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军校学员入学初期的适应水平及其与人格特质、应对风格等变量的相关性,从某军校入学刚半年的新生中随机抽取127名学员,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对其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显示:(1)学员社会适应性总体良好,但个体差异较大;(2)新生入校后,外向性格者、情绪稳定者、掩饰性得分较高者更容易适应军校环境;(3)学员的应对风格对其适应性和情绪状态具有普遍影响。建议在保障学员学习与训练任务完成的同时,加强心理支持系统建设,特别是要关注内向自控型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军校新生;社会适应性;人格特质;应对风格
分类号B848.6
人的成长都是在一定的压力与压力应对中完成的。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人在压力中可以保持良好适应甚至潜能被激发,有的人则在压力中无所适从甚至出现神经紊乱,身心健康受损。就军校新生来说,压力与适应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在目前国际军事对抗潜在危险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军队对敌斗争准备不可松懈,军人素质也需要在压力环境中保持高水准。军校环境特殊,其教育训练节奏绝非那些直接来自于高中的学生事先可以想象到的,入校后的不适应现象容易发生。为此,我们对初入军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多项心理测试和分析,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训练,打造新世纪、新条件下的优秀军人。
1军校新生教育训练引入心理工作的必要性
压力与情绪、身心健康之间存在一系列中介变量,其中有些来自个体自身。个体中介变量的品质不同,压力效应就会不同(严由伟,刘明艳,唐向东,林荣茂,2010)。有的人心理品质相对较差,会将压力的消极效应放大;有的人心理品质相对更好,可以缓解压力的消极效应,甚至能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在压力情境的激发下提升社会功能,走向更高层次的成功,人也在这个过程中进入一个新境界。在压力情境下,人的信念与认知、应对方式、人格结构中的某些特质等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武晓会,2012),特别是信念与认知,可能会直接影响个体面对压力的态度。个体面临压力时是“知难而进”,把压力看作挑战、激励,还是感受到障碍、灾难?不同的态度和心向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心理学越来越重视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试图揭示外部压力、内部可控或不可控中介变量、身心健康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提供有效的压力应对指导,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未来战争的较量,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心理素质也是战斗力。要保证能打仗、打胜仗,第一要务还是人的素质。军人必须具有应对各种压力的方式和能力,在高压情境中不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体能受损,还应该能够激发斗志,表现出良好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军队建设中,全面提高军人素质、培养能驾驭现代战争的军事人才,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优秀的军事人才,除需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军事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刘喆,2011)。为此,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军事人才培养基地的心理学工作,将现代心理学最大限度地应用到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中(王桂枝,等,2013)。军事院校作为培养部队未来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在军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这就要求各军事院校在对学员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学员心理素质的测查与训练工作,并开展面向未来世界战争变化的军人心理学研究。
应该尽早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工作引入军校学员教育训练中。因此,学员入学后不久,就要开始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依此设计有效的教育及训练方案。为此,本研究拟对军校新生的适应性水平进行测试,同时获取其人格特质、压力应对方式、情绪状态等方面的情况,以探索这些变量间的可能关系,为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10期 (总第26期)
吴欣个性特质与应对风格对军校新生适应性的影响
2工具选择、测查实施及结果分析
样本与工具选择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推广范围。从军校学员的培养教育视角出发,选择新入学的学员进行测试,有助于及早了解学员的整体心理素质和个体差异,为后期的训练设计提供基本依据。
2.1测试样本、工具和施测方法
测试样本来自于某军校2014级新学员,随机抽取了127人,其中男85人、女42人。测试时间为入学半年后。测试工具包括以下几个。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等编制、中国心理学家修订,共有85个项目。测试可得到被试的精神质(P)、内外倾向性(E)、情绪稳定性(N)和掩饰性(L)四个方面的分数,用以评定被试的个性特质。
《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共有62个项目,用来测查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时可能的应对方式,以评估个体的压力应对风格。问卷对个体以下七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进行评定。
C1:直接应对型,习惯于直接处理压力事件。
C2:间接应对型,多采用间接或迂回的方式应付压力。
C3:自我控制型,多采用自我控制的方式来应付所面临的压力。
C4:寻求帮助型,多采用寻求社会支持的方式来应付所面临的压力。
C5:逃避型,多采用逃避的方式来应付所面临的压力。
C6:计划型,习惯于理智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压力问题。
C7:主动型,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应付所面临的压力。
《抑郁自评量表(SDS)》:最早由Zung开发,主要用于对成年人抑郁症状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反映抑郁症状越明显。
《焦虑自评量表(SAS)》:也是由Zung编制,主要用于对成年人焦虑症状程度进行评估,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反映焦虑症状越明显。
《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共有15个项目,适用于14~ 28岁的青少年、青年人群。处于青少年、青年时期的个体,正处在人一生中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又面临着升学、择业等许多重要的选择,容易出现多种复杂的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成熟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本问卷将帮助了解被试心理成熟程度,即社会适应性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测试结果主要反映个体适应各种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处理和应付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每一测试均由被试独立完成,测试及数据管理均借助于学校心理实验室的“开拓者心理测评系统”。
