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
科普文阅读是中学英语阅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部分,在任何一个版本的现行初高中英语教材中,科普文都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每年的英语中考、高考试卷里也都少不了科普文的踪影,《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把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列为高中英语阅读目标。可见科普文阅读是中学英语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一、现状与特点
科普文通常阐述某一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具有独特的文体风格和篇章模式。初中阶段的科普文鉴于学生水平,使用相对简单的词汇和句型,而高中阶段则使用较复杂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内容。但不论哪个阶段,科普文都有科学事实表达充分而人文思想传递不足的缺憾。这就容易降低学生对科普文的兴趣,加上某些专业词汇以及内容理解和输出表达上的障碍,使得科普文教学难度骤增。另外,目前大部分教师的科普文教学还停留在重点字词及长难句的理解上,对人文思想的挖掘和领会几乎没有。这种传统模式显然无法引领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从现行的初高中教科书的教学资源里寻找解决方法,提出兼顾初高衔接和思维训练的科普文阅读教学模式。因为只要仔细研读教材,便不难发现初高中的科普文话题有许多重叠,比如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2Topic2和Topic3的话题是有关地球现状及改善建议的文章,而高一英语模块三Unit4Reading部分则是地球生命发展以及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文章。如果能够利用已学的初中知识作为新知识学习的铺垫,不仅能让学生自然轻松进入本话题的学习,还能提供丰富的语料以供语言输出之需,有效提升学生对科普文的兴趣,提高科普文阅读效率。
二、教学思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要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基础上,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借助初高中衔接提升思维的科普文阅读教学模式正是符合课标要求的新模式,它提倡积极自主的阅读,以旧知识带新知识,训练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本教学模式由激活知识、加工信息、深挖内涵、综合应用四个步骤组成,以初中学过的旧知识为起点,自然过渡到新知识,通过激活、拓展、升华,从理解科普内容上升到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最终流畅自然地完成由输入到输出的语言学习过程。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4“Astronomy:thescienceofthestars”中的第一篇阅读文“Howlifebeganontheearth”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教材提供的科普文章,借助初高衔接手段,达到训练思维、提升人文素养的目标。
三、教学步骤
“Howlifebeganontheearth”是有关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及两者关系的文章。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水的出现和生命的出现。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地球生命进化的历程,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地球现状的担忧,以及体会保护地球的紧迫感和必要性,然后表达观点。本课充分利用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2的Topic2和Topic3中学过的有关地球现状和改进建议的相关知识,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引导学生轻松高效地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技巧。
(1)激活知识。激活知识阶段是导入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首先借助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2Topic2SectionC的第一句有关地球年代的叙述,课堂伊始,就让学生回答“Howoldistheearth?”这个问题,由此引出话题,并及时通过PPT呈现九年级课本那页的内容进行提示,激活学生原有的记忆,自然切入话题。然后,通过分享有关生命起源的不同说法,如进化论、上帝造人说等观点,为学习新文章做准备。最后,再通过标题导读、插图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以上环节为学习新文章做好充分的知识铺垫,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2)加工信息。加工信息阶段是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目标一是扫清语言方面的理解障碍,解释文章中出现的个别难理解的字、词、句;二是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意,理清结构。此阶段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简化内容,梳理线索,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分类、概括等基本思维能力,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
学生先通过跳读找到各段主题句,并据此将文章分为两部分,即从水的出现到生命出现两个阶段,了解文章结构。然后寻读,利用思维导图简化信息,勾勒生命发展流程,即海洋动物—两栖动物—陆地动物—人类的发展过程,帮助理解文本。再通过寻找组织文章线索的关联词和关键动词,完成对科普文语言形式特点和文体风格的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复述和巩固做好充分准备。最后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互动方式,根据思维导图,运用关联词和关键动词,顺理成章地完成复述,也完成了对这篇科普文内容的整体理解的思维过程。
(3)深挖内涵。这个阶段是科普文阅读过程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交汇点,也是思维训练的高级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充分领悟归纳、推理、判断、批评等高级思维手段。学生借此总结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人文思考。因此在本阶段让学生重读涉及人文思考的文章结尾部分,回答以下问题:①Whatstherelationshipbetweenlifeandtheearth?②Whatsthewritersattitude?Andwhy?③Whatsthepresentsituationoftheearth?④Whatcanyoudotosavetheearth?
在提问第三个问题时,授课教师及时在PPT上呈现仁爱版初中九年级上Unit2Topic2和Topic3的关于地球现状(如森林减少、尾气污染以及改善的建议等内容)的提示,既帮助学生迅速积累本话题有用的语料和素材,又在课本内容之余产生了有效丰富的语言输入,激活、巩固、拓展了该话题所有知识,为下阶段的语言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通过对初中知识的有效回顾和利用,再结合本课新知识,学生对这几道问题的解答自然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学会关注地球与生命的关系,正确地思考和判断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形成自己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意识。
(4)综合应用。本阶段学生应用所有新旧知识,组织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力图实现增强人文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综合素养,最终全面完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在这节课的最后环节,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综合所学,表达出自己有关地球和生命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保护地球的建议。有了前阶段的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这个阶段的语言输出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这一系列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过程也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总之,本课的激活知识、加工信息、深挖内涵、综合应用这四个步骤是一个有机整体。激活知识是通过分享和预测,激活旧知识,启动思维;加工信息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信息加工,感悟思维,形成理解;深挖内涵是对文本内在含义的挖掘,发展高级思维,构筑人文意识;综合应用则是通过小组活动语言输出,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渗透。这种兼顾初高衔接和思维训练的科普文阅读教学模式由于借助初高衔接,调动旧知识,非常利于促进新知识的接收;而且正因为有这些丰富的语料和知识准备,这样的课堂就更容易开启学生的思维通道,让他们学以致用,顺利表达。因此,这种科普文教学新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轻松完成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最终顺利闯过科普文阅读的难关。
参考文献:
[1]张志琼.浅议高中英语科普语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0).
[2]林炳盛高中英语科普类文章之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