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灌溉条件下秋黄瓜壮苗指标的筛选及对比研究

2015-10-09 05:26胡德勇姚帮松Suinghu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根冠子叶壮苗

胡德勇,姚帮松,Su N inghu

(1.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湖南 长沙410128;2. James Cook University, Australia Townsville Q4810)

目前,大棚秋黄瓜主要采用育苗栽培,如果环境控制不当,幼苗极易徒长,影响植株的生长、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1-2]。因此,控制幼苗徒长,培育健壮秧苗是黄瓜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3]。以大棚秋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棚盆栽试验,利用增氧灌溉原理,对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不同根际通气环境处理,并对不同处理的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增氧灌溉对大棚秋黄瓜壮苗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和改善秋黄瓜的种子萌发和提高苗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0年8月至2010年9月在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玻璃大棚内进行。试验品种为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生产的“露地生金”牌秋黄瓜,供试土壤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黄泥,增氧泵为电磁式空气泵(ACO-001),其特性参数为额定电压220 V/50Hz,额定功率为20 W,最大压力16 kPa,最大排气量为20 L/m in。

1.2 试验设计

采用盆栽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处理,处理1(T1)为早中晚3 次增氧灌溉,处理2(T2)早上1 次增氧灌溉,处理3(CK)为对照组,常规灌溉。每个处理3盆,每组设3 次重复,共9 盆,单盆直径28.8 cm,高24.5 cm,每盆装土10 kg,每盆随机数取50 粒种子播种。8月22日播种,发芽期为7 d,幼苗期为15 d。播种后随即开始进入土壤根际不同氧气环境控制期。发芽期与幼苗期土壤含水量控制标准分别为80%~90%、75%~85%,采用称重法控制。

1.3 取样及测定项目

发芽期和苗期结束后,每盆随机取样10 株,共90株,用清水洗净,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在室内用Setra EL-4100 电子称测定植株的鲜重、干重,用游标卡尺、直尺测定植株的高度、叶长、叶宽、根、径直径,用101-2 型恒温干燥箱进行植株烘干,烘干时首先放入烘干箱中105℃杀青10 m in,再调温至80℃烘24 h。

1.4 壮苗指标

综合黄瓜幼苗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4-7],分别设定秋黄瓜壮苗单项性状指标、相对指标和复合指标。

单项指标15 项,分别为:Y1 总鲜重(g)、Y2 冠鲜重(g)、Y3 叶鲜重(g)、Y4 茎鲜重(g)、Y5 根鲜重(g)、Y6 总干重(g)、Y7 根干重(g)、Y8 冠干重(g)、Y9 茎干重(g)、Y10 叶干重(g)、Y11 茎粗(mm)、Y12 根尖粗(mm)、Y13 株高(cm)、Y14 根长(cm)、Y15 根数。

相对指标5 项,分别为:Y16=根长/株高;Y17=茎粗/株高;Y18=(全株干重/全株鲜重)×10;Y19=(根干重/冠干重)×10;Y20=(根鲜重/冠鲜重)×10。

复合指标6 项,分别为:Y21=茎粗/株高×总干重×10;Y22=茎粗/株高×总鲜重×10;Y23=(茎粗/株高+根冠比鲜)×鲜重;Y24=(茎粗/株高+根冠比干)×干重×100;Y25=根冠比干×干重×l00;Y26=根冠比鲜×鲜重×100。

1.5 数据统计

采用DPS 7.05 专业版和Excel 2007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项指标分析

如表1 所示,拟定的15个秋黄瓜幼苗单项性状之中10个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秋黄瓜幼苗各性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广泛存在的,但从相关系数来看,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质及相关程度不同。

