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继泽
【摘 要】对于企业来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其经济活动的开展以及各项制度的制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能够确保企业以及集体利益,多年来国家以及企业管理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控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从大量的调查情况来看,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针对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共生与治理,进行几点分析研究。
【关键词】审计合谋;财务报告;舞弊
近些年来,市场上财务报告舞弊欺骗投资者的事件出现十分频繁,造成了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也给投资者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的共生共存,使得财务报告舞弊情况更加具有隐蔽性,更加容易使投资者上当,针对如此严重的事态,制定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以及危机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的内涵
所谓的财务报告舞弊指的就是企业管理当局蓄谋舞弊的行为,具体是通过虚增负债、资产以及费用或者收入等,从而欺骗投资人以及债权人,以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而审计合谋则是指注冊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之间建立一种不正当的关系,通过串通、合作,对公众以及审计委托进行欺骗,从中获利的一种经济现象。现实中观察到与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共存的审计失败行为时,审计合谋往往与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共生共存。
二、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共生的原因分析
1.行政干预
出现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一部分的政府对事务所的职业行为的干预行为不正当,从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独立性。政府行政干预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当地政府或者是主管部门直接出面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直接施加压力,要求一部分内容不能够披露;直接签发无力兑现、也不会兑现的红头文件;指令相关单位或企业全力配合被审计单位,合谋串通。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审计被动合谋,首先是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然后是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在进行注册会计师聘用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是由股东大会进行决议之后才能够聘用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股东大会往往无法全面行使权利,注册会计师的聘任与解聘等权利实际上都是由大股东以及一些内部控制人员的手中,而审计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本无法施展职能,同时想要保障工作的独立性也是非常困难的。
三、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共生的防范措施及政策建议
1.从企业管理当局角度进行治理
(1)明确企业会计与审计的本质
首先会计的本质是核算与监督,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与运营,而审计的本质则是监督,工作的重点在于维护企业经济活动的可靠性、合法性,并为企业争取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想多复杂一些,包括资源的分配、人事调配等。在明确了两者区别之后再看联系,会计与审计都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也就是都是助力企业的行为,只不过会计监督主要是反映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中,而审计监督则是建立在会计活动的基础上,对会计的再次监督,是弥补会计工作的不足,是对企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保障。
(2)改进公司管理者激励方式
公司越关注短期利益,则其造假收益将越大。若改进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方式,让他们更加注重远期利益,则其造假的动机将减少。即对经营管理者的考核和奖励指标不仅是从当期会计信息来衡量,还应结合期权、股份等,使经营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相一致。最好要确定合理的任期,可以连任,重视对经营管理者的非物质的鼓励和待遇。从根本上杜绝经营管理者的会计舞弊动机。
(3)提高会计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企业会计与审计融合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助力,审计与会计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不可放过,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承担者,因此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首先,企业需要普及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以及审计人员中间开展财经法律、规章制度以及遵纪守法的培训活动,明确工作职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不做假账以及虚假审计报告,以身作则,促进会计与审计融合机制的构建。
2.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角度进行治理
改变现有审计付费方式,使会计师事务所更加注重长期利益。委托人费用需要直接交付会计师事务所的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可以改为将需要审计的公司费用预先交付相关的管理部门,之后在对审计进行检测,根据审计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可以交付给会计师事务所。这样既坚持了双向选择的原则,同时也保障费用的安全性。由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法认定审计报告的质量,应由监管部门先把关,再决定是否付费。
四、结束语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能够占据有利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和控制的问题有很多,会计,财务以及审计等方面的管理多年来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但是近些年来,外部环境的恶化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其中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的危害性极大,由于两者之间的不正当联系,导致投资者大量的财务损失,并且也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全面制定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类似问题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以及审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曾月明,宋新平,葛文雷.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识别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2007(22)
[2]庞阳.新形势下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3]王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4]郑惠尹.基于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