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由纪夫:“外星人”的日本外交

2015-10-12 08:55唐奇芳
世界知识 2015年19期
关键词:鸠山靖国神社慰安妇

唐奇芳

2015年8月13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前左)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2015东亚和平国际会议”,宣读《东亚和平宣言》。

2015年8月12日,为参加“2015东亚和平国际会议”而访韩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参观有“抗日象征”之称的首尔西大门刑务所博物馆时,在烈士墓碑前双膝下跪,对日本在韩国的殖民侵略历史表示谢罪。这与两天之后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战后70周年谈话中对历史问题的遮遮掩掩、缺乏诚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日本政治和政客保守化乃至右倾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鸠山由纪夫似乎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

实际上,这种特立独行正是鸠山由纪夫一贯的政治风格。由于其言谈大胆,行事与日本国会其他政治家或政客截然不同,鸠山被评价为“超出常人理解范围的不可思议的人”。日本媒体干脆将其称为永田町(日本国会所在地)的“外星人”。

鸠山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一直比较进步

鸠山由纪夫在首尔的下跪谢罪多少令人感到些震撼,但并不十分出人意料,因为他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向来都坚持较为进步的立场。

2002年鸠山访华,在谈及历史问题时表示:“日本应该严肃对待侵略战争历史,认真反省,不能再度给周边国家带来伤害。”基于这种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进步立场,鸠山由纪夫针对二战历史的各个主要问题都表达了明确而坚定的态度。

对于靖国神社问题,鸠山认为作为首相或阁僚绝对不应、也不能进行参拜。他对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屡次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一贯持批评的态度。2006年8月15日,小泉又一次在日本投降日这一敏感时间点参拜靖国神社。对此,鸠山指责说:“首相的行为践踏了战争受害者的心灵,有损日本的国家利益。”在当选首相前夕,他专门撰文强调,由于(靖国神社)“供奉着甲级战犯”,所以“不希望首相和阁僚前往参拜”。同时,鸠山在当选前会晤时任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时明确表态,自己上台后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他不仅多次表明不参拜靖国神社,还要求所有内阁成员自律。此外,鸠山还主张通过建立世界通行的国立追悼设施来解决靖国神社问题。

对于日本的战争犯罪问题,鸠山多次带头提出设立调查日本战争罪名机构的议案。1999年8月10日,鸠山与日本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议员一起,首次向国会提出“永久和平调查局设立法案”。尽管该法案未在日本国会获得通过,并且屡提屡败,但鸠山等人毫不放弃,仍然继续向国会提出同一法案,要求重新审议。这一法案要求在国会图书馆设立永久和平调查局,调查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期间因日本的侵略战争引起的被害情况,包括对日本人和外国人的征用、慰安妇、开发生物化学武器等所有的日本战争犯罪事实。为推动该法案通过,鸠山还作为倡导人设立了“以实现真相查清法为目标的议员联盟”。

对于慰安妇问题,鸠山主张予以积极解决。早在1998年,当时担任民主党干事长的鸠山便亲自接见韩国慰安妇受害者,表示将为解决该问题积极努力。2002年5月,民主党、社会民主党、日本共产党等在野党联合举行有关慰安妇问题的集会,鸠山在会上大力呼吁通过立法对被日军强征的慰安妇进行赔偿,并恢复其名誉。

对于教科书问题,鸠山向来直言不讳地进行批评。2001年访问韩国期间,鸠山严厉指责日本扶桑社发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充满“狭隘民族主义”,认为日本各地教育委员会不应该采用这样的教科书。他还曾经强调说,日本没有向青少年准确地传达过去的侵略历史,日本人失去了面对历史的勇气。鸠山认为,年轻一代的思想正在变化,日本必须调整自己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努力与亚洲各国人民拥有共同的历史认识。

图而未成的外交改革

鸠山由纪夫在历史问题上的鲜明观点只是他的“外星人”思维在日本外交政策上的一个集中体现。在整体上,鸠山的主张与战后日本自民党严重依赖美国和美日同盟的外交政策有较为明显的不同,他力图对日本的外交进行改革。