Y1 与Y2、Y3、Y4 等性状极显著相关;Y2 与Y1、Y3、Y4 等性状极显著相关;Y3 与Y1、Y2 等性状极显著相关;Y4 与Y1、Y2 等性状极显著相关;Y5 与Y14性状显著相关;Y8 与Y10 性状极显著相关;Y9 与Y15 性状显著相关;Y10 与Y8 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14 性状显著相关;Y14 与Y15 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5、Y10 等性状显著相关;Y15 与Y14 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9 性状显著相关。Y6、Y7、Y11、Y12、Y13 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不宜作为衡量秋黄瓜幼苗健壮程 度 的 指 标。而Y1、Y2、Y3、Y4、Y5、Y8、Y9、Y10、Y14、Y15 与部分幼苗性状相关程度高,可用来衡量相应的个别性状。其中,Y5、Y8、Y9 均只与某项幼苗性状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且Y5、Y8 与稳定性指标如全株干重、茎粗等的相关程度较小,因此也不宜用作壮苗指标。Y14、Y15 虽与多数性状相关密切,但因二者均属非稳定性指标,指标量的增减与秧苗素质的提高或降低不完全一致,只可作为判断秧苗质量的参考性指标。Y10 虽与多个单项指标相关显著,也属稳定性指标,但其与根长的相关性为显著的负相关,因此也不宜用作壮苗指标。Y1、Y2、Y3、Y4 与多个单项指标相关显著,也属稳定性指标,可以作为秋黄瓜壮苗指标,而且从逻辑属性来看,Y1 包含Y2、Y3、Y4 且Y2=Y3+Y4,是同一类型的指标,因此可以用Y1(总鲜重)或Y2(冠鲜重)来作为秋黄瓜壮苗的单项指标,且用冠鲜重或总鲜重来衡量幼苗壮苗程度利于现实操作,尤其是冠鲜重基本凭感官就可以判断,再加上总鲜重就可以基本评价1 株幼苗的健壮程度。

表1 秋黄瓜幼苗单项指标与若干性状的相关分析

表2 秋黄瓜幼苗相对指标与若干性状的相关分析

2.2 相对指标分析

如表2 所示,5 项相对指标与15 项性状指标多数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说明相对指标与秋黄瓜单项性状的相关性明显要好于单项指标,但是从相关系数来看,各指标与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质及相关程度不同。

Y16 与根鲜重Y5、Y10 等性状显著相关,与Y14性状极显著相关;Y17 与Y11 性状极显著相关;Y18与Y1、Y2 等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3、Y4、Y6、Y8 等性状显著相关;Y19 与Y7 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8、Y11等性状显著相关;Y20 与Y5 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14性状显著相关。其中,Y17 仅与茎粗一个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宜作为秋黄瓜壮苗的相对指标。

Y16、Y18、Y19、Y20 均与多个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均可以作为秋黄瓜壮苗的相对指标。其中Y18 所涉及到的相关性状指标最多,相对于Y16、Y19、Y20而言是较为理想的秋黄瓜壮苗的相对指标。另外,Y20与其他相对指标相比,是唯一没有出现负相关的一个相对指标,而且从指标的测量角度来说,还省去了烘干的环节,更易于操作。

2.3 复合指标分析

如表3 所示,6 项复合指标与15 项性状指标多数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复合指标与秋黄瓜单项性状的相关性也要明显好于单项指标,但是从相关系数来看,各指标与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质及相关程度也不同。

Y21 与Y6、Y8、Y11 等性状显著相关;Y22 与Y1、Y11 等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2、Y4 等性状显著相关;Y23 与Y1、Y2、Y5、Y11 等性状显著相关;Y24 与Y7 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5 性状显著相关;Y25 与Y7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8 性状显著相关;Y26 与Y5 性状极显著相关,与Y14 性状显著相关。Y25 虽与2个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还有1个负相关性,不适合做秋黄瓜壮苗复合指标。

Y21、Y22、Y23 均与两个以上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均可以作为秋黄瓜壮苗的复合指标。其中,Y22、Y23 所涉及到的相关性状指标更多,稳定性也更好,而且Y23 即人们常用的壮苗指标,因此将Y22、Y23作为秋黄瓜壮苗的复合指标代表性更强。从秋黄瓜壮苗复合指标与幼苗性状指标的相关性来看,Y22 与性状指标的相关性要好于Y23,而且从指标的测量角度来看,Y22 还省去了根冠比鲜的环节,更易于操作。