2.2结果与分析
将测量结果导入Spss统计软件,剔除数据不完整的个案,有效个案119个。对测量结果进行性别、班级等差异性比较,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从总体上看,学员的社会适应性良好(M=97),
分数分布在67~ 125间,
但学员的社会适应性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显示学员社会适应性、抑郁、焦虑等与其个性特质、压力应对方式等方面的相关程度,结果如下页表1、表2、表3、表4所示。
表1显示,学员的抑郁、焦虑、社会适应性三方面得分均与个性特质中的内外倾向性、情绪稳定性存在显著相关,与部分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具体来说:(1)抑郁得分除与个性特质有较高的相关外,还与计划型应对方式(C6)有高度的正相关(r=0.394),与间接型(C2)、自我控制型(C3)、寻求帮助型(C4)、逃避型(C5)等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2)焦虑得分除与个性特质有较高的相关外,还与直接型(C1)、计划型应对方式(C6)有显著正相关(r=0.233、r=0.521),与自我控制型应对方式(C3)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社会适应性除与情绪稳定性(分数越低表示情绪越稳定)存在显著负相关外,与内外倾向性、掩饰性特质及间接型(C2)、自我控制型(C3)、寻求帮助型(C4)、逃避型(C5)等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2.3结果讨论
通过对以上测试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个体人格特质对适应性水平及情绪的影响作用明显,应对方式对个体适应性及情绪状态的调节作用关系密切。
首先,个体人格特质对其适应性水平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军校新生的适应性与其人格特质具有密切联系,其一,适应性其与内外倾向性呈正相关(r=0.434,p< 0.01),显示出外向性格有利于适应新的环境。刚刚进入军校学习环境,纪律严明的学习生活与军事训练使学员一时难以适应,但是,随着时间推进,外向性格的学员较为开朗,不适情绪容易得到疏泄,容易接受新的环境和新生事物,适应状态逐渐好转。相对而言,内向性格的学员,心理结构较为稳定,受环境的影响较为缓慢,内部情绪疏解较慢,适应速度也会比较慢。所以,学员入学后,外向性格学员比内向性格学员适应得更快,也较少有抑郁、焦虑情绪。其二,适应性其与情绪稳定性得分呈负相关(r=-0.416,p< 0.01)。这里需要注意,在艾森克人格测验的计分规则里,分数越高反映的是情绪越不稳定,所以,适应性与情绪稳定性得分呈现负相关,正好反映的是情绪稳定的学员(测验得低分者)适应性较好、情绪不稳定的学员(测验得高分者)适应性较差。情绪稳定者,在变化的环境中,心境更为平和、理性,更容易接受新环境、新规则、新任务。其三,适应性与掩饰性得分呈现正相关(r=0.225,p< 0.05)。相对而言,掩饰性得分较高的个体可能更为自律,更能感悟到环境的要求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性较高,在接受规则和纪律方面更自觉,因此,严格的纪律要求导致其不良情绪的可能性降低,其适应性也更好。
其次,应对方式对个体适应性及情绪状态的调节作用明显。从结果看,学员的适应性、抑郁倾向、焦虑倾向等与其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首先,适应性得分与间接型(C2)、自我控制型(C3)、寻求帮助型(C4)、逃避型(C5)应对方式得分均有显著正相关。在这几种类型的应对方式中,前面三种是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减缓压力的方法,可以提高适应性。逃避型应对方式是暂时性地回避任务压力,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压力,所以也显示出适应性,但是这种适应存在“假象”,因为任务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某个时候还可能会造成个体更大的不适应性。在表2所示的结果中,寻求帮助型应对方式对适应性具有很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说明在学员入校适应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在抑郁倾向、焦虑倾向的相关因素分析中,与其相关度最高的是计划型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反映的是习惯于理智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压力问题,某种程度上说,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什么具有这种应对方式的人还会有较高的抑郁、焦虑倾向呢?这需要结合学员入校时间来理解。这些学员在中小学阶段以学习为主,一般不做太多的家务,也较少操心自己的生活,所以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的问题。当环境改变,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的问题突然多起来,自然就会造成压力。而偏于采取计划型
压力应对方式的个体,实际上是偏向于将压力“自己扛”,所以反倒造成焦虑、抑郁情绪。这样来看,不管学员的理性能力水平是高还是低,社会支持和情绪疏导在其入校适应过程中是普遍需要的。
3结论与对策
通过测试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军校特殊的训练和管理模式,不同性格品质的学员,其适应能力呈现出较大差异,不仅表现在心理上,也表现在行动上。主要表现有:第一,军校新学员入校后,外向性格者、情绪稳定者、掩饰性得分较高者更容易适应在校的学习、训练与生活;第二,军校学员入校后,其应对方式对其适应性和情绪状态具有普遍影响。
据此,我们应针对军校新学员不同的心理特质,完善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并辅以心理支持系统建设和丰富文化生活等措施,使学员能更好地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为成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优秀军人打好基础。
3.1多方合力,加强心理支持系统建设
环境改变极易导致人的心理变化,即人的心理问题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内因是主要因素,但外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对新入学的军校学员(特别是地方高考入学的)而言,刚刚脱离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考入军校的喜悦和期待与入学后面对的艰苦军训和严格管理形成极大反差,极易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家庭共同构筑起心理支持系统,帮助这些新学员解决心理问题,尽快适应军校生活。具体而言,学校应在科学设计具体训练要求和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尽可能制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使新学员逐步适应军校生活;管理者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性化管理,使其既要知晓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也能感受到管理者的关心与呵护;家长要注意倾听子女对新环境不适应的诉说,同时耐心地向其说明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性,合理地做好劝导工作。此外,军校教员对新入学学员的心理状态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认真施教使学员感受到选择这所军校是正确的同时,要关心和爱护学员,使学员感受到军校的温暖。因此,学校管理者的人性化管理、家庭的配合与支持以及教员的辅助工作,可以共同构建起一个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在这个系统的作用下,有效地帮助学员解决心理问题,尽快适应军校生活。而军校作为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应选择责任心强、有爱心、有耐心的干部教员,使之成为学员步入军校后面对的第一批管理者。
