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冠华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人们对综合防御,防震减灾的期望也更加迫切。该文以广东省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科普馆利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增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作用,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关键词:防震减灾 地震知识 防灾意识 体验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217-02
自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我国把每年的5月12日所在的这一周定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就是让我们不忘历史,牢记教训。为了能使人们更多了解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掌握基本的防灾自救方法,广东省地震科普馆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完善,注重与时俱进,在宣传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完善,如今已逐步成为集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及时效性于一体的地震科普知识普及场所;成为唤醒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防震减灾能力的前沿阵地;成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普馆的优势,抓住有利时机,强化地震科普知识宣传作用,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1 做好地震科普宣传的必要性及意义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之首,我国又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近年来地震频发,造成极大的灾害。
2008年发生在汶川8.0级地震,死亡近9万人[1];2010年4月青海玉树7.1级地震造成2046人遇难,失踪193人[2];2013年4月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共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踪[3];2015年4月25日发生在尼泊尔8.1级地震总遇难人数已达7276人,14362人受伤[4]。广东地处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大的地震,据记载,广东省两次7级地震均发生在南澳(1600年,1918年);近10年来,广东省就有5次因地震造成灾害: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死亡3人,伤600多人;1994年北部湾6.1级地震以及1995年北部湾6.2级地震,我省死亡1人,伤600多人;1997年三水4.4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00万元;2004年阳江4.9级地震,造成经济损失2300万元[2]。
数据能充分说明地震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多么大的灾难和痛苦。以前人们对地震现象缺乏了解认识,会恐惧地震的发生,对地震的避险知识更是所知寥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人们对综合防御,防震减灾的期望也更加迫切,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地震灾害的防御,逐步建立起各种应对地震灾害发生的有效机制,也更加注重对地震知识的科普宣传。通过科普宣传周活动,加深了民众对地震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民众防御灾害的自救能力,使防震减灾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
2 创新宣传方式,增加宣传效果
2.1 增强科普知识宣传的直观性
在科普知识的布局上由浅至深引入,在科普馆中观众首先看到的是全球构造地震带的彩色分布图展板,通过简单介绍让观众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哪六大板块组成及全球三大地震带的分布,详细介绍环太平洋板块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特点,以及在这两个地震带上发生的较大的地震;每个地震带都可以通过点击小显示屏上相应的位置,会在全球板块构造分布的地震带的相应位置有一条闪亮线,这样增加了观众的视觉感官效应,让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也激发了观众想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接下来通过地球的立体模型结构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加深对地球的认识;通过展板进一步介绍使观众了解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地震会引起哪些次生灾害,地震来临有哪些异常;再深一步介绍目前地震为何不能准确预报,地震预警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做好工程防御措施,以及地震来临如何采取自救互救等,逐步引导大家的关注兴趣,起到增强防灾意识的目的。
2.2 科普知识宣传要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
有些地震科普知识点比较抽象,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这些知识,目前在科普馆增加了数字科普馆展区,一个80寸触摸屏的界面,包括实体管漫游、互动游戏厅、图书架、影视厅和咨询台等,在实体管里有地震来了人在不同场景避难的选择,进入每个环节都有一个相关主题;另外还有地震知识问答选择题,点击进入可以进行地震知识问答,答对一定的数量题目的观众会得到一个小奖品,通过这种互动游戏模式,大大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加深了科普知识宣传的作用。
2.3 避险体验融入到地震虚拟仿真场景中
地震虚拟仿真场景逃生的训练,是在地震来临时人在不同场合的避险选择,当发生地震时,如果人在学校上课如何避险;人处在商场如何逃生;人处在剧院又是如何选择;发生地震时如果人在野外又面临泥石流,又是如何选择逃避等,每一个场景给出几个不同的位置选择数字,要求观众在规定几秒钟时间内站在所选的相应数字位置上,到时屏幕上会显示选择的对或错,并会讲解选择正确或错误的理由。观众通过此环节的亲身体验,了解面对灾难发生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通过这种互动,能大大激发观众参与的兴趣,特别是小朋友参与的热情最高,每次对做出正确选择的观众都给与小小的奖励,使大家对于科学避险的知识理解也更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的防灾意识。
2.4 防震减灾服务产品的演示与互动
通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可以对广州市部分城区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查询,对建筑物年代、结构类型、平面规划图、立面连续性和场地条件等诸要素的普查,并按一定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价。进一步介绍震级和烈度这种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民众关心的是自己居住的房屋或楼能抗击多大地震,受破坏的情况等,通过演示让观众自己操作,输入位置,立即查询到居住房屋类型的抗震性能,了解自己的房屋的安全性,激发观众的兴趣,观众看到这些内容成果的展示,更多的了解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对防震抗震更加有信心。
3 科普内容注重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
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虽然面向大众,但是来科普馆参观的民众文化层次不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有跟大区别,特别是大人和小朋友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大人更加需要对地震知识的理解,对内容看的比较认真仔细,喜欢问问题;而小朋友更喜欢直观性的东西,比如去虚拟仿真场景体验如何选择逃生,去多媒体放映厅观看有关地震科普的放映片;到试震互动区去感受地震波的强弱;开放日更多家长是利用休息日带小朋友来科普馆参观,他们和小朋友一起参与体验,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也增强了对地震科普知识的普及效果。
4 科普知识内容的普及性和重点性结合
地震知识的普及性宣传与重点性内容相结合,普及性知识主要介绍一些最基本的地震知识,如地震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工程抗震知识,有关地震工作的法律法规,各种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知识、灾害保险知识等,观众自己了解了感兴趣的地震知识,并能传播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提高群众识别谣言的能力,克服恐震心理,抑制谣言的发生和传播,使地震科普知识能够家喻户晓,整体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在普及宣传的基础上应有重点地加强宣传力度,还要注重突出当前减灾的主题,特别是结合当前尼泊尔地震对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影响,向民众讲明震情形势、发震背景,宣传政府的综合防御措施、及有关应急预案,使大家看到我国抵御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增强民众的信心及对灾害的正确认识。
5 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大宣传力度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地震知识的普及也会越发快速和广泛,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微博和微信的发布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的使更多的人得知消息,并尽可能来到科普馆参观、体验;家长和孩子先来参观感受,随即把信息和照片发布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了解,共同感受现场氛围,即时在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让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地震公众服务微信号,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观众离开科普馆前还可以免费领取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6 结语
利用科普馆开放周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途径之一,要想使人人都有防灾意识,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经常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参与的活动,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http://news.qq.com/a/20080513/004905.htm.
[2] http://baike.sogou.com/v68681591.htm.
[3] http:/baike.sogou.com/v59800942.htm.
[4] http://gz.bendibao.com/news/2012217/content9209.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