是适宜的。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完成一些挑战性的任务。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并能够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冲动性相对减少,自觉性相对增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减少控制,适当放手,为孩子创造一些孩子自主活动、自我创造的环境。
3
研读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特征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活动,而且还注意同伴的活动。如果有共同的兴趣或目标,幼儿相互之间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协作等。他们还会主动地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问题等。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集体的利益,开始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故合作性游戏、竞赛性游戏都是孩子们所需的。
二、从三个维度考虑区域设置
1
从材料角度进行区域设置
将同一类材料划分在一个区域内,根据器械特点命名为车类区、球类区、感觉统合区、拓展区;根据自然资源的类别命名为玩水区、玩沙区等。在创设这类区域时,教师尽可能地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材料,如在球类区有各种各样的球,车类区内有脚踏的、手推的、拖拉的车等,丰富多样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激情,给幼儿更大的选择余地。
2
从幼儿动作发展目标的角度进行区域设置
以某一方面的动作为主划分在一个活动区,并根根据基本动作命名,如:跑跳区、平衡区、攀爬区、投掷区。在创设这类活动区时,教师要考虑幼儿动作发展的均衡性,既有右手的活动,又有左手的锻炼;既有上肢的活动,也有下肢的锻炼;既有四肢的活动,也有躯干的锻炼,既有技巧性的活动,也有力量型的锻炼。
3
从情境性主题的角度进行区域的设置
利用幼儿对浓厚的运动气氛和充满趣味的情境感兴趣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背景、情节和角色并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活力,应考虑来源于孩子生活中的问题,如:有跨越时空的主题:幼儿一会儿可以在上海,一会儿又可能飞到北京;有通过电视、电影获得信息的主题。主题内容与各运动区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如“解放军训练大营”的主题中,将孩子们最喜欢的各类兵团游戏项目设置到各区当中,有锻炼从高处跳下动作的“跳伞兵团训练营”,有身体对抗的“步兵团训练营”等,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去完成角色要求,以达到练习动作的目的。
三、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区域环境和提供材料
1
提供幼儿自主创新的环境
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完成自主创新的任务。而每一样器具都有自身的功能和特点,教师引导幼儿在熟练掌握各种玩法的基础上,挖掘新的玩法,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多物多玩”。如:玩滑板时,幼儿可俯冲滑梯,也可坐着滑下来,根据自己的创意玩。
2
提供有挑战性的器材
完成任务已经不能满足大班幼儿心理上的需要,他们渴望挑战性强、富有冒险性的游戏,在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提供一些比较有难度的、能充分满足幼儿需要的器具,如:高空索道,空中悬吊,绳索桥等,孩子们在垫子和老师的保护下,尝试挑战难度。
3
创设竞赛性的游戏场景
大班幼儿喜欢追逐性、竞赛性、运动量较大的活动感兴趣,根据此特点,教师可创设一些比赛的环节,如跳羊角球,可利用两两竞赛的方式进行。
4
提供合作性的环境材料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能初步尝试和他人合作,教师可提供种类较多、数量适中的器具,鼓励幼儿自由结伴。
5
提供选择性的环境材料
大班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所以教师应更多创设有选择性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教师根据运动能力不同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易程度的、多层次的运动环境,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并且创设不同的情境,满足不同层次的孩子的需要,让他们在探索中进行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例如:在平衡练习中,教师可使用各种平衡材料(S平衡木、平衡台、长条的凳子等)创设几条不同的路,鼓励幼儿选择性去尝试,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收获满足和成功。
6
提供组合式的器材
单一的活动环境无法满足大班年龄段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器械结合,提高活动的难度,保持幼儿的兴趣。如:拍球对幼儿没有挑战,应增加平衡台的组合,站在有高度物体上拍球,从而增加难度。
在以孩子为本的户外体育区域的活动中,孩子的体魄得到了锻炼,孩子的心灵得到了温暖,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孩子生命的价值得到了激活!
参考文献:
[1]华燕,高峻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尝试与创新[J]教育导刊,1999(02).
[2]秦旭芳教师教育行为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