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视角下的海伦形象评析

2015-10-09 02:17田丽玲
科技资讯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诗心

田丽玲

摘 要:爱伦·坡被誉为唯美主义的先驱,他反对说教诗,认为美应该是诗歌创作的唯一目的。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爱伦·坡从始至终践行自己的创作原则,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并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致海伦》是爱伦·坡为了纪念自己心中美的偶像斯坦纳德夫人而写的一首诗,创作此诗时,诗人只有十六岁,然而这首诗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诗人的创作理论。该文以唯美主义及爱伦·坡的创作原理为理论基础,从超凡之美的象征、心灵之美与纯真之爱的融合以及诗人唯美的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评析《致海伦》中海伦的形象,从而彰显了诗人始终如一的唯美、唯爱、唯真的诗心。

关键词:诗心 唯美 唯爱 唯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212-02

在其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诗歌原理》中,爱伦·坡这样论述:“诗的本源就是人类对超凡之美的渴望,同时这种本源总是在一种使灵魂升华的激动中得到证明……爱情---那个真正的、神圣的厄洛斯,那个区别于维纳斯的乌拉尼亚---才无疑是所有诗歌中最纯粹、最理想的主题。”[1]厄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是爱情的化身,在古希腊神话中,乌拉尼亚和维纳斯都是爱之女神,乌拉尼亚掌管崇高理想的爱情,维纳斯掌管世俗的肉欲之爱,因此,显而易见,爱伦·坡崇尚的是崇高的理想之爱。诗歌中的描绘难免时有夸张,关于此,爱伦·坡认为“我们可以原谅诗人的夸张,因为那些夸张中也不乏真诚”。[1]由此而见,爱伦·坡诗歌创作的初心便是:唯美、唯爱、唯真。

《致海伦》是爱伦·坡早年最重要最有名的诗作之一,创作这首诗时,爱伦·坡,只有十六岁。这首诗的创作灵感众所周知:当时在弗吉尼亚里士满上学的爱伦·坡一次见到一位同学的母亲简·斯蒂斯·斯坦纳德妇人(Mrs. Jane Stith Stanard),被她的端庄美丽深深吸引,为了纪念这种美,他后来写出了这首享誉世界的、哀婉多情的爱情抒情诗。尽管创作于年少时期,这首诗却无疑充分展现了爱伦·坡的诗歌天赋与创作才华,历经两个世纪的沉淀、考验与洗礼,这首诗仍然是世界诗苑里最耀眼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读者感受到了一颗初露端倪的诗心:对超凡之美的追求、对纯真之爱的表达、以及在他的诗歌生涯中一直贯穿始终的、对自己内心声音坚守的那份真诚。在这首诗中,爱伦·坡更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刻画出了一个超凡、脱俗而又唯美的海伦形象。

1 海伦—超凡之美的象征

爱伦·坡说,“诗的唯一合法领域就是美”[1]。美丽端庄的斯坦纳德夫人正是少年时代的爱伦·坡心中美的偶像。在《致海伦》中,他把斯坦纳德夫人比作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海伦。在希腊神话中,海伦是宙斯和勒达的女儿,也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一次,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在执行任务时,作为客人探访斯巴达国王黑涅拉俄斯,黑涅拉俄斯要到克里特岛去,临行前嘱托王后海伦,照顾好帕里斯,不料海伦却与帕里斯互生情愫,并被帕里斯带回了特洛伊,墨涅拉俄斯为了夺回海伦随即发动了持续了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海伦的美貌,可见一斑。在爱伦·坡看来,斯坦纳德夫人的美是超凡脱俗的,她的美,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这位绝世美人。《致海伦》是一首完全表达个人情感的诗,在这首诗里,爱伦·坡本人就是诗歌的抒情主人公,他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他寄情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把自己比喻为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把斯坦纳德夫人的美比喻成海伦的的美,“你的美貌对于我∕就像古老的尼色安帆船”[4],古老的尼色安的小帆船漂浮在蔚蓝的海面上,这本身就是一幅令人向往的、温馨静美的画面,而这样的美景,很少有人能够亲眼目睹,往往只存在于梦幻或者想象中。诗人一开始就借助于神话人物并如此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海伦美貌的赞叹,使读者感到一种静谧之美的同时,也为整首诗蒙上了一层神圣、神秘的色彩,让读者产生一种唯美之感。