表3 秋黄瓜幼苗复合指标与若干性状的相关分析

表4 诸性状对秋黄瓜幼苗壮苗指数Y22 的通径分析

2.4 通径分析

如表4 所示,总鲜重对壮苗指数Y22 的直接影响最大,二者间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并通过茎粗有较大的间接影响;对Y22 影响较大的另一个性状为茎粗,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亦达极显著水平,通过总鲜重也有较大的间接影响。因此,总鲜重、茎粗对壮苗指标均有决定性的正向作用,说明苗重茎粗是提高秋黄瓜苗体素质的基础。株高对Y22 的直接负影响最大,通过总鲜重、茎粗也有较大的间接影响,说明控制株高,防止幼苗陡长也是保持秋黄瓜苗体素质的重要环节。

如表5 所示,茎粗对壮苗指数Y23 的直接影响最大,二者间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并通过总鲜重有较大的间接影响;对Y23 影响较大的另一个性状为总鲜重,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亦达显著水平,并通过茎粗和根鲜重也有较大的间接影响;对Y23 影响较大的另一个性状为根鲜重,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亦达显著水平,并通过总鲜重和茎粗也有较大的间接影响。因此,茎粗、总鲜重、根鲜重对壮苗指标Y23 均有决定性的正向作用,也说明苗重、茎粗、根重是提高秋黄瓜苗体素质的基础。株高对壮苗指数Y23 的直接负影响最大,并通过总鲜重、茎粗也有较大的间接影响,说明控制株高,防止幼苗陡长也是保持秋黄瓜苗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同时株高对壮苗指数Y23 起到重要作用。

表5 诸性状对秋黄瓜幼苗壮苗指数Y23 的通径分析

2.5 壮苗指标对比分析

如表6 所示,10 项单项指标中,处理1 占优势的有6 项,分别为:总鲜重(T1>T2>CK)、冠鲜重(T1>CK> T2)、根鲜重(T1> T2> CK)、茎干重(T1=T2> CK)、根长(T1> CK> T2)、根数(T1> T2>CK),且仅有冠鲜重、根长出现了对照处理优于处理2的情况;处理2 占优势的有3 项,分别为叶鲜重(T2>T1>CK)、 冠 干 重(T2>T1>CK)、 叶 干 重(T2>T1>CK);对照处理CK 占优势的有1 项,为茎鲜重(CK>T1>T2)。

4 项相对指标中,处理1 占优势的有3 项,分别为:根长/株高(T1>T2>CK),(根鲜重/冠鲜重)×10(T1>T2>CK),(根干重/冠干重)×10(T1>CK>T2);处理2 占优势的有1 项,(全株干重/全株鲜重)×10(T2>T1>CK);对照处理占优势的没有。

5 项复合指标中,处理1 占优势的有2 项,分别为:(茎粗/ 株高+ 根冠比干)×干重×100(T1> T2>CK)、根冠比鲜×鲜重×l00(T1>T2>CK);处理2 占优势的有3 项,分别为:茎粗/ 株高×总干重×10(T2>T1>CK),茎粗/株高×总鲜重×10(T2>CK>T1),(茎粗/株高+根冠比鲜)×鲜重(T2>T1>CK);对照处理占优势的没有。

从不同处理壮苗指标对比分析来看,在秋黄瓜幼苗期,处理1 有利于幼苗鲜重(含叶鲜重、根鲜重)、茎干重、根长、根数等单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增加,以及根长/株高、(根鲜重/冠鲜重)×10、(根干重/冠干重)×10 等相对农艺性状指标的增加,还有(茎粗/株高+根冠比干)×干重×100、根冠比鲜×鲜重×100 等复合农艺性状指标的增加。