总的来说,鸠山的外交政策有两大要点。一是重视与东亚邻国的关系,主张建立东亚共同体。尽管自民党的小泉等人也提出过相同的概念,但鸠山强调他的“东亚共同体”是基于“友爱”理念提出的一个国家目标,是要借此提倡和推行“友爱外交”,尊重与日本具有不同价值观的国家的立场,并与之共同繁荣。而在日本的周边国家中,所谓“具有不同价值观的国家”不外乎中国、朝鲜和越南等国。在鸠山看来,东亚才是日本的最终归属,因此日本外交首要重视的自然应该是与东亚各国的关系。根据日本外务省2009年10月发表的《日本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谈判——现状与课题》报告,鸠山上台后对“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实际上是一个同心圆:核心是“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即“10+3”;中间是“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EA)”,即“10+6”;最外围是“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覆盖所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

二是对美实行等距离外交。鸠山在竞选过程中曾经反复强调,日本应该改变战后以来自民党政权“恭顺的”对美外交姿态,采取更为独立的外交政策。在2009年夺取政权的众议院选举中,他领导下的民主党把“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纳入“政权公约”,强调《美日地位协定》的修改和驻日美军的重新整编。就任伊始,鸠山2009年9月在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在当地发表了一篇文章,直言“日本被美国主导的市场原理主义翻弄,失去了人的尊严”,“应制止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过激行为”。一些美国人对此大感惊诧,认为鸠山在“反美”。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当选后,鸠山在多个场合都声称民主党也将日美同盟视为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石”。可见,鸠山并非要完全摆脱美日同盟,而是要争取建立“紧密而对等的美日同盟关系”。

因此,鸠山的外交政策并非寻求让日本外交进行180度的“大革命”,实现所谓“脱美入亚”,而是进行幅度较大的外交改革,打破自民党政府的对美追随外交,谋求建立“对等”的美日同盟关系,而方式就是加强与东亚邻国、尤其是中国的关系。鸠山及民主党在其“政权公约”中明确提出“中国是日本极为重要的邻国”,“日本应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友好协作”,并将“继续努力构建两国领导人的信赖关系”。

这种大幅改革日本传统外交路线、争取与美国“对等”的尝试,必然会引起美国的警觉与反制,尤其是在奥巴马政府正在绸缪“重返亚太”、加强对美日同盟倚重的节点上。普天间基地问题集中爆发后,在位不到九个月的鸠山辞去首相职务。

但是,辞职后的鸠山由纪夫依然坚持自己的外交理念,并且继续予以实践、发展和完善。他多次访问中韩等国,参访战争纪念场馆,强调日本应该对侵略历史反省和道歉,并且严厉批判安倍政府推动安保法案和渲染“中国威胁论”的行为。此外,他还成立了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继续为推动东亚合作努力。

相似背景的首相,走着不同的道路

鸠山由纪夫在政治和外交理念上如此特立独行,但他的背景却是最典型的日本政治世家,而且是罕见的“政四代”,祖父鸠山一郎是日本战后最重要的首相之一。这样的出身,和目前“叱咤政坛无敌手”的安倍何其相似!

然而,无论在政治理念还是政治命运上,鸠山由纪夫和安倍晋三都截然不同。在政治理念上,鸠山对安倍所推崇的“价值观外交”嗤之以鼻,指出“所谓外交,是指价值观各异的国家如何共存共荣,在独立的同时共生”。在政治命运上,鸠山成了新世纪任期最短的日本首相;安倍则不但创造了首相辞职后再次当选的“奇迹”,而且有可能任期长度直追甚至超过小泉(在任五年零五个月)。

两人差异的本源之一是他们的另一大相似性,即对各自祖父的景仰和继承。鸠山的“友爱”思想来自祖父鸠山一郎,后者执政时就曾反对吉田茂内阁“对美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建交,主张与中国改善关系。而安倍对修宪的执念则和外祖父岸信介如出一辙。

历史与现实,政治与政治家,常常会充满奇妙的巧合与重合。鸠山由纪夫与安倍晋三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日本外交两条道路的缩影。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期望这个国家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鸠山靖国神社慰安妇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韩慰安妇拒绝日本“治愈金”
台湾慰安妇纪录片《芦苇之歌》赴日首映反响热烈等6则
麻生暗示不参拜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