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描绘海伦之美:“你那紫蓝色的头发∕典雅的脸∕你的仙女般的风姿”。[2]紫蓝色在这里指的是紫色的风信子花的颜色。风信子是诗人引用的另外一个典故。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邂逅了正在运动的少年风信子(Hyacinthus),惊艳于他那玉树临风的绝色之美,并深深地爱上了他;但是另一位神明西风之神哲洛斯也非常喜爱风信子,却始终没有得到风信子的爱,于是便心生妒忌,并决意报复,一次在阿波罗掷铁饼时做了手脚,使铁饼投到了风信子的脸上,风信子因血流不止而丢掉了性命。阿波罗长歌悲泣、痛苦万分,不料风信子留在地上的鲜血却消失了,地上慢慢长出一朵紫蓝色的、花香浓郁、沁人心脾的花来,为了纪念这位英俊的美少年,阿波罗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种花。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海伦的头发描绘成风信子般的紫蓝色,她的面容是温婉典雅的,她的姿态是仙女一般的。如此之美,无人能够抗拒,无人能够触摸,却又将永留心中不会忘记。

在第三节中,对海伦美的讴歌又上升到了一个层次。诗人把海伦比作灵魂女神普赛克。普赛克亭亭玉立,像一尊雕像一样伫立在壁龛里,手里握着一盏晶莹剔透的玛瑙灯。玛瑙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因其兼具瑰丽、坚硬、稀有三大特征而荣膺“玉石”桂冠的称号。很显然,在这里诗人是想通过玛瑙灯来衬托灵魂女神普赛克的美,从而来赞颂海伦的美。

2 海伦—心灵之美与纯真之爱的融合

在《创作哲学》中,爱伦·坡明确地表达,“美女之死无疑是天下最富诗意的主题。而且同样不可置疑的是,最适合讲述这种主题的人就是一个痛失佳人的多情男子”[1],这个观点尽管是爱伦·坡晚年才提出的,但同样适用于《致海伦》这部作品。在《致海伦》中,抒情主人公,即爱伦·坡自己就是那个讴歌自己所仰慕的美的偶像之死的“多情男子”。爱伦·坡自称这首诗“写于充满激情的少年时代,献给我灵魂里第一次纯真而完美的爱情”。[3]在此诗中,“你的美貌对于我∕就像古老的尼色安帆船∕它载着风尘仆仆疲惫的流浪汉∕悠悠荡荡在芳馨的海上∕驶向故乡的海岸”。[2]此时,这位“多情男子”化身“精疲力竭的流浪汉”,乘着“古老的尼色安帆船”驶向“故乡的海岸”。这里的“流浪汉”不是一般意义上居无定所、漂泊行乞的流浪汉,而是那个为了夺回王后海伦、维护国家尊严而奋战于特洛伊战场上的英雄奥德修斯。特洛伊战争后,他经历了十年的海上漂泊,才最终回到了家乡的岸边。十年的海上漂泊足以证明他对故乡的惦念、向往与热爱。诗人开宗明义,借承载流浪汉的唯美典雅的尼色安帆船比喻海伦的美,并以英雄奥德修斯十年的海上漂泊,来比喻自己对海伦美的渴望与爱的真诚。

继而在第二节中,诗人继续颂扬这种超凡的美与真诚的爱:“久久漂流在汹涌的海面,你那紫蓝色的头发∕典雅的脸∕你的仙女般的风姿∕把我引入昨日希腊的荣耀∕和往昔罗马的庄严。”[2]这一节,诗人将海伦的形象置于一种超凡脱俗的历史氛围之中,使人想起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的希腊的荣耀,以及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她的蓝紫色的头发、典雅的容颜和仙女般的风姿,她熠熠生辉的形象使人们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之美,同时又使人感受到一种庄严神圣之爱,因为海伦的美被认为是古希腊、古罗马灿烂文化的象征,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灿烂文化又有着一种本能的崇拜与热爱。 “流浪汉”乘着一叶小船长期漂流在汹涌的大海上,每天可能遇到的危险、内心的孤独与焦虑可以想见,这时,海伦熠熠生辉的形象便成了一种安慰、一种最重要的精神陪伴,使“流浪汉”无数次地感受到古希腊的荣耀与古罗马的庄严,力量与希望也从而一直再现,引领着他驶向家乡的海岸。