表6 不同处理对秋黄瓜苗体素质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总鲜重或冠鲜重作为秋黄瓜壮苗的单项指标,根干重/冠干重或根鲜重/冠鲜重作为秋黄瓜壮苗的相对指标,茎粗/株高×总鲜重×10 或(茎粗/株高+根冠比鲜)×鲜重作为秋黄瓜壮苗的复合指标。宋士清[7]研究认为,黄瓜幼苗子叶长、子叶宽和全株干重可以作为黄瓜壮苗的单项指标,黄瓜幼苗子叶长/子叶宽可以作为黄瓜壮苗的相对指标,黄瓜幼苗子叶长×子叶宽可以作为黄瓜壮苗的复合指标。魏敏芝[8]研究认为,株高、叶面积、根体积为黄瓜幼苗形态的简单指标,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为黄瓜幼苗形态的相对指标、壮苗指数、生长函数为黄瓜幼苗形态的复合指标。从黄瓜壮苗的指标来看,研究结论差距主要在于单项指标,由于单项指标自身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导致各研究的结论差别较大。在单项指标选择上,宋士清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幼苗子叶长和子叶宽,魏敏芝的研究结果中也有叶面积的指标,该研究结果为总鲜重或冠鲜重,实际上在秋黄瓜发芽阶段,叶鲜重在冠鲜重或总鲜重中所占比重较大,鲜重的大小也直接与叶面积相关,因此,三者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另外,杨慧玲等[9]研究表明,黄瓜幼苗生长在子叶展平前主要靠种子内储存的营养,属于“自养阶段”,因此子叶大小反映了幼苗的长势,幼苗的健壮与否则取决于种子在子叶展平期后,幼苗生长进入“异养阶段”,根部营养对幼苗的生长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叶片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器官,黄瓜干物质积累量受叶器官的质和量两方面的影响,所谓量的方面即指叶面积的增大速率和最终大小。因此,叶面积是黄瓜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可以作为壮苗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复合指标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反映了各单项指标对壮苗指数的影响,茎粗、总鲜重、根鲜重对壮苗指数有正向的决定作用,株高对壮苗指数有负向的决定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控生长环境,促进茎粗、根系生长以及植株重量,同时有效的控制徒长(株高),来提高秋黄瓜幼苗的质量。处理1、处理2 和对照(CK)相比,对大棚秋黄瓜种子的单项指标、相对指标和复合指标三种壮苗指数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单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影响规律呈现一致性,均为T1>T2>CK,其中,单项指标处理1 和处理2 分别高出对照10.80%和2.15%,相对指标处理1 和处理2 分别高出对照36.59%和30.70%,对复合指标的影响表现为T2>T1>CK,且处理1 和处理2 分别高出对照13.82%和25.56%。

[1]张 凯.黄瓜穴盘苗成苗标准和质量指标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韩素芹,王秀峰,魏 琅,等.甜椒穴盘苗壮苗指数及其与苗期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87-190.

[3]杨慧玲,孙治强,张惠梅.不同基质肥料配方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70-74.

[4]胡德勇,姚帮松,Su N,等.增氧灌溉对大棚秋黄瓜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2,31(3):122-124.

[5]徐欢欢,姚帮松,Su N,等.输气灌溉对大棚秋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32(4):32-34.

[6]胡德勇,姚帮松,孙松林,等.不同水分处理对巴西陆稻IAPAR9种子萌发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6):822-825.

[7]宋士清.黄瓜壮苗指标的初步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3(4):58-62.

[8]魏敏芝.基质物理特性对黄瓜穴盘苗质量及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9]杨慧玲,孙治强,张惠梅.不同基质肥料配方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70-74.

猜你喜欢
根冠子叶壮苗
Investigation of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s by pulsed and DC bias transient current technique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黑山羊胎盘子叶性状结构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
草地地下生态系统研究
杉木人工林根冠比与气候和林分因子的关联分析
铝毒胁迫下水稻根冠黏液中铝形态的变化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土壤水分对大豆根冠生长及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橘红心大白菜形态标记的遗传及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