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的趋势研究
——基于劳动对GDP的贡献预测

2015-10-09 03:22邵珠琼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0036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00433
西北人口 2015年3期
关键词:边际份额贡献

周 健,邵珠琼(.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沈阳0036;.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00433)

我国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的趋势研究
——基于劳动对GDP的贡献预测

周健1,邵珠琼2
(1.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沈阳110036;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劳动报酬份额趋于下降,而且水平低下。但自从2004年以来,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开始缓慢回升。那其上升的趋势如何呢?本文依据中国劳动对GDP的贡献预测得出,2015-2020年劳动报酬份额为57-62%,2021-2025年为72-77%。而要实现这一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无疑是提升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必要手段。

劳动报酬份额;提升;趋势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劳动报酬份额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之一。尽管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测算有不同的结果,但对于我国劳动报酬份额水平低下及其提升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 (向书坚,1997[1];李扬、殷剑峰,2007[2];白重恩、钱震杰,2009[3])。而且我们也认识到,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后,由于我国比较优势的转变,劳动力供给脱离了以往的无限弹性的状态,劳动报酬份额将会处于上升通道,但其上升的趋势如何呢?

一般而言,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后,资本与劳动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发生了变化,资本边际产出相对减少,劳动边际产出相对增加[4],从而导致劳动报酬份额的提升。若市场完全竞争,并且规模报酬不变,那么资本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出,劳动者的工资也等于其边际产出。因此,通过对劳动边际产出趋势的分析,可以预测我国未来一定时期的劳动报酬份额变动的趋势。本文借助CD函数对此做以研究。

二、1978—2012年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情况的基本判断

本文对1978—2004年劳动报酬份额的数据直接采用张车伟和张士斌 (2012b)[5]的测算结果,对2005—2012年数据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得出。

从整体来看,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并非持续下降的,分阶段来看,我国的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本文将其概括为“两升一降一稳定”的阶段性特征:

1.“两升”

1978—1990年间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逐步上升,调整之后的劳动报酬份额波动增大。这主要是由于1982—1991年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造成了资本和土地的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大大提升了农业的边际生产率,使得该时期的劳动报酬份额处于上升阶段;与此同时,调整过程中剔除的农户资本性收入按照乡村个体户经营收入的1/3计算,使得调整之后波动幅度增加。

表1 1978—2012年劳动报酬份额(%)

2004—2012年间劳动报酬份额逐步上升,调整之后的劳动报酬份额波动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渐扩大了城镇个体工商户的规模,明显提升了非农部门自雇者的劳动报酬;调整过程中加上的城镇个体劳动报酬按照城镇个体户经营收入的2/3计算,逐步扩大了非农部门对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从而增加了调整之后的波动幅度。

2.“一降”

2002—2004年间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幅度相对较大,调整之后的劳动报酬份额波动减小。这主要是农业边际生产率提高和城镇个体工商户规模扩大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2008—2010年间劳动报酬份额也有短暂小幅下降,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危机影响的结果;下降时间较短,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结果,例如,在此期间政府进行了4个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3.“一稳定”

1990—2002年间劳动报酬份额趋于稳定,维持在43.72%至45.69%之间。此外,在1978—2012年的这个过程中,劳动报酬份额有升有降,总体上体现出“低水平稳定”的状态。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问题不是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而是该比例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三、我国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的趋势分析

1.模型形式及指标说明

CD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在式(1)中,Y为第t期的产出水平,K为第t期的资本投入,L为第t期的劳动投入。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并且规模报酬不变(α+β=1),那么资本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出,劳动者的工资也等于其边际产出。从要素分配的角度看,β为劳动报酬占比,α为资本报酬所占份额,二者分别代表了劳动和资本对产出的贡献。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为对数形式:

在模型(2)中,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产出水平Y的衡量,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平减,具体数据来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在模型(2)中,对资本存量的测度主要基于“永续盘存法”,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资本存量,It为第t期以当期价格计算的投资额,PIFt为第t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δt为第t期的折旧率。

在指标选取方面,本文参考了张军和章元(2003)[6]的做法,当年投资I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当年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IF由《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年=100)”换算而成,并以1978年为基期进行调整;折旧率δt选用了张军和章元(2003)测算的9.6%[6]。

在模型(2)中,对劳动力L的测算,考虑人力资本对劳动质量的提升和改进,采用常进雄等(2011)[7]的处理方法:

其中,L1为各地区就业人数 (此处与常进雄处理方法有所差异),来自各年统计年鉴,L2为人力资本——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根据各年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所得,其中1999年数据未明确公布,采用估算的方法处理;2000—2001年、2012年数据缺失,采用内插法和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

2.数据说明及样本模型

(1)数据预测

第一,对产出Y的预测。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对国家政策的解读,本文采取静态预测方案,设国内生产总值在2013—2020年和2021—202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8%和7%[8]。

图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左)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右)拟合及预测图

第二,对资本K的预测。对资本预测的关键在于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预测,二者经过Matlab软件的cftool工具箱的预测,分别采用polynominal的5th和quadratic模型进行预测,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9981和0.9533,与2012年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99%和-0.39%,较为理想。预测的效果如图1所示,模型的具体形式较为复杂,在此略。模型预测的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预测表

第三,对劳动力L的预测。对劳动力预测的关键在于对就业人数和人力资本的预测,二者经过Matlab软件的cftool工具箱的预测,分别采用Gaussian7和polynomial的5th模型进行预测,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9981和0.946,与2012年和2011年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21%和-17.20%,较为理想。预测的效果如图2所示,模型的具体形式较为复杂,在此略。模型预测的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图2 就业人数(左)及人力资本(右)拟合及预测图

