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溶血性疾病与青年人胆囊结石的关系

2015-10-12 07:33李亚丽
护理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溶血性游离胆红素

王 琦,李亚丽,张 悦

慢性溶血性疾病与青年人胆囊结石的关系

王 琦,李亚丽,张 悦

胆石症在世界上仍然是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人们年龄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成年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0%,中年妇女甚至高达15%[1]。胆石形成因素复杂,近年来研究表明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是胆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国外文献报道,慢性溶血性疾病,是形成胆囊结石的重要诱因。胆红素代谢紊乱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以游离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及以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其中,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与转化功能障碍和慢性溶血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胆红素代谢紊乱原因,是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的最主要原因,与胆色素结石形成密切相关。各种慢性溶血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长期服用避孕药、肠外营养和心脏瓣膜置换术、肝硬化等)可引起肝脏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游离胆红素和单结合胆红素被排泌到胆汁中,结果使之在胆汁中呈现过饱和,进而导致胆色素结石形成。慢性溶血性疾病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在源头上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因此可致胆囊结石发生,约20%胆囊结石形成与慢性溶血性疾病有关[2],其中地中海贫血病人的胆囊结石发生率可高达43%[3]。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溶血性疾病与我国青年人胆囊结石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B超证实存在胆囊结石的深圳市病人共48例为胆石组,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8岁~30岁,平均年龄25.2岁,体重指数(BMI)18 kg/m2~25 kg/m2,平均为22.62 kg/m2,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者15例,无症状性胆囊结石30例,有5例存在胆囊结石家族史;同时随机选取经B超证实无胆囊结石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18岁~30岁,平均年龄24.8岁,BMI为17 kg/m2~24 kg/m2,平均为21.78 kg/m2,其中有 2 例存在胆囊结石家族史。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高血压病、糖尿病、溶血性疾病、肝脏相关疾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全身营养不良、雌激素替代治疗、回肠切除等疾病史,女性均无妊娠史。所入选者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结石组于入院次晨、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早晨采集空腹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测,了解有无贫血及其血生化情况。贫血阳性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20 g/L,女性血红蛋白<110 g/L。所有入选者行溶血性贫血筛查试验:抽取受检血清0.02 mL置于测定管内,血红蛋白标准液0.02 mL置于标准管内。溶血性贫血筛查阳性标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高于40 mg/L为阳性[4]。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贫血患病情况比较 结石组中有4例患有轻度贫血(男2例,女2例),其中贫血者进一步检查显示1例患有地中海贫血;对照组中有3例存在轻度贫血(男1例,女2例);经四格表资料的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患贫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贫血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 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呈正态分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间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同性别间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s) g/L

表2 两组同性别间的血红蛋白浓度比较(±s) g/L

组别 男性 女性例数 血红蛋白 例数 血红蛋白结石组 22 135.5±9.4 26 124.8±8.9对照组 22 136.1±8.8 23 126.3±9.3 t值 -0.314 -0.726 P 0.752 0.429

2.3 两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比较 两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数据呈正态分布,经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分析,两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34),且同性别间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同性别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比较(±s) mg/L

表3 两组同性别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比较(±s) mg/L

组别 男性 女性例数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例数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石组 22 56.76±18.91 26 60.26±15.62对照组 22 33.42±14.53 23 35.41±16.74 t值 2.576 2.382 P 0.016 0.028

2.4 两组溶血性贫血筛查阳性率比较 结石组中游离血红蛋白检查阳性结果28例,阳性率达58.33%;对照组中游离血红蛋白检查阳性结果10例,阳性率22.22%。经χ2检验,结石组溶血性贫血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溶贫筛查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溶血性疾病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加,在源头上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因此可致胆囊结石发生,据报道约20%胆囊结石形成与慢性溶血性贫血有关[2],其中地中海贫血病人的胆囊结石发生率可高达43%[3],各家报道的发病率不一,这应该同各组病例的年龄差异有关。Suell等[5]报道镰状细胞贫血患儿在10岁以下有15%并发胆囊结石,10岁~14岁有22%并发胆囊结石,15岁~22岁有30%并发胆囊结石。既往研究通过对结石组和对照组病例行溶血性贫血筛查试验结果表明,胆囊结石病人中溶血性贫血筛查阳性率达44.44%(2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0%(8/43),可见慢性溶血性疾病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关系密切[6]。其中,胆囊黑色素结石多认为同慢性溶血性疾病更为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推断此类结石成因不仅仅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导致,还应该同溶血性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胆囊黑色素结石占胆囊结石比例较低,据统计不超过5%,此类结石形成原因尚未完全明了。Seixas等[7]最新研究发现,镰状细胞贫血所致的胆囊黑色素结石形成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直接相关。黑色素结石由聚合胆红素钙、碳酸钙和磷酸钙组成,通过与黏蛋白、糖蛋白形成聚合物。当钙与未结合胆红素的离子积超过溶度积时,二者在胆泥中缓慢聚合,胆红素钙便发生沉淀。

综上所述,青年人患各种慢性溶血性疾病可引起肝脏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游离胆红素和单结合胆红素在胆汁中呈现过饱和,进而促进胆色素结石形成。

[1] 谭宜将,刘衍民.胆囊结石发病原因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7):602-606.

[2] Holcomb GW Jr,Holcomb GW.Cholelithiasis in infants,children,and adolescents[J].Pediatr Rev,1990,11(9):268-274.

[3] Au WY1,Cheung WC,Hu WH,et al.Hyper-bilirubinemia and cholelithiasi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emoglobin H disease[J].Ann Hematol,2005,84(10):671-67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61.

[5] Suell MN,Horton TI,Disi Iop MK,et al.Outcomes for children with gallbladder abnormalities and sickle cell disease[J].J Pediatr,2004,145(5):617-621.

[6] 熊刚,张悦,余小舫,等.青少年胆囊结石患者游离血红蛋白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2,12(6):428-429.

[7] Seixas MO,Rocha LC,Carvalho MB,et al.Levels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among children with steady-state sickle cell disease[J].Lipids Health Dis,2010,27(9):91-93.

(本文编辑 孙玉梅)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hemolytic disease and adolescents with gallstone

Wang Qi,Li Yali,Zhang Yue(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of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dong 518020 China)

[目的]探讨青年人慢性溶血性疾病与胆囊结石成因的关系,为研究胆囊结石的成因提供新的依据,以及为进一步研究防治胆囊结石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收集青年人胆囊结石病人48例为结石组,无胆囊结石的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抽外周血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比较两组病例的游离血红蛋白结果。[结果]胆囊结石组病人游离血红蛋白检查结果阳性28例,阳性率达58.33%,对照组10例,阳性率22.22%。[结论]慢性溶血性疾病与青年人胆囊结石的关系密切。

青年人;胆囊结石;溶血性疾病,慢性

R473.6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5.04.033

1009-6493(2015)02A-0483-02

深圳市科技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202110。

王琦,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李亚丽、张悦单位: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

2014-07-10;

2015-01-09)

猜你喜欢
溶血性游离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