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佟京昊 张 媛
民营企业参与航空航天领域建设的四个模式
□ 佟京昊张媛
成本、资金、技术、集成能力间接反映了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进步趋势和发展规律,可以被视作四个紧密联系又互有交叉的发展阶段
作为工业技术最尖端的产品领域,航空航天装备研制有生产批量小、前沿技术多、产品集成度高、配套体系复杂、技术工艺先进、国际合作壁垒高等自身特点。从事航空航天装备科研生产配套,对参与的民营企业工艺技术能力要求最高,但是航空航天装备小批量、高价值的特点也能为掌握核心能力的民营企业带来良好的回报。
结合目前民营企业参与航空航天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可以总结出民营企业参与航空航天装备研制的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可以被视作民营企业进入航空航天装备配套行业的四条途径,分别对应民营企业具备的四种优势,同时也反映出民营企业参与航空航天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参与深度。
成本优势以及伴随成本优势的效率优势是我国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目前民营企业从事军工配套项目最基础和最广泛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每个航空航天主机企业周围都聚集了一批专门从事机械加工等低端配套为主的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很多并未取得武器生产许可证,只能从事模具加工等低端配套。部分具备规模的企业可以提供通用性比较强的货架产品,其中部分佼佼者通过取得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等认证,可以接受军工企业的对外协作委托,进行有针对性的配套工作。但是民营企业这种参与国防项目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大型军工企业的溢出业务,不但很难提升配套层次,而且业务量缺乏保障。
由于我国型号发展体制等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航空航天企业在需要更新设备实现工艺提升等方面比较依赖国家技改方面的投资,这就给一些在资本筹集效率方面具有优势的大型民营企业深度介入国防科技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部分列入武器装备配套名录的企业利用民营企业在资本筹集效率和运用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工艺设备,领先国有军工企业实现工艺能力提升,不但可以迅速介入军工项目配套任务,而且由于其弥补了国内工艺领域的空白,大大降低了国家管理部门用于该领域的投入,可以同时巩固配套领域地位,并优先发展先进工艺技术,逐步形成在工艺能力方面的核心优势。这方面的佼佼者有明日宇航工业股份公司,该公司在建设什邡生产基地短短两年期间,投资过十亿,迅速在机加能力方面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由于航空航天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特别是我国在材料等基础工业领域一直对高技术发展重视不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有一定差距,部分民营企业可以在一些专项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获得国内技术领先地位,从而得以深度参与本领域国防项目工作。在我国型号牵引为主的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引领下,国家专业研究力量很难在所有基础科研领域同步推进,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自行投入弥补国家科研投入的缺项,成为我国国防科研有益的补充力量。目前,在江苏省丹阳市,形成了以丹阳市精密合金厂为代表的数十家涉军民营企业的产业聚集区。这些企业业务领域基本集中在特种材料和由材料衍生的特种工艺领域,技术来源基本是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并与企业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也有少量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得国外技术。但这些企业技术领域普遍比较单一,能实现规模效应和在技术领域能确立牢固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还比较少。
如果有民营企业得以成功收购在国际上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领域的航空航天企业,则可能掌握这个企业的国际配套渠道和服务链条,从而利用其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地位具备系统集成优势
如果有民营企业得以成功收购在国际上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的航空航天企业,则可能掌握这个企业的国际配套渠道和服务链条,从而利用其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地位具备系统集成优势。由于受国际大环境限制,我国军工企业很难获取这种能力。凭借这种集成优势以及利用控制国际配套链条所带来的系统集成能力优势,民营企业不但可以深入参与国防工业项目,而且可以独立承担具有一定系统集成要求的项目。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尚未正式出现,但曾有民营企业做过类似的尝试。
以上大体介绍了民营企业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参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主要模式,这些模式之间的区分并非泾渭分明。在国际工艺发展设备化的大环境下,通过投资更新设备可以成为企业取得工艺技术优势的捷径。同样的,在科研技术领域取得优势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即使是最终集成优势模式能够在国内出现,也只有依靠相关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基础才能实现有效的收购和吸收,使集成优势得以发挥。另一方面,成本、资金、技术、集成能力也间接反映了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进步趋势和发展规律,可以被视作四个紧密联系又互有交叉的发展阶段。目前,除了有大量依托成本优势的小型企业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进行低端配套以外,已有部分民营企业能够依靠资金和技术优势较深入地参与到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当中,从发展阶段上介于资金与技术的过渡阶段,只有个别企业能完全取得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
(作者单位为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