表3 就业人数及人力资本预测表

表4 模型使用数据汇总表

由此,三个阶段建模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并整理如表4所示。

(2)模型形式

根据CD函数进行建模,模型形式分别如下:

3.预测分析

我国在经过1990—2003年14年间劳动报酬份额低水平徘徊后,2004—2012年劳动报酬份额逐步上升,这表明我国从2003年左右开始进入刘易斯转折通道。因此,本文以2003年作为起点进行分析。

2003—2025年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为74.91%①这一计算结果是将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为了进一步考察劳动对产出贡献的变化趋势,我们把样本提出两个子样本:2015—2020年和2021—2025年。并分别对这两个子样本进行生产函数的估计。2015—2020年劳动对产出的贡献提升达到76.95%,2021—2025年更是达到91.88%。

这一变化趋势可作如下分析:第一,2015—2020年和2021—2025年劳动对产出的贡献提升主要是由于劳动产出弹性的上升。但2015—2020年上升的幅度较小,2021—2025年上升幅度较大,其原因,一是2015—2020年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而呈现更多使用物质资本的倾向,人力资本投资尽管不断增加,但还未得到全面提升;而2021—2025年人力资本投资快速增加以及前期的累积效应,其作用更加突出。二是这里假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015—2020年为8%,而2021—2025年为7%,这表明在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的情况,人力资本投资的贡献都会更大。第二,劳动对产出贡献比在一般情况下要高于实际劳动报酬占比。Thurow(1968)估计了美国1929—1965年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与实际收益,发现资本的边际产出要显著低于其平均的实际回报,而劳动的边际产出要高于其获得的工资报酬[9]。从我国目前来看,劳动的边际产出也要高于其获得的工资报酬,劳动对产出贡献比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一般高15%-20%左右,也即 2015—2020年劳动报酬份额为 57%-62%①常进雄等(2011)计算1995—2007年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为60.29%,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为50.86%,差值为9.43%;1995—2000年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为70.7%,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为52.79%,差值为17.91%;2001—2007年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为52.42%,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为49.20%,差值为3.22%。其对于这一现象解释为,2001—2007年,固定资本存量呈高速增长之势。其进一步考察1995—2007年不同地区的生产函数发现,东部地区的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为60%,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为45.90%,差值为14.1%;中部地区的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为50.21%,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为52.92%,差值为-2.71%;西部地区的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为68.07%,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为54.50%,差值为13.57%。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作基本判断,劳动力资源越丰富或人力资本投资增长越快 (也即第一或第二人口红利越丰富),劳动对产出贡献上升的幅度要快于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上升的幅度。由此,1995—2007年我国劳动对产出贡献比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一般高10-15%左右。考虑到2015—2025年中国人力资本水平要高于1995—2007年,但市场发育程度、劳资力量对比都会滞后于人力资本提升水平,因此,劳动对产出贡献上升的幅度会进一步偏离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上升的幅度,2015—2025年我国劳动对产出贡献比实际劳动报酬占比一般高15%-20%左右。,2021—2025年为72%-77%。

四、结论及对策

1.结论

我国在经过1990—2003年14年间劳动报酬份额低水平徘徊后,2004—2012年劳动报酬份额逐步上升,这表明我国从2003年左右开始进入刘易斯转折通道。依据中国劳动对GDP的贡献预测得出,2015—2020年劳动报酬份额为57%-62%,2021—2025年为72%-77%。而要实现这一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无疑是提升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必要手段。

2.对策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长远来看,转变我国原有的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本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惟一出路,而且只有确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根本思想,才可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的制度变革是不可缺少,其中也必然会包括政治制度的变革。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是提升劳动报酬份额的要求,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的要求。这就要求,一是加快第二产业的技术化、知识化更新,推动第二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二是提升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改造传统农业,在农业的深度开发上下功夫,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集约型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第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消失要求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幅快速增长,这就要求,一是政府做好人力资本提升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等改革;二是企业应加大员工职业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建立起吸引、留住人才的机制;三是个人要重视知识价值,继续加大正规教育的投入,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投入。

[1]向书坚.我国功能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统计研究,1997(6):16-21.

[2]李扬,殷剑锋.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 (6):14-26.

[3]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3):27-41.

[4]张桂文.二元经济转型中收入分配的演变[J].中国人口科学,2013(5):40-49.

[5]张车伟,张士斌.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的“非典型”特征及其解释[J].人口与发展,2012,18(4):2-13.

[6]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35-43+90

[7]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J].财经研究,2011(5):134-144.

[8]胡鞍钢等.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8.

[9]Thurow L.Disequilibrium and 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and labor[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8,50(1):23-31.

Researches on the Level and Ascending Trend of China's Labor's Share:On the Basis of China's Labor's Contribution to GDP

ZHOU Jian1,SHAO Zhu-qiong2
(1.School of Economy,Liaoning University,Shen yang 110036;2.School of Economy,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Since the mid-1990s,China's labor's share tends to decline,and at a low level.But since 2004,China's labor's share began to rise slowly.So what's the rising trend of China's labor's share?On the basis of China's labor's contribution to GDP,this paper predicts that China's labor's share will rise to 57-62%,and 72-77%during 2020-2025.To achieve this goal,it is no doubt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and to accelera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the essential means to promote our country's labor's share.

labor's share;promotion;trends

F249.24

A

1007-0672(2015)03-0086-04

2014-10-17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宁劳动报份额提升的适度水平及其实现路径——基于跨越刘易斯转折点的分析”(w2013005);校级基金项目:辽宁大学省级重点学科中央专项经费资助。

周健,男,辽宁黑山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邵珠琼,女,山东青岛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边际份额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首次实现供给全国负荷的50.4%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能源投资基本功之正确认识能源的边际成本
什么是IMF份额