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岐人生的“长宽高”

2015-10-09 09:20李满春
共产党员·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锦州严三实党员干部

李满春

人的生命存在呈现不同特质的相互交织,自然生命,是人的肉体存在方式;社会生命,代表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影响力;精神生命,意味着人心灵建设的尺度和精神高地的位置。人从三个维度,拓展自然生命的长度、社会生命的宽度、精神生命的高度。

在锦州、沈阳人民的记忆中,在辽宁人民的记忆中,在共和国的历史记忆中,有一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他的名字叫张鸣岐。他的生命无法用长度衡量,但生命的宽度和高度证明,他是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一座不朽丰碑。

1994年7月14日1时30分,张鸣岐的自然生命戛然而止,历史仿佛凝固在那一刻,历史的记忆敬仰那一刻。张鸣岐等人来到最易决口的尤山子村现场察看险情,正遇村东侧大坝决口,在齐胸深的水中跋涉时,洪水把他们冲散、淹没,8人被闻讯赶来的解放军官兵救了上来,但张鸣岐却被洪水无情地吞噬了。张鸣岐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仅立在“台上”,更镌刻在人民“心上”,在历史的光荣册上熠熠发光。正如诗人臧克家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造福地方,造福人民,比留政绩更重要的是留思路、留人才,是留下一种高贵的品格、高贵的精神。张鸣岐任锦州市委书记不到8个月的时间,他坚决履行省委交给他的“要尽快把锦州的经济搞上去,要尽快改变锦州的面貌,要尽快改善群众生活”的政治责任,以“解放思想、富民强市”大讨论为杠杆,“撬动”省委赋予他的任务。在党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决策的前夜,锦州的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张鸣岐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思路和举措,带领锦州人民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并提出以“造血”为主重振亏损企业……更重要的是,张鸣岐凝聚和留下了一种精神,穿越时代而绽放。

这种精神就是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就是在各种考验面前和关键时刻能立得住、担得起、冲得上。他的“座右铭”就是“不尽快改变锦州的面貌,就对不起锦州人民”;他带领党员干部,慰问了1179户困难职工家庭;他不要“面子”,让下岗职工蹬“神牛”有“里子”。他在11平方米的小屋中一直住了19年;他辞别沈阳市委政法委同事只用了10分钟时间,第二天就到新岗位就职;他到锦州工作2个多月,就处理了6名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件,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他对党员干部吃喝风、进营业性舞厅等都立下规矩。他自己是一座“三严三实”的精神坐标,他也着力用纪律和规矩“雕塑”党员干部的群像。

张鸣岐以身殉职后,受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委托,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打电话表示哀悼,对张鸣岐家属表示慰问。8月15日,中共辽宁省委作出决定,命名张鸣岐为“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同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张鸣岐“革命烈士”称号。如今,尤山子村屹立着群众自发修建的“鸣岐碑”,还有一条“鸣岐路”。张鸣岐刚殉职100天,故事片《张鸣岐》开拍,剧中主要情节本来发生在夏季,拍戏时已是气温接近0℃的深秋时节。第一次拍摄,重现抗洪救险情景的武警战士就病倒了7人。已年近60岁、扮演张鸣岐的演员陆今龙热血沸腾,“拍张书记,一定拍,还要拍好”。人民呼唤张鸣岐这样的干部,他靠什么像磁石般吸引人民群众,在群众心中地位这么高?不是他的职务,而是他的为民情怀和从政清廉。

“鸣岐路”悠长又悠长,这是一条人间正道。在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在扎实开展以“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促振兴”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作出批示,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张鸣岐学习,做“四有”好干部。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张鸣岐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黄流浊水,无损洁白之身;青天白云,永记清官忠魂。”这是1994年7月18日上午,滂沱大雨中,通往殡仪馆的十里长街两边,参加送别的工人、农民、市民、干部、教师等都见过的一幅挽幛。这就是张鸣岐的人生轨迹。他用实践诠释了什么是“三严三实”,什么是“四有”。他留给未来的精神财富是,不仅让辽宁的党员干部群众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推进新一轮全面振兴中更加“思岐”,而且着力“思齐”。

本栏编辑/高文生

猜你喜欢
锦州严三实党员干部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践行“三严三实”要把“修为”落到实处
践行“三严三实”要念好“六字经”
在“反躬自省”中践行“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的“三个讲清楚”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