3.2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
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测试结果和现实表现均表明,即便是性格外向者同样会出现心理问题,性格内向者则更易发生心理问题。对性格外向者的心理干预,多以激励方式进行,通过调动其内在的激情甚至冒险精神,使之感受到接受新挑战的刺激与快乐,更快地适应军校生活,从他们快乐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军校生活别样的乐趣。对性格内向并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者,则应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特别严重者则应辅以专业的心理疏导。鼓励对于性格内向者十分重要,可以唤起其对自我的重新认知,克服恐惧和自卑,逐渐融入群体。因此,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是做好军校新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
3.3丰富文化,分散舒缓学员心理压力
军校的严格管理和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极易导致刚入学学员的不适应。特别是在军训阶段,单调的队列和体能训练,极易使那些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者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对大学生活感到枯燥、焦虑甚至失望。因此,除了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适当的心理疏导外,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人的活力和交往能力,不仅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更可在欢乐中分散和舒缓学员紧绷的情绪。实践证明,从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情感、情绪、意志的发展等心理方面看,渴望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是青年人的普遍要求。情绪既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也可以压抑人的积极性。一个人处于良好的、朝气蓬勃的心境中,便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相反,如果总是处于情绪沮丧、无精打采的状态,也就难以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军校拥有齐备的文化体育设施和场地,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让学员更多地参与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舒缓心理压力,也是对意志和品格的训练,应大力提倡。
3.4持续干预,建立健全学员心理档案
人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持之以恒地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十分重要。建立健全学员心理档案,可以全面把握其心理变化轨迹,并根据这种变化轨迹采取科学手段进行干预。同时,学员心理档案的建立,不仅为在校学员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还可通过对所有学员心理档案的分析,寻找到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的军校学员心理问题的普遍规律,为预防性心理介入提供有效保障。因此,应加强对建立健全学员心理档案的重视,设立专人和专门部门建立、存放、管理和运用学员心理档案,并将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个性特质与压力应对方式对军校新生适应性的影响明显存在,且呈现出不同特征。经常性地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并及时建立跟踪档案,持之以恒地对学员进行心理支持,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军校新生和军校学员整个在校期的适应问题,为培养心理健康、适应力强、作风顽强的合格军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刘喆. (2011). 战争、军人心理、军校心理教育. 科技信息, 17, 600-601.
王桂枝, 杨春华, 张利, 李炎, 何玮, 齐凤青, 等. (2013). 构建军人心理认知与心理健康保障平台.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2(5), 45-47.
武晓会. (2012). 研究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特点调查. 社会心理科学, 27(6), 100-102.
严由伟, 刘明艳, 唐向东, 林荣茂. (2010). 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与睡眠质量关系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18(11), 1734-1746.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tress Coping Styles
on the Adaptability of New Cadets
WU Xin
(PL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Nanjing 21003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variables a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tress coping style on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new cadets, this paper examines 127 students randomly chosen from a military academy (all of whom have been recruited for no more than half a year) and makes analysis by using the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survey and tool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Overall, the new cadets have well adapted to the new situation,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It is easier for those who are extrovert, emotional stable and score high in questions concerning pretension to adapt themselves; (3)The cadets protective mechanism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adaptability and emotional state. Therefor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build a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carry out various extracurriculum activities to help new recruits to adjust themselves;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those who are introvert;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help new cadets quickly adapt themselves to their new roles.
Key words: new cadets; social adaptability; personality traits; stress coping style
栏目编辑/王晶晶终校/丁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