如果说诗人在第一节中歌颂的是因海伦的外貌之美而引发的自然之爱、在第二节中赞美的是因其熠熠生辉的历史形象而引发的神圣之爱的话,那么第三节便由对自然之爱与神圣之爱的颂扬发展到了对灵魂之爱的讴歌。“嗨!我瞧你伫立在壁龛里∕像尊雕像一样亭亭玉立∕手握一盏玛瑙灯∕啊,普赛克∕你从天国来。”[2]普赛克是希腊神话中象征人类灵魂的女神,为小爱神厄洛斯所爱。这里,诗人把海伦比喻成来自天国的象征灵魂的女神普赛克,暗示出海伦的灵魂之美,而灵魂之美则是激起纯真之爱的根源。在古希腊神话中,传说爱和美的女神阿佛洛狄,躺在树荫下熟睡时,她的儿子爱神厄洛斯,偷偷的把她闪闪发光的指甲剪下来,并欢天喜地拿着指甲飞上了天空。飞到空中的厄洛斯,一不小心把指甲弄掉了,而掉落到地上的指甲变成了石头,就是玛瑙。人们认为拥有玛瑙可以强化爱情,调整自己与爱人之间的感情,因此,手持玛瑙灯的普赛克就是诗人对纯真爱情的最唯美的表达。如此,诗人便完成了他对纯真之爱的解读:自然之爱---神圣之爱---灵魂之爱。

3 诗人对海伦形象的唯美表达

爱伦·坡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反对“教诲诗”与“社会诗”,主张写“纯诗”,认为“诗之所以是诗,仅仅是因为它可在启迪心灵的同时对其施予强烈的刺激;但由于心理上的必然,所有强烈的刺激都很短暂”。[1]鉴于此,诗歌的篇幅应该短小,能让人一口气读完。《致海伦》无疑与爱伦·坡的这些原则是契合的:篇幅短小,只有三个诗节,每节只有五行;属于“纯诗”,以体现美颂扬美为唯一目标,从外貌之美到神圣之爱到灵魂之美节节递进,激荡读者的心灵,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唯美、庄严与神圣。

爱伦·坡强调诗歌语言的节奏与韵律之美,他说:“在节拍、节奏和韵律形式上都富于变化的音乐对诗歌来说非常重要,所以绝不可骄横地把它摒弃;音乐是诗歌至关紧要的助手,只有白痴才会拒绝它的帮助。”[1]《致海伦》每节都有两个押韵的音节,但押韵的形式不拘一格:第一节一、三行,二、四、五行押韵;第二节一、三、五行,二、四行押韵;第三节一、四行,二、三、五行押韵。不同的韵律像跳动的音符,演绎着唯美动听的乐曲。为了增强美感与音乐性,诗人还运用了押头韵的修辞手法,如第一节中的“The weary, way-worn wanderer bore”与第三节中的“How statue-like I see thee stand”。

爱伦·坡认为,“艺术作品永远都需要两种东西:一是得有点复杂性,或更准确地说是适应性;二是得有点暗示性,或曰潜台词,不管其含义是多么不确定。” [1]《致海伦》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824年4月,三十一岁的斯坦纳德夫人病故,他为此非常伤心,其后很长一段时间神思恍惚,常做恶梦,而且多次在夜里到斯坦纳德夫人坟头哭泣。这种‘失美之痛使他后来写出了《致海伦》一诗。”[1]因而,这首诗的主题很简单,就是为了纪念美丽的斯坦纳德夫人的逝世。但诗人并未直接描述斯坦纳德夫人有多么多么的美,而是把赞颂她的美、纪念她的逝世这件事情复杂化了。诗人首先设置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把抒情主人公设定成历史英雄奥德修斯,并在选定的历史场景中找到了一个客观典型的历史人物海伦,作为他心中偶像的化身,赋予人物一种神秘、神圣之感,通过抒情主人公对海伦的赞美达到对自己偶像的赞美,渲染了诗歌氛围,使诗歌表达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接下来,诗人继续使这种氛围发酵,又把海伦比作风姿绰约的仙女,使抒情主人公重又感受到古希腊的荣耀与古罗马的庄严。读者读到此,也不禁产生庄严肃穆之感。诗人在第三节进一步深化主题,把海伦比作灵魂女神普赛克,来表达对纯真之爱的根源---灵魂之美的颂扬。

这首诗充满了意象、象征与隐喻。古老的尼色安帆船、疲惫的流浪汉、芳馨的海面、故乡的海岸……诗人寄情于这些具体的意象,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想象来委婉、含蓄地表达内心波涛汹涌的情感。经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首创作于十六岁之时的诗作,可以从多个角度完美地阐释爱伦·坡的诗歌创作理论,并彰显了一位文学天才初露端倪的诗心:唯美、唯爱、唯真。

参考文献

[1] 爱伦·坡.爱伦·坡诗集[G].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2] 胡家峦.英美诗歌名篇祥著[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诗心
独酌
偶感
慧眼觅诗趣 诗心著妙文——《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读后漫议
夜路吟
马莲花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诗心
诗心依旧(节选)
菊品与诗心——论欧阳修十年迁谪期的菊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